受益人主要是殘障者和精神病康複者
中心有200名受益人在庇護職場和社會企業從事包括禮品包裝、數據管理中心、賀卡和贈品、鮮花和禮籃,以及清潔和餐飲等工作。
培訓與入職開展的首個計劃與聯絡中心營運有關,旨在協助受益人學習聯絡中心的運作,包括發電郵、傳手機短信和接聽電話,以及掌握客戶服務技能。
洪麗美指出,中心近日再推出“就業准備”計劃(Employability Preparatory Programme),教導特需或殘障成人書寫履曆、申請工作和面試該注意的事項,也給予技能培訓、職場的應變能力和溝通技巧,提高受益人的受雇能力。
除了教導瑪莉沙面試技巧、帶她去面試,培訓組甚至在她被錄取時,陪她到公司簽訂聘約,並多方面協助她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商聯中心(Bizlink Centre)總裁洪麗美告訴《聯合早報》,庇護職場(Sheltered Workshop)是爲受益人尋找和承包工作,再把工作分給受益人。
“這項新計劃旨在協助受益人做好面試和開工前的准備。我們也會支持看護者,提供他們相關資源,讓他們知道如何協助受益人適應新工作和持續工作。
瑪莉沙獲得新加坡聖公會社區服務(SACS)的推薦,成爲培訓與入職項目“聯絡中心”培訓計劃的受益人。培訓計劃涵蓋客服、如何發電郵和電話禮儀等,主要是加強職場的軟技能和受雇能力。
接受客服等軟技能培訓 精神病康複者成爲行政助理
推出“就業准備”計劃 助受益人准備面試和開工
“這些人懂得如何將結合後的點餐項目傳給廚房,再把准備好的食品移交給送餐員。接下來我們將推出平面設計和電子商務行銷,進一步協助受益人做好就業准備。”
她說,就業前的培訓包括網絡安全和數碼通識、溝通技巧、職場禮儀和應變能力。
培訓員委派瑪莉沙不同的工作,再評估她的能力,最終確定她適合當行政助理。
精神病康複者瑪莉沙(30多歲)想尋找全職工,經推薦到商聯中心接受聯絡中心的相關培訓後,順利找到行政助理的工作。
1986年成立的商聯中心,專門協助弱勢群體受雇。
“但這個經營模式無法幫到很多人,我們決定推出培訓與入職項目,協助有需要者掌握技能,面對外面的世界,以便獲得更多的學習和工作機會。”
“我們希望與看護者的合作,可以讓受益人踏上新工作旅程後更順利。”
“培訓與入職”項目首個計劃與聯絡中心營運有關,旨在協助受益人學習聯絡中心的運作。受益人完成培訓後,中心便配對行政、聯絡中心和客服的工作給他們。
她說,培訓與入職(Train and Place)的受益人主要分兩類,一類是殘障人士,另一類是社會機構推薦的精神病康複者。
洪麗美說,數個月前,培訓與入職項目也推展“整合數碼化點餐”的試點培訓計劃,已有五人完成培訓。
通過社會企業和“庇護職場”爲弱勢群體提供培訓和工作的商聯中心,兩年前推出新的“培訓與入職”項目後,至今培訓超過50名受益人,並成功爲其中30人配對工作。
“通常需要長達兩三個月的職業培訓,才能物色到合適的工作。他們需要接受按部就班的培訓和指導,以掌握工作技能,還需要得到在職訓練和各種支援,獲得信心迎接新工作。”
受益人完成培訓後,中心再配對行政、聯絡中心和客服的工作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