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討論的第四家“巨無霸”是來自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overnment of Singapore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GIC),是全球第六大的主權財富基金,誕生于1981年5月22日,當前資産管理規模約4532億美元。GIC辦事處遍布新加坡、紐約、北京等10個國家及地區,團隊成員超過1400人,來自于30多個國家。GIC本身由于非上市的性質,管理國有資本但並不完全公開其財務活動或人員薪酬等信息,故而又被稱作亞洲最神秘的投資者。
20世紀70-80年代,由于經濟增長強勁、高儲蓄率、鼓勵節儉的財政政策以及目標區間彙率制度的施行,新加坡外彙儲備迅速擴大,1972年初時僅爲14.59億美元,而在1980年時已達到59.38億美元(如圖1所示)。爲了使龐大的外彙儲備保值增值,1981年2月27日,時任新加坡副總理、金融管理局局長的吳慶瑞宣布政府將建立一個獨立的投資機構。除了用以管理彙率浮動的部分外彙儲備外,新加坡的其余外彙儲備,均交由該投資機構管理。GIC就此成立。
新加坡政府是GIC的唯一股東,全權委托GIC進行投資管理,僅對GIC設置投資目標、風險參數和投資期限,而GIC就組合的整體績效向政府負責。盡管政府不參與和幹涉投資決策,但GIC仍與政府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從李光耀開始,GIC長期保持著由新加坡總理出任董事會主席的傳統,而董事會的其他成員也主要由政府高官組成,對董事會成員的任命與罷免都需要總統的審批。GIC每年會向財政部彙報投資組合的風險與績效。
投資方針上,GIC奉行長期主義,將20年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作爲核心的業績指標,而非年度投資收益率。新加坡財政部要求:在20年內,GIC的收益率應超過全球通貨膨脹率。2009財年以來,GIC的20年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在4%-5%間浮動,在2020財年,受新冠疫情沖擊影響,GIC的20年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創新低,僅爲2.7%(如圖2所示)。
從大類資産配置情況來看,GIC呈現增配固定收益資産,減配權益資産的趨勢。2008財年時,GIC持有的權益資産占比達到44%,並于2013財年時達到峰值53%,此後一路下滑,截至2020財年已降至30%。而固定收益資産由2008財年的26%上升到2020財年的50%。GIC認爲,全球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爲了防控風險,需要持續減小自身的風險敞口。而從地域來看,GIC資産配置偏重歐美經濟體,美國是GIC配置比例最高的地區,2020財年配置比例高達34%,而對歐洲的配置比例也達到24%。而GIC對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及韓國(以上經濟體在GIC財報中被稱爲“North Asia”)則呈現出加配趨勢,從2008年的8%上升爲19%(如圖3所示)。
1. GIC深耕中國市場,投資A股超過15年
GIC對中國的投資廣泛分布于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GIC在一級市場的投資金額逐年攀升,2019年達到峰值6.87億美元。而2018年的投資案例是最多的,共投資了11家企業。GIC偏好投資成熟期與擴張期的企業,2011-2020年間,從金額來看,GIC對種子期/初創期/成熟期/擴張期企業的投資分別爲2.57/6.87/20.51/18.35億美元,對成熟期企業的投資金額爲最高;從案例數來看,GIC對種子期/初創期/成熟期/擴張期企業的投資案例數分別爲10/8/34/37個,對擴張期企業的投資案例數爲最高(如圖4所示)。
在行業上,GIC對中國一級市場的投資中,互聯網企業的投資金額與案例數均占第一,分別爲17個案例與11.77億美元,其次是金融企業,分別爲13個案例和8.41億美元。而在地域上,北京企業的投資金額與案例數均占第一,分別爲28個案例與17.82億美元,其次是上海企業,分別爲15個案例和5.03億美元(如圖5所示)。
本文節選自興業證券董事總經理、興證資管首席經濟學家王德倫所著《長牛:新時代股市運行邏輯》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