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廂,即將面對五年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期限的項目如Cuscaden Reserve、One Draycott和碧薇苑(Jervois Prive)等,卻還有超過一半單位未售出。
隨著中國開放邊境,可能有更多中國買家前來本地置産,高檔私宅會受益。
發展商削價可能性小
依斯邁也認爲,現今的市場發展商削價可能性非常小,因爲他們購入的地價高昂,建築成本也上升。
另一方面,有些潛在買家期待面對五年期限要求的發展商會大幅削減,傾銷手上私宅單位。對此,KF産業網絡主管鍾恩汶認爲,這個想法未必可行,發展商確實有可能給予折扣或其他獎勵來吸引買家,但他們也可能因爲這些將完工私宅提供了馬上入住的方便,而提高它們的價格。
受訪分析師指出,由于銷售策略的不同,一些私宅項目銷售表現落差可以很大。特別是高檔私宅和大衆化私宅之間,前者買家群體相對小,價格也高過大衆化私宅,因此鮮少見到像大衆化私宅熱銷的情況出現。
新年伊始,本地私宅銷售活動重啓。在整體私宅市場紅火之際,有項目推出第一天就賣出六成單位,同時卻有一些項目臨近五年期限要求,仍有超過一半單位未售出。
今年首個登場的新私宅項目是位于丹那美拉的景樂苑(Sceneca Residence)。這個中央區以外(OCR)項目推出第一天就賣出160個單位,占268個單位的60%。
不過,他強調高檔私宅交易活動和數量不會大幅度飙升,因爲根據過往的經驗,每當降溫措施推出,中國買家會在約兩年後才恢複購買常態。
李思德預計高檔私宅的購買情緒將保持謹慎,經濟不確定因素和30%的ABSD將抑制外國買家的需求。
例如2019年推出Cuscaden Reserve,共有192個單位,截至去年底只賣出了10個單位,銷售率僅5.21%。同一年推出的碧薇苑和One Draycott,過去四年分別賣出了三個和13個單位,銷售率爲6.98%和20.3%。
世邦魏理仕(CBRE)私宅服務部總監莊美英則提醒,一些發展商或許願意爲剩余的單位提供折扣。不過,剩余的單位可能並非買家心儀首選。
這幾個項目都是位于核心中央區(CCR)的高檔私宅項目,預計在今年完工。一般情況下,發展商在買地後的五年內必須建成和售出所有單位,否則必須繳交相當于地價25%至35%的ABSD。
他們也認爲,這些未售罄項目引發削價戰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爲發展商購入地價高昂,建築成本也上升。
第一太平戴維斯Livethere Residential董事長陳德榮受訪時指出,一個項目賣得好壞取決于區內近期開售的項目數量,數量越少就會因爲潛在和積壓的需求而賣得好。
中檔和大衆化私宅因爲價格對中層和高中層收入者來說較負擔得起,因此銷售速度一般比較快。
他也說,買家購買新推出的項目時,通常可以根據進度付款,這意味著他們能利用手頭上的資金做短期投資以獲得中期回報。
博納産業總裁依斯邁(Ismail Gafoor)接受《聯合早報》訪問,談到高檔與大衆化私宅銷售表現差異時說:“大衆化私宅的銷售多利用大衆與社交媒體打廣告,來提升項目的知名度,而中央區高檔私宅項目的買家屬于小衆,爲了強調項目的獨特和豪華定位,發展商多數采取更有針對性的銷售手法,如獨家貴賓預覽活動。”
對于高檔私宅下來的銷售走勢,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受訪時說,2023年推出的項目,估計有20%來自核心中央區,不過,它們的單位數量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