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說:“爲了解決薪金差距問題,我們目前已與公司合作,我們也正在爲推出新措施而努力。重要的是,我們要縮小薪金差距,以確保社會凝聚力不受影響。”
陳振聲說,雖然一些差距是可以理解的,但重要的是確保這些差距不會在人們的一生中持續擴大。“無論起點在哪裏,每個新加坡人都應該覺得他們會有機會在職業生涯中不斷進步。”
爲了讓工教院和理工院畢業生能夠有高質量、高需求的工作,並享有良好的職業前景和薪金增長,工教院和理工院定期評估所開辦的課程,確保課程符合行業需求,並與雇主和業界緊密合作,爲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實習機會,讓他們掌握技能,並找到與培訓相關的工作。
教育部正在擴大爲工教院和理工院畢業生提供的工讀課程。教育部的調查顯示,超過95%的畢業生在工讀課程結束的六個月後找到工作,他們的工資中位數也比修讀課程之前高。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星期二(2月7日)在國會答複文禮佳(惹蘭勿刹集選區)有關如何縮小工教院、理工院和大學畢業生薪金差距的口頭詢問時指出,各政府機構包括人力部、教育部和貿工部,一直都攜手應對這個問題。
教育部長陳振聲星期二書面答複謝秉輝(荷蘭—武吉知馬集選區)關于同一課題的詢問時說,導致薪金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勞動力供求、不同工作的生産力差異等。
陳振聲:企業和雇主應根據能力公平對待員工
另外,當局也得鼓勵他們繼續提升技能,並助他們在職業生涯中不斷進步。陳詩龍說,隨著個人興趣的改變,以及經濟環境出現新機遇,員工可能會考慮轉換跑道。
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至今已在30個領域提供約100項轉業計劃(Career Conversion Programmes)。超過1萬2000名工教院和理工院畢業生在過去五年受惠,在航空運輸、金融服務和學前教育等領域找到新工作。
陳詩龍也呼籲雇主公平對待工教院和理工院畢業生的就業和晉升機會,而不是根據他們的文憑不公平地歸類。
各政府機構如人力部、教育部、貿工部會繼續攜手合作,制定新措施,應對大學、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畢業生薪金差距的問題。
例如,數碼化和冠病疫情加速了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的人力需求和工資增長,吸引更多擁有學位文憑的人。
他指出,本地學府在爲學生提供培訓的同時,企業和雇主也得確保他們根據技能和能力公平地雇用、培訓和獎勵員工,而不是根據員工最初獲得的文憑。消費者也得願意支付多一些費用,讓産品和服務供應者獲得多一些工資。
他說,應對起薪差距的措施成功與否,還須得到大家互相認可和重視,並擴大唯才是用(meritocracy)的定義。
“爲了解決薪金差距問題,我們目前已與公司合作,我們也正在爲推出新措施而努力。重要的是,我們要縮小薪金差距,以確保社會凝聚力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