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星期二(2月7日)在國會答複盛港集選區議員何廷儒的口頭詢問時說,我國正通過好幾種方式應付生物科技業的人力需求。
國立研究基金會自2020年以來,通過創新與企業人才培育計劃吸引超過90名專業人才,另有約50家精深科技(deep tech)領域的起步公司、創業孵化器和加速器參與相關試點項目。
劉燕玲也說,至今有近70名研究人員和科學家通過新科研的技術提升計劃(T-Up),借調到45家生物科技公司,滿足業界對這類人才的需求。
本地生物科技業每年預計增長8%,這個領域對人力的需求也會增加,尤其是負責監管事務和臨床項目管理等方面的人員。
首先是加強人才培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至今爲生物醫學領域培養了560名博士級人才,目前也有250名獎學金得主修讀相關專業。我國自主大學招收的生物科技類專業的學生,也從2018年的1200人增加至2021年的1400人。
政府也通過新加坡創新機構(SGInnovate)的“Helix生物科技在職培訓計劃”和新科研的“新加坡醫療發展審核”等渠道,培養出熟悉科學又具備商業、籌資和擴大業務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