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一個著名的小販中心打包午餐,看到一家蝦面不錯,就叫了一份粿條蝦面加豬皮。心情不佳的老板娘卻錯給了我兩份米粉,經提醒後才加了豬皮。我思忖著吃米粉也行,多吃一份也行,就沒計較。隨行朋友看到了,說新加坡好吃的東西那麽多,以後不去幫襯她。 (菜頭粿 / 紅豆冰)沒錯,新加坡好吃的東西真的很多,這得感謝辛勤工作的小販們。二十年前姐姐來新加坡玩,我帶她去了一趟小販中心,她不停地說 “Amazing”,還說在美國想吃中餐得去老遠的中國城,東西貴且沒這麽好吃,她真的好羨慕我們。 的確,但凡親朋戚友來新加坡旅遊,都點名要品嘗接地氣的小販美食。 (印度煎餅)我以爲,獅城所以享有“美食天堂”這一盛譽,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南洋獨特的地理環境、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具包容性的社會風氣,不斷地豐富著我們的飲食版圖。 (爲慶祝小販文化申遺成功,新郵政發行以小販中心爲主題的紀念郵票)政府不遺余力地推廣小販文化,因地制宜建造了大大小小的小販中心、適時進行翻新及清理、培養國人良好的用餐習慣、鼓勵並幫助有興趣的年輕人加入小販隊伍、加速小販數碼轉型等,爲的就是讓優良的小販文化得以傳承。而小販文化成功申遺,更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爲慶祝小販文化申遺成功,新郵政發行以小販中心爲主題的紀念郵票)
但光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夠的,如果沒有了小販冒著酷暑、圍著爐火一絲不苟地工作,“美食天堂”這一榮耀將不會存在。 (前方紅頂建築,一樓爲巴刹,二樓爲小販中心,左邊高樓爲政府組屋)小販有著多重的身份:于個人,他們是溫馨家庭的經濟支柱;于社會,他們是國民食堂的無名大廚;于國家,他們是花園城市的親善大使——透過小販文化這扇窗口,海外遊客品嘗著物超所值的膳食,爲新加坡獨具一格的飲食文化而贊歎。 (前方紅頂建築爲新加坡著名小販中心——老巴刹 攝影ZW)姐姐後來率領著壯大了的家人再次來訪,她的女兒也深深愛上獅城美食,不止一次趁學校假期跟同學來新加坡旅遊,小販中心是不可或缺的一站。島國的小販文化深受外國友人青睐,除了食物價廉物美、品種繁多、用餐環境整潔舒適之外,難道就沒有別的原因嗎? (南洋經典早餐) 我想,若是沒有了親切友善的服務,一切都會大打折扣吧?工作環境炎熱且長時間站立著烹煮,對不同食客的餐飲要求也要盡力配合,如果沒有熱忱和毅力,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極個別小販因爲各種原因態度不夠好,也可以理解。 人人都有心煩或情緒低落的時候,如何把心情的外衣脫在工作室外,的確考驗智慧。人心都是肉長的,顧客的再次造訪、一句簡單的問候或嘉獎的話語,都能起著鼓舞的作用,也希望小販朋友感受的到。 昨天,我又去到那個小販中心,轉了一圈,發現自己竟然又站在蝦面攤位前了。 (炒蝦面) 老板娘依舊板著臉,擡擡下巴颏兒示意顧客點餐,我還是打包一份粿條蝦面加1塊錢豬皮。 這時,一位在等餐的阿嫲問我:“這家的豬皮好吃嗎?”我說:“好吃!很軟很入味,肉皮也處理得很幹淨,一點兒肥肉都沒有。” 沒料到,不苟言笑的老板娘突然伸出右手往自己腿關節上大力一拍,興致勃勃地加入了我們的討論:“吃豬皮對膝蓋好!膠原蛋白!” 接著,她愉悅地向我後面的顧客問道:“下一位,要吃什麽?”雖然口罩遮住了她大半張臉,我仍看到她月牙般笑眼中的神采飛揚。 真想找個機會對老板娘說:微笑吧大姐!您笑起來的樣子真好看! 美食(鐵板燒 / 紅豆冰 / 羅惹)
(肉骨茶 / 酸柑水) (肉脞面 / 海南雞飯) (泰式冬炎) (馬來椰漿飯)
(豬肝粥 / 甘蔗水)
(魚頭米粉 / 紅豆冰) (釀豆腐 攝影ZW)
(紅豆冰)
(麻辣面線 / 酸柑汁) (水粿) (蝦面)
(清湯) (幹撈肉脞面 攝影ZW)
(叉燒飯) (窩打 / 魚片米粉)
(炸魚肉泡飯 攝影ZW)
(雞扒咖喱面 攝影ZW)
(咖喱雲吞面 攝影ZW)
(印度雜菜飯)
(苦瓜魚頭湯 攝影ZW)
(釀豆腐 攝影ZW)
(叻沙)(本文原標題《微笑吧!大姐》,發布于“獅城阿紅”公衆號,感謝授權新加坡眼轉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