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鄰居是協會成員,曾秀玉(52歲,家庭主婦)在幾個月前得知這項義跑,拉了全家老少,共10多人參與4公裏義走。她受訪時說,她的三歲侄女也是罕見疾病患者,一人家非常了解尋求合適治療須消耗的時間、精力與錢財。
新加坡罕見疾病協會星期天(2月26日)在新加坡體育城舉辦Carry Hope 2023,涵蓋7.7公裏義跑、4公裏義走,以及嘉年華。衛生部長王乙康受邀擔任活動主賓,並爲首批參與者揮旗。三巴旺集選區議員傅麗珊、西海岸集選區議員王心妍、前官委議員王麗婷、以及前藝人李美玲也參與了活動。
配合2月28日的國際罕見病日,新加坡罕見疾病協會首次主辦大型公開慈善行兼跑活動及嘉年華,希望提高公衆對罕見疾病的認識。
幸好遇到知識淵博的醫療人員和協會成員不吝分享,陳思穎一家多年來跌跌撞撞才尋到合適的管理方式。
即日起至3月5日,每晚在7時30分後,本地多個建築外觀將首次亮起耀眼的藍、粉紅和綠色——這三個代表罕見疾病的顔色。亮燈建築包括Ten Square,麗思卡爾頓酒店、風華南岸、新加坡摩天觀景輪(26日至28日),以及新加坡體育城。
活動吸引超過900名公衆與受益人參與,也正式啓動爲期兩個月的籌款活動,目標是籌集50萬元。
罕見疾病的定義爲每2000人 中,少過一人患上的疾病。全球有超過7000種罕見疾病,預計還有更多未經診斷,目前有3.5%到5.9%的人口受罕見疾病影響。72%的罕見疾病爲基因遺傳,當中僅5%可有效治療。
陳思穎的母親李莉明(55歲,科技培訓公司總經理)說:“至今,本地仍難找到專給兒童制定的輔助設備;若從外國進口,或僅能從一兩個商家買到,價格極爲昂貴。目前我們都會通過協會群組轉讓或交換,但也希望開辟一個更全面的渠道,以接觸更多父母。”
協會主要通過義款來資助爲受益人提供的援助計劃與服務,包括醫療幹預、經濟援助、居家學習,以及爲看護者和家屬舉辦的工作坊等。每名受益人可在每個財政年獲得最多2560元的經濟援助。
罕見疾病如何定義
“醫生當初無法診斷出病因,但我因鄰居而對罕見疾病有些認識,才介紹侄女一家參加協會,讓他們與其他父母交換資料,同時獲得心理上的支持。”
15歲的受益人陳思穎出生後被診斷患有一種罕見的遺傳代謝疾病,須嚴格遵守低碳高脂飲食,醫生原本預測她活不過三歲。本地預計僅有三名這方面的病患,全球則約500起病例。
因身體不能正常代謝食物爲能量,阻礙多方面的細胞增長,陳思穎出現精神和肌肉發育遲緩等症狀,包括難以吞咽、行走,以及用語言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