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家辦提供法律、稅務和資産管理等咨詢服務的富美聯合家族辦公室(Franklin Medici)首席執行官徐欽實對本地家辦領域人才不足的問題感到擔憂。
從事家辦業務的奧立偉資本(Olive Vista Capital)管理合夥人梁嘉欣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對于我國希望吸引最頂級的高淨值人士而言,提高投資額門檻不成問題,但更主要的挑戰是,屬于新型領域且素質高的本地企業並不多,讓投資者在配置資金上可能碰到瓶頸。
據市場人士估計,本地去年底大約有1400個家辦,較一年前增加一倍,並以中國人居多,至少占了一半。
梁嘉欣說:“我認爲目前選擇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投資者可能會面對一些挑戰。要培養增長型領域需時間,一下子要找到那麽多規模夠大,可以讓他們投放1000萬元的高素質新興企業不容易。此外,GIP精選的基金目前只有兩個,選擇非常有限。”
星展銀行財富規劃家族辦公室及保險解決方案區域主管李文修認爲,GIP條例改變對頂尖家族而言是正面消息,這讓他們可以更系統化的方式參與本地資本市場,爲我國建立可持續和健全的家辦生態環境。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在3月2日發布全球投資者計劃(Global Investor Programme,簡稱GIP)的新條例,根據調整後的規定,有意通過第一方案取得永久居留權申請人,必須投資至少1000萬元(包括繳足資本)成立新的商業實體,或投資在營運中的業務。現有的規定是250萬元。通過方案二投資新加坡的申請者,須在GIP精選的基金投資2500萬元,投資額是現有規定的10倍。
目前,被納入GIP精選基金的名單,只有輝立企業創業基金6(Phillip Ventures Enterprise Fund 6),以及Jungle Leaders基金。
財富管理咨詢公司德安咨詢(DEAN Advisory)董事陳卓認爲,海外投資者對要把資金投向哪裏感到迷茫,他們在這方面需要更多引導。
至于哪些行業最有可能在新條例下受惠,他指出,我國著重于推動科技創新和連接性,以及通訊科技基礎建設的發展,科技領域依然會是受到關注的行業。
他說:“門檻提高將導致單一家辦申請數量減少,因爲要符合最低要求變得更困難。不過,整體家辦數量不太可能大幅度下跌,但它們的背景將改變。這個調整可能確保家辦和投資者的素質更高。”
財富管理學院(WMI)去年宣布,計劃在2025年之前吸引5000個家辦生態系統參與者,加入學院培訓課程。
至于通過GIP第三個方案取得永久居留權的申請者,須在我國設立資産管理規模至少2億元的單一家族理財辦公室,其中至少5000萬元必須投資在四個類別資産的任何一項。新規定要求家辦新聘至少五名家辦專才,其中至少三人必須是新加坡人。
他受訪時說:“以我們的客戶爲例,目前大概有10多個單一家辦在招聘人方面遇到問題。這尤其是在我國放置超過5000萬元資産的客戶,他們的資産規模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員越多,也更難請到人。”
烽火資産管理董事總經理吳浙豪指出,單一家辦的監管環境改變將對這個領域帶來顯著沖擊,無論哪個國籍的投資者都受影響,但由于新家辦申請者中,中國人占多數,這個群體可能面對更大挑戰。
業者:家辦鄰域人才不足
徐欽實認爲,家辦領域專業人士必須具備稅務、會計、法律、合規、企業管理和運作等多方面綜合技能,培養這些技能要花上一段時間,無法通過短期的培訓課程去掌握。他建議,我國大專學府應推出家辦相關課程,以更有系統化的方式栽培這個領域所需的人才。
我國全球投資者計劃提高投資額門檻,有家族理財辦公室管理業者反映,本地缺乏高素質的新型領域企業,使到投資者有資金但不知道要往哪裏投放。此外,家辦領域面對本地專業人才短缺的情況,業者呼籲政府加快栽培人才,應付調整計劃後更高的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