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波靖南溟”禦書真迹,其他展品包括有192年曆史的慶德會牌匾、我國最早的華文學塾——萃英書院的19世紀雕塑,以及美國華社互助組織致公堂文物。特展舉辦至12月10日。
曆史學者柯木林1973年曾在《星洲日報》發表文章,猜測這件光緒墨寶可能藏在天福宮“波靖南溟”匾額上方的圓筒中。天福宮1999年大翻修,首次卸下匾額,這幅禦書原件才首次曝光。
特展由晚晴園與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聯合舉辦,通過125件文物展品,展示19世紀中國移民潮期間,在南洋和北美洲的移民自發成立的互助組織曆史。
福建會館在2005年把這幅絹本捐獻給國家文物局收藏。它鮮少公開亮相,此次配合展覽特別展出。
我國如今仍有200多家華社宗鄉團體和互助組織,繼續扮演著凝聚社群、傳承文化的功能,爲本地社會的和諧與包容做出貢獻。
“五湖四海同心義:早期華社互助組織”特展于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開幕。一件引人矚目的文物是一幅由清朝光緒皇帝于1907年禦賜,用來制成天福宮正殿“波靖南溟”匾額的書法原件。
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爲開幕儀式致辭時說,新加坡的開埠、建國和發展,離不開本地華社互助團體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