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到訪北京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握手會晤,這距離上一次兩位領導人會面不過4個月。而今天的中新關系,已經更向前一步,成爲全方位高質量前瞻性夥伴。李顯龍總理訪華,中新如何標杆般攜手穩定地區預期,又如何共同振興、惠及全球?
01
受中國總理李強邀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于3月27日至4月1日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其間他先後到訪了廣東廣州、海南博鳌和北京。這是李顯龍擔任新加坡總理以來的第五次訪華,也是中國結束三年疫情防控後的首次訪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義桅:
“秦剛外長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致辭,歡迎各界朋友們能夠多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去問開化的大地,去問解凍的河流’。一方面是春天來了,另一方面,是中國重新擁抱了世界。新加坡每次踩的點都是非常到位的,甚至是提前布局,這就是體現了它的智慧。”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張奕輝:
“他這次訪問偕夫人何晶,有夫人陪同的訪問都是比較正式的,而且他這次訪問從3月27日到4月1日,有6天的行程,一般高層訪問三四天都是比較長的。這次訪問團的成員主要有貿工部的部長,還有衛生部部長王乙康,衛生部在疫情過程當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這次訪問主要是與中國加強生物、醫藥方面的合作。還有國家發展部部長與中國一些地方經濟進行對接。”
自2022年底以來,中新兩國之間的高層互訪逐步恢複。2023年2月,外交部長秦剛在北京會見新加坡外長維文。有媒體分析,維文到訪北京就是在爲總理李顯龍的正式訪華做鋪墊。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張奕輝:
“新加坡國土面積比我們北京的朝陽區大不了多少,人口也只有500多萬人,國家雖然小,但是它在東南亞包括東盟的國家當中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經常稱新加坡是東盟的軍師。現在中國與東盟互爲彼此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作爲東盟的成員國,在推動中國與東盟特別是經貿合作方面,也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些學者稱現在中新雙方處于蜜月期,每年這種高層的往返人次也比較多,包括地方省市的一些代表團去新加坡訪問,新加坡的一些部長也會到中國來進行訪問,包括他們的一些副總理以上的高層也經常到中國來。”
3月27日中午12點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偕夫人抵達廣州,距離他上一次來到廣東已經過去9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許利平:
“廣東在中國的地方省市裏,和新加坡的貿易往來是居于首位的,光廣州市與新加坡的貿易往來去年就達到了將近40億美元,並且中新之間在廣州建立了知識城,知識城聚焦于生物技術、新能源等一些高科技方面的發展,所以他首站放在廣州,體現了中新之間的淵源關系。”
李顯龍到達廣州後,首站就參觀了廣州國際生物島。下午,他訪問了位于島上的一家自動駕駛科技公司,還親自體驗搭乘公司研發的一輛自動駕駛巴士。
第二天,李顯龍不出意外地前往中新廣州知識城。中新廣州知識城是繼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之後,中新兩國又一跨國合作的標志性項目。李顯龍是這個項目的倡議者之一。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張奕輝:
“廣州知識城,也是在李顯龍任內雙方高層推動的一個項目。廣州知識城有很多新加坡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包括一些生物制藥企業、教育類的國際學校也在廣州知識城落腳。新加坡現在有幾大主要的産業:芯片制造、生物制藥、石油化工以及交通運輸等領域,在國際上都有非常先進的水平,包括現在的半導體制造,我們都知道現在美國聯合它的一些盟友,對中國半導體芯片制造設備進行限制,新加坡在芯片制造方面在國際上也是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說中新雙方在芯片、生物醫藥等方面還會有繼續合作的空間。”
02
結束廣州三天的行程之後,李顯龍就前往海南,出席博鳌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開幕式。博鳌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于3月28日至31日在海南博鳌舉行,這是論壇年會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次完全恢複線下會議,共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00名嘉賓與會。李顯龍也是該論壇的常客。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義桅: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所以博鳌論壇有一個重要的‘一帶一路’論壇,還有人工智能的討論,以及各種最新的理念,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在這次博鳌論壇都會展示出來。而且是這麽多年來第一次線下舉辦,對雙方企業家、智庫學者、官員是很重要的交流。”
今年博鳌論壇的主題是“不確定的世界:團結合作迎挑戰,開放包容促發展”。李顯龍在論壇上分享了他對當前國際形勢和地區發展的看法和建議,“第一,我們應繼續促進中國與地區國家的經濟合作和良好關系。中國已成爲幾乎所有亞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還發起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等地區和全球倡議。我們期待著在充滿活力的中國經濟中分享新的增長機遇。”
參加博鳌論壇之後,李顯龍前往北京。3月31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李顯龍。北京是李顯龍六日中國行的最後一站。在2019年4月,當時他應邀赴京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世界園藝博覽會。實際上,新加坡也是東盟國家中第一個表示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義桅:
“他之所以要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是因爲光是中國10多億人口的市場還不夠,新加坡要經營整個世界的市場,‘一帶一路’正在經營整個世界。新加坡的第一個優勢是主權財富基金,‘一帶一路’需要大量地融資資金,新加坡這方面非常強,有很多的全球跨國企業亞太總部都設在新加坡。其次的優勢是陸海聯通,遊戲軟件、人民幣國際化,這些在東南亞先入手,我覺得新加坡要抓住這樣一些機遇。它在‘一帶一路’裏看到了這個世界未來的投資希望,是放大版本的中國的改革開放。”
4月1日是李顯龍訪華的最後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與李顯龍會談,二人共同見證了經貿、科技、食品、法律、環保、藝術等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李顯龍此次訪華,中新兩國簽署了共7份諒解備忘錄,其中包括4月1日,中國商務部部長與新加坡貿工部部長共同簽署的《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升級後續談判的諒解備忘錄》,承諾彼此“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兩國務實合作不斷拓展升級,進一步推動中新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義桅:
“他非常清楚中國需要什麽,新加坡能提供什麽。現在中國需要把4億中産發展成8億中産,而且是高質量的發展。中國現在最缺的是基礎教育。那麽新加坡在人才培養方面很有優勢,可能接下來會探討這方面一些模式。中國科技要自立自強,新加坡現在在做一些新的科技園區改造支持中心,在對接新能源方面的發展。”
結束中國之行回到新加坡後,李顯龍發布推文總結這次中國之行,稱“結束了爲期一周的中國之行,收獲頗豐。很高興這次訪問爲兩國關系開辟了一條嶄新的、積極的、具有前瞻性的發展道路。”
03
李顯龍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長子,自小就跟隨父親學習政治和經濟學。他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並獲得了博士學位。在回到新加坡後,在父親的支持下,李顯龍進入政治圈並擔任了多個政府部門的高級職位,包括國防、財政和外交事務等。2004年,38歲的李顯龍擔任新加坡的第三任總理。
李光耀是一個強勢的領導人,他的領導風格被稱爲“鐵腕治國”,善于運用強有力的手段來治理國家。而李顯龍則更注重民主、透明和公正的治理方式,強調政府應該更加開放和負責任。
新加坡公民有4大族群,華人、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混血,語言的多樣性,不利于新加坡建設。1959年,新加坡便決定以英語作爲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但在1979年,李光耀在新加坡全國推行講華語運動。他不僅提倡華人講漢語,還鼓勵新加坡其他種族的孩子學習漢語。李顯龍政府也對傳播中華文化的組織多有支持。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義桅:
“他不能讓一家獨大,比如從語言上,70%都是華人,但他采用英語爲第一通用語。如果都要講中文的話,那不就跟中國一樣了嗎。所以他就努力實現多元融合,這是他很重要的一個理念。另外他始終用國際行爲規則和理念來做事,而不是受傳統的中華文化或者馬來文化影響,所以他的多元包容理念做得還是非常不錯的,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在那裏進行了很好的對接。”
新加坡于1990年10月3日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這在東盟國家中算是最晚的,但它深切參與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義桅:
“新加坡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關鍵節點上,總是能踩對節拍。第一步,新加坡在天津和蘇州建設了工業園區,引進很多資本,利用中國的勞動力優勢,資源優勢,土地優勢,所以做了工業園區的一個示範。第二步到了重慶,中國開始西部大開發,中歐班列就是從重慶開始的。現在到了第三步,高質量發展,原來要素觸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了,所以將來主要的要素投入是知識和數據,新加坡又踩准了點,建設了廣州的知識城。我們現在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所以國內循環裏面很重要的就是通過21個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實現的內循環。二十大報告裏提到了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這是新的改革的紅利,所以新加坡實際上也是在對接新的改革紅利,在做先行者。新加坡有大智慧。”
04
此次訪問中國之前,李顯龍在電視節目采訪中談及中新關系、中國崛起以及中美關系等話題。李顯龍在談到中國話題時表示,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中國,中國變得更繁榮,對世界經濟貢獻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也更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許利平:
“李顯龍作爲新加坡的領導人,他有自己的獨特視角,確實因爲中國不是以前的中國了,現在的中國正在邁入現代化的征程之中,並且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了1.2萬美元,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了,角色已經和以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李顯龍實際上就是說,希望有些國家要公平地或者說更客觀地看待中國的發展。”
此次李顯龍訪華,外界不僅關注新加坡對于亞洲事務的表態,在全球地緣沖突風險加劇的國際形勢下,有關安全話題也更受關注。李顯龍稱,“有時國家利益會出現分歧,雙邊問題也會出現,這是不可避免的。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重要的是我們將我們的經濟關系與這些困難隔離開來,並繼續相互開展業務。”
事實上,在經濟上,新加坡與中國合作較爲穩定。與此同時,新加坡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也非常密切,新美兩國簽署了軍事合作條約,美國在新加坡建立了在亞洲最大的海空軍基地。美軍艦艇可以隨意停靠在新加坡的任何碼頭、港口。新加坡機場,美國擁有一半的使用權。
中國社科院國際問題專家 張奕輝:
“新加坡正處于馬六甲海峽的咽喉位置,地理作用非常重要。我們經常說新加坡在經濟上靠中國,在安全上靠美國。美國在新加坡有樟宜海軍軍事基地,新加坡現在海陸空的一些裝備,大部分也是采購于美國,它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還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它不承認與美國有軍事同盟關系。”
李顯龍也強調,世界無法承受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發生沖突,尤其是中美之間的沖突。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王義桅:
“李顯龍在Financial上發表文章,包括在紐約、華盛頓的一些演講,這些年來他一直努力消除美國對中國的敵視,同時又不得罪美國。我覺得在這方面他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反映了華人的智慧。”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許利平:
“李顯龍不止一次在外交場合呼籲,穩定的中美關系對亞洲的繁榮是至關重要的。印尼的前總統曾經把新加坡稱爲是地球上的一個小紅點,如果地球上其他的大國進行競爭或者是發生沖突的話,那麽對小紅點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在李顯龍“打頭陣”後,中國迎來了新一輪主場外交熱潮。法國總統馬克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于4月5日至7日訪華,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也釋放出訪華的信號。正如博鳌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年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所說,面對地緣政治沖突、全球化逆流,亞洲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更加積極有爲,全球治理將進入“亞洲時刻”。
制片人:何冀甯
編導:王柳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