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在疫情暴發後,實施了三輪封鎖措施來阻斷病毒傳播,與新加坡的病毒阻斷措施(Circuit Breaker)類似。英國居民在封鎖期間仍可出門處理重要事務、采買糧食和日常用品,以及到公園散步和運動等。
國大商學院房地産系副主任李冠玉和管理與組織系助理教授麥珂,聯合西班牙研究公司Telefonica Research的帕克博士(Souneil Park)2020年開始展開爲期兩年的研究,今年2月17日在學術期刊《自然心理健康》(Nature Mental Health)上發布研究報告。
李冠玉副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冠病疫情暴發後有好些研究顯示,綠地有助降低疫情對人造成的精神壓力,而她參與的這項研究特別之處是,利用大數據證實兩者之間的關系。她指出,雖然研究對象是倫敦居民,但人類感情有共通性,因此,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新加坡,這個研究結果也有參考意義。
國家發展部去年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宣布投入超過3億1500萬元,加建總長360公裏的休閑綠徑,爲民衆提供更多步行和騎腳踏車的自然環境。我國計劃在2030年前將公園連道延長至500公裏,讓每戶家庭步行10分鍾以內就可抵達綠地。
在比較公園800公尺範圍內和800公尺範圍外兩組居民的數據後,研究小組發現疫情暴發後,前者有6.31%的人會到公園去,是後者(2.77%)的兩倍以上。如果只考慮封鎖期間的數據,前者有6.46%的人會到公園,是後者(2.58%)的2.5倍。
雖然裕廊東和裕廊西的居民可到裕廊湖畔花園去,李冠玉提議通過建設更多線性公園(linear park),或將多層停車場的頂層打造成社區花園等,讓更多鄰裏的居民能就近接觸到綠意。
學者:可開拓更多空間 讓居民就近享綠意
住靠近綠地的人能更好地面對焦慮,緩解所承受的精神困擾。
那些住家距離公園超過800公尺的居民,精神困擾指數(mental distress score)平均上升0.5分;而住家距離公園在800公尺以內的居民,精神困擾指數只平均上升0.35分。
數據顯示,在實施封鎖措施期間,居民減少到其他地方,到公園的人數卻增加了。
由于兩組研究對象的特征相似,精神困擾指數上漲幅度的分別,很可能就與住家和公園的距離大有關系。研究小組把這項發現和手機定位記錄的分析結果聯系起來,推斷出靠近公園有助減少個人承受的心理壓力,尤其是他們的行動受到封鎖措施限制時期。
研究小組先是分析了倫敦200萬名手機用戶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手機定位記錄,發現英國暴發疫情後以及實施封鎖措施期間,有更多居民會到公園放松身心;越靠近公園的小區,就有越多人到公園。這200萬名手機用戶分布在倫敦的近5000個小區。
她進一步舉例說明,裕廊東有72座組屋距離公園800公尺至1200公尺,裕廊西則有79座。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些組屋的居民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但當局應考慮在這些組屋附近增建公園或綠地。如果未來出現其他疫情,居民的行動受限制,他們就比較可能到住家附近的公園或綠地透透氣,減少心理壓力。
參與研究的國大商學院房地産系副主任李冠玉副教授說,雖然研究對象是倫敦居民,但研究結果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參考意義。研究發現,在英國因冠病實施封鎖期間,住家距離公園超過800公尺的居民,精神困擾指數平均上升0.5分,比住較靠近公園的居民來得高。
封鎖期間更多人到公園
新加坡國立大學兩名學者分析和研究源自英國的大數據,包括倫敦居民住家和公園的距離、他們在冠病暴發後到公園的行爲,以及對居民心理健康長期追蹤研究的結果,得出的結論是在冠病疫情期間,綠地有效降低個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
研究小組接著分析和對比英國的家庭長期追蹤調查結果,發現離公園較遠的居民,在英國實施封鎖措施後面對更大的精神困擾。
李冠玉透露正在進行另一項研究,對比新加坡和香港的公園及綠地。研究小組發現,新加坡有22%的組屋與公園的距離超過800公尺,而同樣情況的香港公屋只有5%。不過,香港的公園普遍比較小,而且設施較簡單或老舊。研究小組將對比和分析新港兩地這些情況,如何影響居民到公園放松身心的意願。
新加坡多年不斷打造成“花園裏的城市”,至今已取得亮眼成績,但是仍有進步空間。當局可開拓更多綠地,讓更多人的住家靠近綠地,以緩解未來疫情對國人心理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