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總裁陳凱銳日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指出,目前電動車的占比還不高,把停車位改建爲充電樁會面對居民頗大的阻力。考慮到多層停車場一樓和二樓,以及靠近電梯和出入口的停車位是最受居民歡迎的“黃金”車位,當局因此決定把新充電樁普遍設置在三樓,這適用于大多數五六層樓高的停車場。
他說:“較長遠的目標是到了2030年全國設有6萬個充電樁,不過要是電動車使用率沒有預期中高,因爲人們放棄開車,我們也會很高興,這意味著整體車輛數量會減少,那麽我們就提供足夠的充電樁來應付需求。”
五電動車共用一充電樁
瑪哈比也是EVe董事,她是南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專注于研究如何改善電化學儲能裝置如锂電池的性能,以及電子垃圾閉環回收。
陸路交通管理局子公司EV-Electric Charging(簡稱EVe)總裁陳凱銳受訪時透露,當局將對智能電力負荷管理系統進行測試,一旦證實在本地可行,便可暫時無須投入重金提升電力基礎設施,減低一些前期成本。
考慮到多層停車場一樓和二樓,以及靠近電梯和出入口的停車位是最受歡迎的“黃金”車位,當局因此決定把新充電樁普遍設置在三樓,這適用于大多數五六層樓高的停車場。
截至今年2月底,本地有7000多輛電動汽車。陳凱銳指出,只有約17%的電動車主是組屋住戶,其余是私人住宅住戶。爲推動更多車主改駕較環保的電動車,EVe的當務之急是迅速擴大充電樁的覆蓋率,讓車主看到充電的便利,才會有改開電動車的動力。
南洋理工大學可持續辦公室及能源研究院執行主任瑪哈比教授(Srinivasan Madhavi)受訪時指出,在停車場采用負荷管理系統至關重要,尤其是有多輛電動車同時使用不同充電樁時,這套智能系統將能平衡整體用電量,例如在電梯使用率不高的時候,把較多電流導向充電樁。
組屋停車場將陸續安裝更多電動車充電樁,多層停車場的充電樁初期會主要安裝在三樓的停車位,待電動車普及後,每層樓預料都設充電樁,方便車主充電。
她指出,使用儲能電池來爲電動車充電的研究已取得進展,不過在停車場使用前,須先解決安全問題,例如在電池內部采用較安全的材料,降低失火的隱患等。
談及安裝充電樁的挑戰,他指出,早期停車場的設計並未把電動車的電力需求考慮在內,不同停車場也有不同的設計,包括電房的位置和面積不盡相同,EVe團隊須找出鋪設電纜的最有效方法。
他指出,全國約2000個組屋停車場當中,約三分之一面對電力不足的問題,這些停車場都是按照舊的電氣標准設計,可能無法應付電動車充電的需求。
“在穩定的狀態下,充電樁對電動車的比率會是一對五,一個充電樁由五輛電動車共用,不會整個停車場都改爲電動車位,你可能需要等位充電,但不是每個人都會在同一個時候充電。”
組屋停車場安裝的都會是供通宵充電的慢速充電設備,他指出,本地車主一般上無須遠距離駕駛,通常每四五天充電一次即可。
她指出,智能系統也能采用人工智能(AI)做數據分析,例如電動車的充電時間和次數、其他公共設施的用電情況等,以便預測電網是否會過載。
其他替代能源的方案包括使用太陽能或回收電池,在非尖峰時段把能源儲存起來,供電動車在尖峰時段充電使用,就無須依賴電網供電。
監控充電樁用電量 擬用智能負荷管理系統 避免電網過載導致停電
“在運作初期充電樁很可能會閑置著,沒有多少人使用,但我們已經做好這方面的准備,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我們會看使用率增加得多快,如果有更多組屋住戶改開電動車,我們就安裝更多充電樁。”
陳凱銳說,未來三年裏,一般組屋停車場將各設有三個充電樁,市中心和鄰裏中心的較大型停車場則會有多達12個充電樁,具體數量取決于有關地點的需求和電力供應情況。
有了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就能控制電動車在充電時從電網汲取的電量。例如當一個停車場在任何時候最多只能滿足某個用電量,一旦電梯和照明等公共設施的用電量達到頂限,電動車充電的速度就會變慢,讓其他設施優先用電。
至于地面停車場,首要考量是電源設置在哪裏,並找出鋪設電纜的最短距離。
我國目前有約3800個充電樁。到今年底,三分之一或超過700個組屋停車場將安裝多2000個充電樁,目標是到2025年提供至少1萬2000個充電樁。
目前,全島約有近2000個組屋停車場,約半數是多層停車場,另一半設在地面。
陳凱銳說:“這套系統已在外國測試和使用,我們有意采用,唯一的缺點是會影響用戶體驗,有時會帶來一些不確定性。”
全國組屋停車場 三分一電力不足
由陸路交通管理局全資擁有的子公司EV-Electric Charging公司(簡稱EVe)將負責管理組屋停車場電動車充電設備的事務,包括向建屋發展局申請把特定停車位改建爲充電樁,以及與市鎮理事會協調電力問題,讓標得充電樁經營權的五家業者和財團可以動工安裝。
要在組屋停車場增設更多充電樁,最大的問題是電不夠用,當局探討采用智能電力負荷管理系統,通過軟件實時監控電動車充電、電梯和停車場電子收費閘門等的用電量,避免電網過載導致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