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受訪時說,會爲各平台送餐員提供職務相關的學習資源。“我們歡迎人力部的轉行計劃,爲那些希望過渡到其他行業的送餐員提供支持。”
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送餐員(30多歲)則說,每周工作40小時對送餐員來說是很少的:“很多人都很拼,一天就可以工作超過12個小時,有些更厲害,連續七天不休息,收入就很高。”
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員馬修博士受訪時說,研究表明,除非送餐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否則大部分人的收入並沒有過去的工作高。疫情期間的送餐需求高漲,促使一些因疫情導致工作停擺的雇員暫時轉去送餐。不過,絕大多數人在行業恢複運作後,便離開送餐行業,回到“老本行”。
僅33%送餐員視工作爲全職
“訂單來得很慢,我每天工作約11個小時只賺約90元,生意很差。”換言之,孫先生平均每小時只賺約8元。
零工經濟下,“做多賺多”的平台送餐工作吸引不少國人加入,但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服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就擔心,包括送餐員在內的低收入人群即使積年累月工作,也很難獲得高幅度升職加薪,更容易會陷入“在職貧窮”(In-Work Poverty)的困境。
研究人員發現,包括送餐員在內的平台人員,每周工作時數約55個小時,比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MET)多至少10小時。37名受訪的送餐員透露,每周須工作至少40小時,才能賺到2000元。
僅約33%送餐員是長期全職,其余則將其視爲兼職補貼收入。
由Deliveroo、foodpanda,以及Grab攜手成立的數碼平台行業協會展開的跨平台行業調查,發現有65%的平台送餐員只是兼職,沒有把它作爲主要收入來源。僅約33%的送餐員會工作三年或更久。
疫情放緩後外出用餐者恢複,有送餐員表示送餐需求跌近一半,有時工作11小時才賺90元。
送餐員孫先生(57歲)從事送餐工作已有三年多,他告訴記者,目前送餐訂單比疫情時期少了將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