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局每年會審查申請津貼的高樓綠地是否茂盛依然,並在需要時提供園藝咨詢,如推介耐熱抗高溫的園景植物取代生長不良的花木。
實際上,不少建築業者選擇在高樓或天台辟設花園綠地,或在建築外層種植垂直花木,綠化鋼骨水泥的建築環境的同時,也節省冷卻室內空間的能源開銷。
獲得津貼的業主必須確保高樓綠色空間能維持至少5年。根據公園局數據,只有5名申請者因財務或其他因素不再養護高樓綠地。
公園局這些年來也在每公頃的道路土地上,栽種比過去更爲密集、數目更多的植物。
此外,在屋頂安置太陽能板時,如果也在其下方種植綠色植物,就能避免太陽能板過熱,提高充電效率,一舉兩得。
公園局不願透露至今已撥出多少津貼數額,但強調津貼的目的在于鼓勵更多業主重視高樓綠地的效益,以配合新加坡2030綠色計劃,落實200公頃高樓綠地的願景。
胡朝勝說:“城市發展後,我們必須加以補償,如在同樣面積的綠色走廊種植更多植物,或選擇生長較迅速的植物,盡早找回過去那種茂密的感覺。”
胡朝勝說:“我們故意放任自然,只要不堵塞排水道入口或妨礙行人通行,就讓植物和野花等自由生長,增添其生物多樣性,同時節省人力。”
除了更多全新的建築業者把高樓綠地或樓頂花園納入設計藍圖內,越來越多舊建築物的業主也向國家公園局申請津貼,在樓頂增辟或改建爲綠地花園。
不過,一些居民擔心會有蚊蟲滋生,“我們會視個別情況加以斟酌,再決定是否擴大還野計劃的地段。”
我國的高樓綠地大幅增加,10年來面積增加超過一倍,從2013年的60公頃增至現有的155公頃。
國家公園局園林處高級署長蘇菲安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自2009年,共有約300個項目,申請辟設高樓綠地或垂直式園景的津貼。
爲此,公園局自三年前推出還野計劃(rewilding project),特意對24個地點的綠色走廊放置不理, 減少例常修剪枝葉和鋤草次數,營造雜草叢生之感。
公園局在道路旁 更密集栽種多種植物
蘇菲安說,屋頂花園能讓建築物表層“降溫”6攝氏度,並使周遭溫度也下降4攝氏度。
公園局道路景觀高級署長胡朝勝受訪時說,過去,道路兩旁的植物多屬同一品種,“這並非明智之舉,因爲一旦出現某個品種的樹木受感染,就會大量影響很多棵樹。”
新加坡約四成土地面積由綠色植被覆蓋,不少是過去半世紀自然形成的森林。上世紀70年代後城市發展,許多鄉村和農耕地被清除,後改種植較易繁殖、生長迅速的熱帶樹種,進而發展了不少散落各處的次森林。
垂直綠化等綠色建築是近年來頗受關注的課題,在新市鎮和住宅區融入綠地和自然棲息地,可作爲平衡城市發展和保育的折中方案之一,抵消發展項目對自然環境的掠奪與耗損。
因此這些年來,公園局增種更多樣化的灌木、喬木等品種,以此制造路旁或空地錯落有致的植物層次感,吸引更多蝴蝶和鳥類等。“而且這能改善城市化造成綠地碎片化的情況,加強生態銜接,修複道路和增建住屋對自然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