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這片350萬平方公裏,平均深度1212米的廣闊海域自近代以來就風雲變幻,盡管中國早已表達了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的態度,但南海局勢還是在美國的屢屢推動下,呈現出危機之態,菲律賓就被當成了一枚“絕佳”的棋子。更有意思的是,美國軍方這次做了兩手准備,不僅是在菲律賓擴大部署,還派另一路人馬去了新加坡,留了一記後手。
(性能強大的無人偵察機進駐,對那個地區來說都不是好事)
菲律賓媒體和政界聲稱,今年2月以來,中菲兩國的海警和軍艦在中業島、黃岩島、仙賓礁和美濟礁等海域,發生了多次“突發狀況”。有的菲媒炒作,中方海警船與菲律賓軍警發生摩擦時,用激光設備“照射了菲軍人”,更有菲媒宣稱“中國已經拿下仙賓礁”。
在這樣的造勢之下,美國立即跟上,由駐夏威夷的陸軍第25步兵師第2步兵旅擔當主力,派出1500人的戰鬥隊登陸呂宋島,與菲律賓陸軍第7師的1500名士兵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代號“盾牌”,舉辦地選在菲律賓最大的軍事基地麥格塞塞堡,演習時間爲期三周。這也是2016年以來,美菲兩國舉行的最大規模聯合軍演。
(事實上菲律賓國內反對與美軍軍演的也不少)
與菲律賓的聯合軍演搞得無比高調,美軍另一路人馬的部署卻極爲低調。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早在今年1月,美國空軍就已經把RQ-4“全球鷹”戰略無人偵察機輪流部署到新加坡。隨後新加坡國防部證實,確實有美軍“全球鷹”在該國“短期部署”,還聲明這是“1990年美國在新加坡使用設施的諒解備忘錄的一部分”。
這樣的部署看起來很普通,但有兩點極其耐人尋味,一是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和美國駐新大使館,都沒有回應“全球鷹”無人機的部署問題;二是據新加坡消息人士透露,這些巨大的無人機幾乎只在夜間執行任務。按照美國空軍的數據,“全球鷹”續航時間超過34小時,意味著它可以夜間起飛,整個白晝不落地執行任務,等到第二天夜裏才返航降落。
(無人偵察機在夜間執行任務,也算是家常便飯)
而且,在這次不同尋常的部署期間,還適逢“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和“馬金島”號兩棲戒備群進入南海,並且都到過樟宜海軍基地。再結合“全球鷹”本身的偵察能力來看,有很大可能,這些無人機是去新加坡給航母和兩棲攻擊艦提供空中情報支援的。
RQ-4“全球鷹”由諾格公司開發制造,1998年首飛,使用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和光電/紅外傳感器監視,每天可掃描10萬平方公裏面積的土地,相當于韓國的國土面積。美國空軍把它作爲高空長續航平台使用,原計劃采購63架,但成本超支被砍到45架,2013年又封存了21架,計劃2027年退役全部“全球鷹”。
(除了美國空軍,德國、日本、韓國也都引進了“全球鷹”)
關于“全球鷹”,比較有意思的是兩件事,第一件是90年代開發時,由于預算削減,技術成熟也廉價的“全球鷹”,擊敗隱身設計,更先進也更貴的洛克希德·馬丁“暗星”無人機,成爲美軍戰略無人偵察機——以當今的形勢來看,美軍內部應該有不少人後悔當初沒有選擇“暗星”;第二件是本來“全球鷹”的測試拖沓,但隨著“9·11”事件爆發,“全球鷹”迅速繞過所有正常程序,2001年11月就被投入到阿富汗戰爭中,代價是3架原型機因故障墜毀。
可以說“全球鷹”是一種不算先進,但偵察和續航都很強大的無人機,很適合在較大範圍內執行偵察和監視任務。此番部署到新加坡,航程完全可以覆蓋幾乎整個南海海域,尤其是對南沙、西沙群島的不間斷監視。這對美軍在南海地區快速集結和投送兵力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但是對解放軍在南海執行任務,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卻構成了嚴峻挑戰。
(中美兩國在南海的較量,是長期性的)
從在菲律賓和新加坡兩個點同時“撒網”可以看出,美國絕不會滿足在東南亞和南海地區扶植一個“代理人”。相反,美國在盡可能地拉攏更多的國家“入夥”,利用超級大國的霸權實施威壓,進一步侵害中國的南海主權,圍堵我國的發展道路。
對美國的這種圖謀,我們在堅持軍事鬥爭的同時,也是政治、經濟、外交等多種途徑結合,與南海周邊國家努力實現盡早簽署《南海各方行爲准則》,把任何域外勢力擋在南海以外,讓全世界都能看到那個准則,即南海問題應當由也必須由中國和相關國家自行解決,堅定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