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春茶莊創店于1925年 與時並進持續研發 “現代茶飲”
上午11時,店主陳思璇邊拿著自拍杆拍攝自己的日常,邊與網上的粉絲們分享她上班開店的籌備工作。鏡頭裏,一道暖暖的晨光照進店內,在屏幕前的粉絲們聞不到的是,走進Late morning店鋪,撲面而來的那股濃濃的咖啡香。雖然洋溢著滿滿的咖啡香,它卻不是咖啡館,而是售賣各種器皿的家居買手店。
爲了與時並進,白新春不斷創新,研發出了更多 “現代化”茶飲,如可以加蜂蜜的碳酸冷泡中國茶和南洋茶。白進火認爲,茶文化是有生命的,應該以任何形式代代相傳。于是,他教導想創業的年輕人如何制作許多年輕、注重健康的消費者所喜愛的康普茶(茶菌飲料)和南洋茶雪糕。
方慧明說:“我們用牛車水的特色茶,搭配牛車水特有的菱形蛋撻,突出我們兩家店各自的特色,大家攜手互助,特別有意義。” 除此之外,東興也計劃與隔壁中醫藥行合作推出健康糕餅。方慧明認爲,商家本身須要發揮互助精神,攜手創新求變,不能總坐著等待各個政府部門的幫助。
從小在牛車水店屋裏長大的白清富說,牛車水對不同的華人來說都有不一樣的連接,他更希望這種連接是一種真實且自發的,因此過去30年來他不斷推動牛車水地區的各種活動,如中秋亮燈等。希望通過這些地標性的活動,給新加坡華人多一個到牛車水去的理由。
東興餅家在上世紀80年代史密斯街店鋪外觀,這家店鋪由第一代負責人于1935年開設。(東興餅家提供)
白新春茶莊由白進火的曾祖父白金讴創立。出生在福建安溪的白金讴年少喪父,與母親一起南下到新加坡來討生活。白金讴從1925年起,沿街叫賣安溪茶葉,慢慢地把白新春茶莊做起來。他還將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岩茶拼配在一起烘焙,合成了“拼配茶”,也叫“南洋茶”。
二戰後,茶莊搬到潮州人聚居的奉教街(New Market Road)後又搬到潮州街(原同濟醫院舊址)。20多年前因爲城市改造,白新春搬到現址,廣東人居住的地方。白進火憶述,過去白家25口人擠在店屋裏過日子的點滴、福建人正月初九拜天公的熱鬧景象、中秋節玻璃紙燈籠對小朋友來說有多珍貴等畫面。
白新春茶莊上世紀五十年代位于奉教街的地址。(白新春茶莊提供)
東興的創新反映了牛車水的變遷。雖然冠病疫情結束,讓國際旅客重新回到牛車水,但這裏的傳統企業也意識到,世界已經改變,做生意的方式必須跟著求變。事實上,在疫情前,東興已經在尋求新的年輕客源,疫情來襲,所有門市客戶一夜之間消失,東興在這些年輕客戶支持下,能夠把糕餅通過網絡團購等方式銷售到全島各地,靈活地轉身,渡過艱難的時期。
陳思璇在開店的一個月內,已經與四周的幾家咖啡店和商鋪鄰居結爲朋友了。志趣相投的年輕人經常相互拜訪、到對方店裏喝咖啡嘗美食。陳思璇指著一名剛走進店裏的女生介紹說,她是樓上二手包包店Nee Vintage的店主:“她店裏好漂亮,你也應該上樓看看。我家店員發了工資,也喜歡到她那裏買東西。”
橋南路東興餅家外,常有不少手捧蛋撻盒,在店外拍照打卡的顧客。隨著疫情後人潮回流,東興第四代負責人方慧明(50多歲)決定重開堂食茶室,讓顧客有地方品嘗新鮮出爐的蛋撻。此次重開,方慧明特地邀來街坊合作,推出適合搭配東興糕點的特制飲料。曆史比東興更悠久的白新春茶莊就專門爲東興餅家調配出最適合吃糕點時享用的南洋茶。
縱觀全世界,有水的地方就有華人,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從三藩市到橫濱,華人每到一個城市就會很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團結互助,相互依靠,該街區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唐人街。新加坡約75%的人口爲華族,在這樣一個以華人人口比例最大的國家,華人居住的地方遍布全島,爲什麽還需要一個唐人街,是否多余?
“如果年輕人想以不同的方式喝茶,就讓他們喝。重要的是,更多的人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喝茶。這就是我們保持茶葉傳統和文化的方式。”
尋找古今牛車水與情懷的自然連接
東興餅家創店于1935年 特制南洋茶搭特色蛋撻
與其他老街坊一樣有著濃厚人情味,牛車水甘榜情誼,也已經悄然在這些新一代店主之間醞釀起來了。陳思璇希望未來可以利用店鋪的空間,辦一些有趣的活動。她不僅僅對附近的文青小資店和咖啡店深感興趣,當她從記者這裏得知街對面的東興糕餅店准備重開茶室,東興還打算與鄰裏老街坊白新春茶莊和咖啡館合作時,她突然眼睛一亮,問了一句:“你覺得,他們會願意用我們的茶杯和器皿嗎?”
從東興餅家出來,走到街道對面轉角沿著摩士街,就可到達有近百年曆史的白新春茶莊。店鋪入口的左邊擺著巨大的木桐桌和木桐凳子,這裏是茶莊第四代負責人白進火(53歲)招待客人品茶的地方。
陳思璇和丈夫李天陽(32歲),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分別從湖南和東北到新加坡來留學。對他們來說,牛車水是一個滿足思鄉味蕾的地方,想吃家鄉菜的味道時,就會到牛車水吃火鍋、湖南菜和東北菜等。李天陽說,大約在2007年前後,新加坡來了不少東北人,在牛車水的東北餐廳也逐漸開了起來。某種程度上,牛車水不同的地方菜選擇也代表了新加坡華人結構的演變。
白新春茶莊創始人白金讴1925年開始沿街叫賣茶葉。(白新春茶莊提供) 東興餅家第四代負責人方慧明想用牛車水的特色茶,來搭配自家的菱形蛋撻,突出兩家老字號的特色;她認爲老街坊可以攜手互助,特別有意義。(邬福梁攝)
剛于去年9月結束營業的香燭店“楠記”擁有127年曆史。兩名年老的店主因爲年紀大要退休,也無人繼承生意,只好關店。從小在牛車水長大的老街坊尤祥瑞(70歲)說起楠記來還有無限不舍。他說,楠記的店鋪門口是許多老街坊們閑來無事聚集聊天的地方,就像一個情感聯絡站。楠記關門後,牛車水就失去了一個地標性的老店,老街坊們也少了一個聊天話家常的地方。
白進火希望街坊們都可以繼續在牛車水做生意,對街坊們離開或結束營業都感到分外不舍。(邬福梁攝) 白家第三代白美玲和白雅希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攝于白新春茶莊舊店鋪外。(白新春茶莊提供)
有別于東興和白新春擁有近百年曆史的老店,東興對面的老店屋裏,兩個月前,剛剛迎來了由本地博主陳思璇(Belinda Chen,27歲) 開設的Late Morning家居用品店。
陳思璇是一個本地小有名氣的博主,在Youtube上有不少支持者。她原本經營一家網店,售賣從世界各地收羅的精美餐食和咖啡用品。當她決定要開設第一家實體店時,選擇開在了牛車水。在同一個街區,像白新春和東興這樣的百年老字號以網絡銷售爭取新客源;而原本只經營網店的網紅則選擇在這裏開設實體店,在網絡以外的世界中,尋求實在的質感體驗和真實性連接。
牛車水的變是必然的。多年不變的是它仍舊是剛到新加坡居住的華族移民,前來尋求家鄉情懷的一個情感樞紐。這裏是不同年代華人落腳、居住和做生意的地方,從二戰前南下到新加坡來討生活的中國南方華人移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從馬來西亞到新加坡工作的技術工人,再到近十幾年來從中國各省份移居新加坡後在牛車水開設的四川、東北餐廳和文青店的店家,牛車水的人、物、事轉變可說是間接反映出不同時期新加坡華人移民的寫照。
在牛車水老街坊白進火和尤祥瑞的眼中 ,新加坡的唐人街不應該僅僅是現在劃出來的牛車水的這幾條街,也應該包含新加坡河口。也是新加坡傳統文化學會會員的尤祥瑞指出,那是當年南下的華人在登上新加坡的地方,他們也在這些地方居住和做生意、討生活。在他看來,唐人街更重要的是它的曆史真實性和人們對它所産生的情感的連接。
人人都說,創業難,守業更難。牛車水老店的難與困境,在求變的環境中得以解開,讓繼承者更有信心可以在這個不變的地方繼續經營下去。看著老街坊搬走或結束營業,受訪的店主認爲,新舊的交替、時代的變遷都是他們掌控不了的,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讓自家的傳統在求新求變中得以延續下去。
白新春茶莊主要做茶業批發生意,把茶葉直接批發到餐飲集團和餐館,近年白新春也轉向網絡銷售,吸引更多習慣網購的消費者。因爲茶莊生意模式的轉型,所以門市店不一定非得開在租金不斷增長的市中心。在白進火看來,繼續在牛車水營業,看重的是對此地的歸屬感,希望繼續開在充滿文化傳承的地方,在此發揚本地的茶文化。
老街坊們對牛車水的情懷與連接在于人。白進火受訪時說,他希望街坊們都可以繼續在這裏做生意,對街坊們離開或結束營業感到分外不舍。方慧明說,老街坊們的甘榜精神和連接是自然生成的,就像她請白進火幫忙爲茶室拼配特色茶的時候,也沒預約、甚至連電話也沒打,就直接走進白新春店裏找白進火聊起來,白進火也爽快答應。“因爲大家都是街坊,所以就有這樣的互助和信任。他也很大方地傾力相助。”
陳思璇特別喜歡牛車水新舊交替或共存的氛圍,也喜歡老店屋的挑高和自然采光,與她心目中的概念非常吻合。另外,牛車水近兩年開了很多咖啡館和現代氛圍的茶館,吸引很多本地的年輕上班族,而她的客戶群正是這些喜歡喝咖啡、喜歡購買家居用品、講究生活品質的年輕人。
按新加坡旅遊局爲牛車水制作的地圖來看,牛車水範圍不包含新加坡河口地區,但整個新加坡華人曆史和許多老一輩的人的記憶裏,新加坡河口地區也有斬不斷的情感連接。而近數十年來,牛車水似乎更多是在農曆新年和中秋節時扮演著張燈結彩,烘托氣氛的角色。新春年貨市場和中秋亮燈都會把人潮帶到牛車水去感受節日氣氛。
陳思璇是本地小有名氣的博主,兩個月前她和先生李天陽在牛車水的老店屋裏開設了Late Morning實體店。(特約沈康雄攝)
百年來,白新春茶莊經曆過數次搬遷。茶莊的第一家店鋪,在二戰前,開在喬治街,那裏是南來的福建華人在抵達新加坡後,主要居住的聚集地。那塊地在七十年代建成了標志性建築華僑銀行大樓。
新一代的甘榜精神
網紅進駐牛車水 老店應變求革新
方慧明自2012年開始全職接手後,就不斷思考東興餅家未來的定位。東興顧客年齡層越來越大,方慧明擔心很難吸引年輕客人。于是,她決心轉型,塑造較年輕的品牌形象。東興在2018年完成了品牌改革和店面裝修後,方慧明發現許多客戶是被鮮豔複古的裝潢吸引走進店裏,而她們買了其他的糕點後,也沒有買蛋撻,可見不是沖著“牛車水好吃的菱形蛋撻”慕名而來的。方慧明說:“轉型和改變是爲了生存,我們必須與時俱進。”
與東興這樣的零售業相比,白新春代表了牛車水和新加坡河邊常見的傳統批發行業,如茶葉批發商、藥材和幹貨店等,如今牛車水仍有這些行業的痕迹。隨著時代和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網絡購物帶來的沖擊,有些行業已經逐漸消失,隨著城市翻新,部分店家也放棄在市中心的店鋪而遷往其他租金較低的地方。
牛車水民衆俱樂部管委會主席白清富(63歲)說,每逢佳節到牛車水去看看彩燈、添置禮品和感受氣氛是大家過節的一種方式,現在的牛車水要面對的更多是缺乏戶外空曠場地的問題。過去經常在牛車水主辦的舞龍、舞獅比賽,在建好了地鐵站之後就找不到合適的競賽地點讓公衆觀賽。場地的限制,正是牛車水辦活動最大的問題。“如果我們有更寬闊的場地,就可以辦更多更有意思的活動,吸引更多人自發地到牛車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