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等好事,莫如讀書。而在新加坡,“讀書”可以說是進入了“共産主義社會–按需分配”了。因爲你身邊有許多圖書館, 它們能夠滿足你讀書的需要。
在文化建設方面,新加坡有“四多”:學校多、廟宇多、民衆俱樂部多(相當于中國的鄉鎮文化站)、公共圖書館多。一個相當于中國的二線城市,竟然有27座公共圖書館,幾乎布滿了全國,人們看書很方便。特別是,許多圖書館,都單獨設立“兒童圖書館”,方便兒童閱讀。而每一個組屋前後都有鍛煉的場所,同樣,也都設立幼兒或兒童遊樂場所。可見,新加坡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27座公共圖書館
新加坡是一個只有700平方公裏左右的小國家,面積沒有中國的許多縣的面積大,但是卻有國家辦的公共圖書館27座。筆者住的的地方,不遠的東邊就有裕廊東圖書館,西邊有文禮圖書館等等。新加坡的圖書館還以下幾個特點:圖爲新加坡的圖書館,坐滿了閱讀的人。一是凡是公民都有“借書證”,因爲每個人的身份證就是“借書證”,而每一個新加坡人,一出生就可以辦理身份證。而且對新生幼兒,國家免費送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
二是國家辦的圖書館,基本上每天都開放。雙休日一般都是“人滿爲患、一座難求”,坐滿了埋頭讀書的人。
三是不管你在哪一家圖書館借閱的書籍,都可以隨便在任何一家圖書館還,還書全部是自動的,24小時開放,只要在任何一家圖書館,把需要還的書,往窗口一丟,就完成還書的手續了。N座“組屋圖書館”近年來,在新加坡的生活區內,許多組屋的一樓,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了許多“組屋圖書館”,(因爲不是公辦的,也沒有“命名”,筆者姑且稱之爲“組屋圖書館”。)原來一些人把自己“用不上”的書籍,家中又沒有地方,都丟棄了。 對自己“無用”的書籍,也許對他人有用,于是自發地形成了組屋“圖書館”。
在這些 “圖書館”裏,沒有管理人員,沒有借閱手續,圖書館的告示上說:這些書籍,人們都可以免費拿走閱讀,閱讀時保持安靜等等。閱讀後都自覺放回原處。在新加坡的公共場所,晚上的照明是一夜都不關燈的。無論白天晚上,都可以來看書。筆者居住的東邊和西邊,都有這樣小型的圖書館。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去讀書,而且不需要辦理任何借閱手續。這些書都是居民們把家裏多余的書籍拿出來的,供大家閱讀。一般人在閱讀後,都自覺地放回原處。因爲這些圖書館都是民間自發組織的,也沒有統計過,所以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座,筆者估計,起碼有上百座。這裏主要是兒童讀物,也有教科書、健康保健書、工具書等等。在新加坡幾乎每一所學校都有“學校圖書館” ,供學生和老師閱讀書籍。另外,新加坡還有衆多的“民衆俱樂部”,俱樂部主要是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每天都開放,其中閱覽室裏都有報刊雜志,供人們閱讀。小圖書館開大眼界
新加坡的圖書館,在“政治上”,基本上沒有“黃賭毒”。圖書館裏也基本上沒有有關政治方面的書籍。人們出國後,有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些“負能量”的報刊或者書籍,所以,中國海關把防止人們出國把“反動出版物以及“黃賭毒”的報刊雜志書籍帶回國,當作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在新加坡的圖書館裏,你看不到“政治反動”或者“低俗下流”的書籍。宗教方面的書也很多,但是沒有邪教方面的書。圖書館裏主要是經濟、科技及文學方面的書籍,而兒童文學的書籍占多數,同樣,英文書籍也占多數 。華文方面的書籍,主要有三類,一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爲主,主要是先秦時期的作品,如諸子百家的著作及述評等等。第二類主要是民國期間的作品,如胡適、張恨水、林語堂等等,居然還看到了胡適寫的長篇小說。但是沒有看到魯迅、郭沫若等人的書。第三類是港台作者的作品。在中國,人們一般看到的是港台的電視劇等等,如瓊瑤、金庸等等人寫的電視劇, 圖書館裏他們的小說很多。看到這些書後,才知道這些電視劇都是從小說改編而來的。想不到的是,在圖書館還看到周傑倫寫的長篇小說。大陸作家的文學作品很少見到,現代作家如莫言等人的書也沒有看到,倒是看到我的朋友圈的一個朋友,陳秉安的《大逃港》的書,也許新加坡與香港關系密切,所以有關香港的書籍人們也關注。經濟類書籍也比較多,如介紹中國民營企業的書籍,如阿裏巴巴的馬雲、華爲、小米,還有就是海外華人的創業故事,如李嘉誠等等。 其它的類書籍就是宗教、健康等等。筆者曾經在這裏看到一本基辛格著的《論中國》一書,裏面有基辛格陪同尼克松首次訪問中國,及中美聯合公報是怎麽出台的一些內幕,這些資料都是十分珍貴的。基辛格在書中引用尼克松的預測說:“雖然中國局勢混亂,又一窮二白,但是中國人民有這樣卓越的才能和力量,中國以後一定會跻身于大國行列。要把8億中國人放到一個不錯的制度之下,他們就能領導全世界。” 對當時中美聯合公報的簽定, 書中說:中美能走到一起是時代的必然,但是,此事能夠進行的那麽果斷,彎路走得那麽少,就要歸功于兩位領導人的才幹了。圖爲《論中國》書中插圖“和諧”離不開圖書館在新加坡所有的圖書館裏,幾乎看不到宣傳戰爭勝利、宣傳領導人偉大等等作品。網上有一幅圖片:當你拿起書時,你就會放下手中的槍。新加坡爲什麽那麽和諧?大概也離不開圖書館多。
其實,圖書館的書也要有選擇,如果天天給你看戰爭題材的書籍,你可能也想要迫不及待地上戰場了。所幸的是,新加坡的圖書館基本上看不到戰爭題材的書籍。組屋圖書館 中國可借鑒中國在建設和諧社會期間,也曾經大力提倡讀書,不少鄉村都建立了“農村文化室、閱覽室、圖書館”等等,但是不少地方沒有堅持下去 。中國很多人也有多余的書籍,我的一位朋友,著名作家劉湘如,前不久就把他的作品和一些藏書捐獻給他的肥東母校,深受大家的好評。
還有,幾年前曾經有人提出過:小學教材循環使用,也是一件好事,但是也不了了之。不少人雖然不像劉湘如那樣有很多書籍,大都數人少量的書籍還是有的,現在這些書籍都當作“廢紙”賣了或者丟了確實太可惜了,中國許多基層的社區、鄉村,能否把它們“廢物利用”,集中起來,像新加坡那樣,辦成“身邊的圖書館”,供人們閱讀,真是功德無量。衣食足不一定知榮辱中國的物質文明建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總量躍居全世界第二位了,許多人的經濟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了,不少人都能夠“端起碗來吃肉了”。但是“衣食足不一定知榮辱”,物質文明建設上去了,不等于精神文明建設會自然而然地上去。在精神文明建設上,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就拿新加坡的組屋圖書館來說,許多書天天都放在公共場所,也沒有人管理,也沒有人”偷“。新加坡雖然有拾破爛的人,但是絕不會出現:把組屋圖書館的書,都拿去當破爛賣掉的事情。 新加坡的公共廁所裏面,都有衛生紙免費供應,也沒有人把它拿走,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衛生紙“易”,公共場所放得住衛生紙”難”!中國不少人雖然做到了:“端起碗來吃肉了” ;但是要想做到“放下筷子不罵娘”,大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者簡介:田柏強,原中國安徽工人日報高級記者,現旅居新加坡)
直播預告
新加坡的荷蘭村是什麽樣的?點擊下方預約,一起來看看它的曆史。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