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委議員洪月霞說,醫療人員雖受過培訓,具備同理心和同情心,但不意味著病患和家屬有權把憤怒和煩躁情緒發泄在他們身上,不論對象是醫生、護士、綜合醫療保健人員、支援護理人員,甚至是醫院保安。
另一名官委議員約舒亞(Raj Joshua Thomas)認爲,對醫療人員的騷擾和施暴行爲,源于病患和家屬的期待過高。他說,這或許與新加坡人崇尚效率和問責制有關,以至于稍有不足之處就引發反彈。
盡管貢獻不小,帕拉尼亞潘爲人低調,英蘭妮兩次用“樸實”(unassuming)形容他。我國國會上一次向個人致敬,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逝世。此次哀悼帕拉尼亞潘,對這位爲國家做出大貢獻的小人物,展現了應有的尊嚴和尊重。
在近10分鍾的悼文中,英蘭妮闡述帕拉尼亞潘在多彩的一生中,爲公共服務、國會、淡米爾翻譯與通譯,以及社區與基層所做的貢獻。他在淡米爾文與英文之間進行通譯和翻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更是深受國家重視。
在國會任職30余年,服務過五名國會議長,國會資深淡米爾通譯員帕拉尼亞潘(Palaniappan s/o Arumugum)上周與世長辭,享年73歲。他一生爲提高本地淡米爾文水平鞠躬盡瘁,國會爲致敬這位老先生,星期三(5月10日)在他的通譯席擺上一束鮮花,國會領袖英蘭妮宣讀悼文,他的家人受邀出席。
對此,衛生部長王乙康參與辯論時,承認醫療人員中可能有一些行爲不當的害群之馬,也意識到醫療人員工作量大、醫院等待時間長,以及醫院普遍的高壓環境,都可能使人們對醫療人員態度惡劣。但他強調,這都不能成爲言語或肢體傷害醫療人員的理由,人們應訴諸正確渠道。
這天也是本屆官委議員的倒數第二場國會。動議發起人之一、官委議員陳藝旋醫生在總結辯論時,爲她代表的兩個群體——醫療人員和官委議員,在國會上做最後一次發言。
本地醫療界也不乏這樣默默耕耘的小人物。然而,即使經曆了冠病疫情,許多前線醫護人員仍然得不到一些人的尊重,反而遭受辱罵、羞辱和批評,有些人心灰意冷地離開這個領域。
延伸閱讀 英蘭妮念悼文細數貢獻 致敬已故國會通譯員帕拉尼亞潘
官委議員制在政治上一直備受爭議,但如王乙康所說,官委議員的熱忱和積極度有助提高國會辯論水平。我想此次動議足以證明,官委議員能從擅長的領域出發,貢獻寶貴見解。抛開政治歧見,我們應給予個別官委議員應有的尊嚴和尊重。
在政治常見的口水戰中,她也質疑,盲目支持或反對任何政黨,或嘲笑官委議員是話筒或傀儡,是否有利于國民。她呼籲人們在作出反應或發言前,思考言論是否真實、必要和懷有善意。
她形容當今社會像個“壓力鍋”,醫療人員和前線服務人員首當其沖地承受許多負面情緒。她呼籲人們不要把焦慮或憤怒情緒發泄在他人身上,而是在必要時尋求心理援助。
在任期結束前,三名官委議員星期二(9日)在國會提出醫療護理支援動議。同屆官委議員幾乎全體參與辯論動議,提出的課題包括對醫療人員心理健康和他們遭受惡待的關注。
王乙康說,惡待醫療人員的人,就算之後向衛生部投訴,他也會站在醫院主管和醫療人員這邊。但一些人可能去找議員投訴,他希望“當考驗到來時,能得到國會上下的支持。”
在醫療人員沒有獲得應有的尊嚴和尊重的極端情況下,王乙康也重申,預防騷擾和暴力對待醫療人員的零容忍政策今年下半年生效後,主管有權不再理會施暴者。但是,要有效地對施暴者采取不理會的處理,需要的恰恰是三名官委議員在動議中所主張的“政府整體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