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有需要卻對佩戴辨識卡和挂繩有顧慮的公衆,徐芳達說:“我覺得不必遲疑。要是需要其他乘客或職員的幫忙人,讓他們知道並不是個問題。對于可以幫忙他人的乘客,也不要不好意思,能幫得上忙就伸出援手。”
交通部兼財政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星期五(5月12日)在宣傳新提示語的活動上受訪時說,這些都是不同的方式,協助乘客有個更便利和愉快的通勤體驗。但做法要有效,就需要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公共交通業者、工作人員和乘客的幫忙。
幫傭安佳(42歲)照顧的孩子須靠兒科輪椅代步。她每天都會乘搭公共交通往返淡濱尼住家和位于巴西立的特別學校。“有時會碰到司機不幫忙的情況。司機要是沒有放下斜坡,就很難把輪椅推上巴士,我只好等下一趟巴士……希望新的辨識卡能發揮作用。”
愛心通勤委員會擴大“伸出援手”計劃,推出另兩個提示語的辨識卡,希望更好地協助有需要的乘客,尤其是使用兒科輪椅者,以及視障和失智等乘客。
公衆若有需要,可到地鐵站、巴士轉換站和指定通聯(TransitLink)售票處,免費領取辨識卡和挂繩。
第二個新提示語是“當我即將抵達目的地時,請通知我”,提示巴士車長或乘客,通知有視力障礙或失智症等病況的乘客他們即將到站。
第一個新提示語是“這是個輪椅”,主要提醒職員和乘客讓位給使用兒科輪椅的乘客,尤其是在輪椅專用空間。
加上上述兩個提示語,“伸出援手”計劃至今共有三個提示語。計劃推出的首個提示語爲“能否爲我讓座”,截至去年底,約8500張印有這個提示語的貼紙,和約5500個辨識卡及挂繩被領取。
新捷運首席巴士車長吳碧鳳(66歲)說,通過觀察乘客走路的姿勢等,大概就會知道乘客需不需要幫忙。“有了辨識卡,一切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