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家長,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醫療護理,他們平均一年花費1萬零250元。按全國人口估計,這方面的直接醫療成本一年達12億元。
另一名報告聯合撰寫人、杜克—國大醫學院助理教授張永愛說,這個研究結果揭示,我國有必要加強宣導工作,鼓勵兒童和成年人借助各種渠道在本地獲取心理健康治療。
護理孩子心理健康 家長年均花逾萬元
由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心理衛生學院展開的研究也發現,受影響青少年的學業成績下滑約63%。參與這項調查的家長反映,他們的孩子應對其他日常活動的能力同樣有所下降。
本地最新研究顯示,有抑郁和焦慮症狀的本地青少年平均一年缺課24天,其中13%甚至缺席至少三個月。這些症狀影響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團隊建議加強宣導,鼓勵年輕人及早發現這類症狀並尋求治療。
延伸閱讀 交流站:青少年抑郁症需社會重視上班族放輕松 到imPAct@芳林公園“幸福午睡” 艾瑞克教授希望通過這項研究了解幹預措施如何幫助二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自我管理疾病。(受訪者提供)
這兩個研究機構早前針對本地成年人展開的類似調查發現,因成年人抑郁或焦慮導致的醫療資源開銷,以及對工作生産力造成的損失每年總值約157億元,相當于我國國內生産總值的2.9%。
結果顯示,16.2%的青少年至少出現抑郁或焦慮症狀,但當中只有15%接受了醫療專業人員的正式診斷,也就是大多數人並未得到治療。這或許是爲什麽有近三分之二的受影響青少年,在過去一年裏曾臨時到急診部就醫,而且一半的人須住院治療。
研究報告的高級撰寫人、杜克—國大醫學院教授艾瑞克·菲科斯特(Eric Finkelstein)在院方星期四(5月18日)發表的文告中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若得不到治療,實際影響將持續到他們成年之後。由于學習成績不佳,加上其他因病帶來的挑戰,他們較難找到有意義的高薪工作。
這項于去年4月至6月間展開的調查訪問了991名家長,詢問他們1515名青少年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初步篩查發現,其中104名家長的4歲至21歲孩子有抑郁或焦慮症狀。這些家長進一步填寫了更全面涉及缺課情況和學習表現等的問卷。
菲科斯特也建議,我國應推行篩查計劃,幫助人們盡早發現心理健康狀況,並且進一步善用各類同伴互助計劃,同時加大力度以消除對心理健康出狀況的歧視。“鑒于精神疾病在兒童與成年人當中的高發率和高成本,一個成功的心理健康策略與新加坡對抗糖尿病的戰鬥一樣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