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最不愁的就是沒"錢"花,因爲幾乎每一個互聯網消費平台都推出了不止一種金融借貸産品,人們的消費習慣經曆了"儲蓄卡—信用卡—網貸分期"三個階段,平時買買買是很爽了,但是不少人在需要辦理銀行貸款去打印征信報告的時候卻哭了,因爲莫名其妙的征信就花了,甚至是被毀了,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你以爲的虛擬信用卡,其實都是小額貸款
很多時候我們非常不屑那些天天找網貸撸口子的人,覺得他們怎麽那麽不愛惜自己的信用,可是直到自己去打了征信報告才發現,我們也成了別人眼中"不愛惜信用"的人。我們究竟錯哪了?
1. 京東白條開了個好頭,卻沒有占領先機
2014年2月,京東商城上線了一個新的功能叫做"白條",這是行業內第一款"先消費、後付款"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産品。
"先消費、後付款、最長30天免息期、最長24期分期付款",這說明白條就是一張京東"發行"的虛擬信用卡。白條的授信審批依據的是京東系統內部的風控大數據模型,這個系統根據用戶的購物習慣、信用狀況、收貨地址穩定程度等多因素去評定客戶,給出是否可激活白條以及可授予的額度。
在商城試水了一年之後,白條也走出了京東商城,爲更多的第三方商戶提供白條消費支持。
白條的互聯網消費借貸模式是業內首創,利用風控大數據模型來識別和評價客戶也是跑在了行業前頭,可是京東並沒有抓住這兩點做大做強,以致于京東支付以及京東金融這麽多年來都沒有太大起色,可以說是開了個好頭,卻沒有占領先機。
2. 花呗依托芝麻信用,做大做強了唯一性
2015年4月,支付寶(螞蟻金服)推出了"花呗",本質就是跟白條一樣的虛擬信用卡,最初只可應用于天貓和淘寶,現在基本上可覆蓋支付寶的全消費場景。
花呗的出生與發展,依托于支付寶的另一個殺手锏——芝麻信用。
其實芝麻信用的雛形也是跟京東一樣的內部風控大數據模型,但是支付寶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它覺得這個模型不該只作用于內部,而是應該拿出來跟更多的人一起打造一個信用社會,相當于一個民間版的、可通過分數量化考核的"征信系統"。
2015年1月底,芝麻信用正式上線,通過"曆史(守約記錄)、行爲、履約能力(資産情況)、人脈、身份"五個維度的綜合考量評出"芝麻分",它開啓了人們全新的信用生活,甚至是全新的人品檢測工具。
白條和花呗都是虛擬信用卡,白條雖然搶占了先機,但是花呗才真正做強了一個唯一性——數據報送只對接芝麻信用,不對接人行征信系統。不要竊喜以爲不對接人行征信系統就可以用花呗亂來,螞蟻金服之所以敢這麽玩,是因爲它已經強大到如果一個人的芝麻信用毀了,基本上就是半個"信用廢人"了。
白條在初期只對接內部風控數據大模型,然後也推出了"小白信用",但是比起芝麻信用能夠覆蓋的場景還是少了太多,"小白信用"並不被外界認可,所以最終白條選擇了接入人行征信系統。
因此,可以說花呗是互聯網消費金融産品的正規軍裏面唯一一個不接入人行征信系統的産品。
互金産品的合作金融機構決定了産品性質,也決定了必須對接征信系統
支付寶(螞蟻金服)裏不止花呗這一個金融借貸産品,還有借呗和網商貸,這三者到底有啥區別?
花呗,實質是一種虛擬信用卡,合作金融機構爲重慶市螞蟻小微小貸有限公司,這是由浙江螞蟻金服集團全資控股的公司,花呗的資金全部來自于螞蟻金服,所以它的數據可以不報送人行征信系統,只需要自己做好風險內控。
借呗,是一種隨借隨還的消費貸款,實質上對接的是合作金融機構的信用貸款或信托貸款,合作金融機構有銀行、信托公司、小貸公司等,因爲涉及到外部機構的資金,所以數據必須報送人行征信系統,這也是在借款界面中會提示到的。特別是如果合作方剛好是銀行的,則必須報送。
對于借呗到底上不上征信,一直以來都說法不一,有人說是抽查上報。我也曾經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借了兩天的大額資金,12月31日借出,1月1日還回,但是這筆借款從沒在我的征信報告中出現過。
我認爲借呗如果想不上人行征信,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合作放款機構不是銀行;第二借款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報送周期。一般金融機構按月定期將數據報送人行,如果在一個報送周期內已經還清了貸款,也許就不會被報送。
網商貸,是一種針對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推出的短期經營性貸款,由浙江網商銀行(螞蟻金服控股)與其他合作金融機構共同放款。因爲是銀行放款,所以數據必須報送人行,任何情況都不會免除。
同理可知,微信微粒貸是由深圳前海微衆銀行(騰訊控股)及合作金融機構發放的消費貸款,必上人行征信。京東金條則是和借呗一樣,也是隨借隨還的消費信用貸款,由京東與合作金融機構共同放款,京東系的全部金融借貸産品都會上報人行征信。
所以,但凡是有銀行參與合作的互金借貸産品,肯定都要上報人行。基本上所有大平台、大公司的背後都有合作銀行,比如美團買單、美團借錢、滴滴借錢、攜程/去哪兒的"拿去花"和"借去花"、招聯好期貸、蘇甯任性付、馬上金融等,全部都是會上報人行征信的。
用這些互聯網金融産品,征信會花嗎?
互聯網金融産品,用得對,是對征信有幫助的;用得不對,征信可能不止會花,還可能會黑了毀了。
1. 嚴格區分"虛擬信用卡"和隨借隨還現金貸款
平時會用信用卡的人應該都知道,每一張信用卡在人行征信報告上只會顯示一條信息,顯示總的額度和當前的已使用額度。一張信用卡哪怕一個月消費了100筆,也只會彙總成一個總金額顯示在征信報告中。
但是,劃重點!所有的貸款都要逐筆記錄!並且在結清後還要保留五年!每借出一次都是發生了一筆貸款,不論金額大小與時間長短,也就是說1塊錢借一天也會生成一條單獨的貸款記錄,並且保留五年。
目前已知的能確保是按照"虛擬信用卡"模式上報的只有京東白條!花呗因爲不上報人行,所以不需要擔心。因此,花呗和白條可以放心使用,消費多少筆都沒關系。
但是借呗和京東金條盡量不要在小額消費或者多次消費的情況下使用!比如說如果你在路邊買一瓶飲料5塊錢用了借呗,下館子吃一餐飯200塊用了借呗,上京東買了副耳機800塊用了金條,那麽你的征信報告上會出現三筆消費貸款記錄!長期以往的使用下去,你想想你的征信報告會有多厚,即使你都按時還款,信用良好,但是銀行審批人員看到這樣的信用報告,會認爲你不太懂得金融産品,給你審批大額的信用卡或貸款也許會存在風險。
2. 最怕那些批著"虛擬信用卡"外衣的消費貸款
有些平台真的挺沒良心的,明明是跟銀行合作的消費貸,卻要在産品宣傳上包裝成"信用卡"的模式,誤導消費者每消費一次就無意中辦理了一筆貸款,直到打印征信報告的那一天才知道真相,可是爲時已晚。
更無良的是某些産品還一定要綁定分期業務,見過買一張幾十塊的火車票,還被平台強行分期的。這樣的貸款記錄會讓你的征信報告變得很糟糕,人家會質疑你居然窮到連幾十塊也要分期付款?
所以在這裏,我能給到的提示就是,除了花呗和白條,其他的借貸産品盡量不要在小額消費的時候使用!如果真的需要貸款消費,我的建議是一次性借出一筆較大金額的貸款,轉入借記卡或者是平台的余額賬戶,真正消費的時候從銀行卡或平台余額中支付,這樣征信報告就只有一條貸款記錄,而不是很多條小額貸款記錄。
信用社會,請用心"經營"你的信用。
延伸閱讀:
央行如何通過降准、降息、LPR利率改革控制信貸規模和經濟冷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