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印度尼西亞一度阻撓花崗石出口到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小規模重啓烏敏島的采石業,以供應花崗石給本地的建築業。
《聯合早報》由創刊于1923年的《南洋商報》和1929年發刊的《星洲日報》在1983年合並而成,早報今年迎來百年報慶。作爲百年報慶的活動之一,早報推出“定格百年”欄目,精選這100年來的200余張老照片,每天刊登一張,和讀者一同回顧往昔。
照片是1981年1月16日拍攝的烏敏島石廠。到1999年,所有石場都被關閉。後來經過改進,它們變成了風景優美的觀景點和不同生物的棲息地。
采石業過去曾是烏敏島的經濟命脈,曆史可追溯到1848年以前。當時,白礁的霍士堡燈塔(Horsburgh Lighthouse)和後來的萊佛士燈塔(Raffles Lighthouse)便是以烏敏島的花崗石建造。
因爲采石業的蓬勃發展,烏敏島早期人口高達3000余人,島上共有六個采石場,開采至海平面下40米左右。
1981年,隨著新加坡的快速發展于建設,建築業對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國家發展部積極開發花崗岩開采業,向日本訂購三架總值爲5000萬元的碎石機,于1981年年中投入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