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真指出,五年前,全球的CSO大部分來自行銷與傳播領域。過去一至兩年,越來越多從事策略、創意、營運或供應鏈管理的人才被賦予CSO的角色。
不清楚角色定位,導致上市公司在決定CSO人選時,偏向任用負責投資者關系或企業傳訊的主管,並大量聘用顧問。這樣的人選通常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專業知識,他們大多也沒有參與過企業許多重要的決策。
延伸閱讀 中小企業去年對ESG重視不足 或釀工傷增加麥克貝恩:首席可持續發展官要有跨領域經驗
“亞太在這方面依然落後于全球。我們發現,亞洲七成CSO都是來自傳播背景,只有10%擁有營運或供應鏈管理的經驗。”
不是每家公司都須有CSO
政府也委任CSO
除了企業,政府也任命CSO。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原首席科技官林端良今年1月出任我國第一位政府首席永續發展官(GCSO),領頭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與各公共部門和企業對接。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企業治理專家麥潤田于今年2月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委任專職CSO的本地上市公司不超過五成。
即使委任了CSO,將近半數公司沒有披露CSO向誰彙報工作內容。研究認爲,這反映了CSO在公司內部並未扮演重要或積極角色。
麥潤田因而建議,企業應該先評估哪些是重要的可持續發展課題或風險,才任用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CSO。
這也意味著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應該任命CSO。麥潤田說:“那些面臨重大可持續發展風險或希望挖掘相關機會的公司,任命一位具備足夠地位的CSO可能是有意義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委任一名專職的CSO也才有意義。”
“雖然監管機構推動公司發布報告能助鼓勵公司在業務發展中,將可持續發展納入考慮,但越來越多公司只是爲了發報告,而不是真正將可持續發展融入業務。許多編制精美報告的公司根本不能持續發展。”
CSO的任務不是撰寫可持續發展報告
基于披露的素質和可獲得的公開信息有限,這份研究僅納入市值最大的首50家上市公司(不包括房地産投資信托和商業信托)。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于2021年首次委任CSO,並于去年擴大可持續發展部門,由金管局助理局長(發展與國際)柯麗明兼任CSO。
陳慧真認爲,本地企業若從外部延攬CSO須實際一些。“雖然企業傾向任用本地人才推動可持續發展議程,但如果須有深厚的可持續發展專業知識和經驗,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才主要來自亞洲以外的地區。”
麥潤田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上市公司經常將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CSR)混爲一談,並認爲CSO的主要任務就是撰寫可持續發展報告。
企業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但這方面人才短缺,造成首席可持續發展官(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簡稱CSO)成了人力市場炙手可熱的高階主管。可是,很多本地企業仍不清楚CSO應扮演的角色。
獵人頭公司羅盛咨詢(Russell Reynolds Associates)顧問陳慧真受訪時說,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相關人才很短缺。“CSO是一個全新的職務,市場上幾乎沒有打從職業生涯開始就專注于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所以,現有的相關人才在市場上非常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