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逐漸從單一且狹隘的標准轉向更廣泛的成功定義,接下來也須更公平地肯定不同類型的工作,包括技術和手藝行業,提升這群工作者的薪資。
過去50年行之有效的唯才是用制度若沒有持續改進,將不足以支持我國未來50年的發展。我國須通過良好的機制,公平地肯定並獎勵廣泛定義的才能。
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會上也爲有特殊需求孩子的家長發聲,提出重新審視唯才是用制,爲這群孩子提供機會。育有三名子女的陳振聲回應時說,他本身也有一名特需孩子,所以他能理解教導這些孩子的挑戰。教育部和社會及家庭發展部將加大力度,探討如何更好地爲不同需要的特需學生提供更完善的教育。
他說:“我們要支持孩子發揮潛能。如果做不到,至少讓他們有能力照顧自己,能獨立,好讓他們的看護者在年老時能放心。對于特需孩子,衡量成功的標准不太一樣,但不變的是我們的教育目標:支持每個人充分發揮天賦。”
國大學院協理教務長(本科教育)吳佩松副教授在論壇上建議,取消校友在小學報名制度的優先權。他認爲,校友優先權將産生一種“貴族階級”(aristocracy),讓有特定家庭背景的孩子憑優勢進入頂尖學校。按住家與學校距離分配學額的機制,則造成一些地區的房價被推高,因此應取消這兩種優先權,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消除一些學生報讀特定學校的障礙。
國立教育學院政策與領袖學部副教授陳英泰也點出有關唯才是用制度的悖論,若不謹慎審視,可能導致特權固化的現象。不過,他也反映,家長普遍覺得本地的教育制度競爭激烈,很自然地想盡全力幫助孩子趕在前頭。
延伸閱讀 唯才是用不該以單一標准衡量 陳振聲:應建立“持續英才”制度 不以“一考定終身”陳振聲:唯才是用制度須凝聚社會
吳佩松建議取消小學報名校友優先權
教育部長陳振聲星期一(6月12日)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論壇針對“重新審視唯才是用制”的對話會上,提到“持續進化”制度的重要性,讓我國能繼續發揮影響力,保持競爭力和凝聚力。
他說:“制度也須靈活,讓不同層面的才能可以與時俱進地滿足社會需要,而不是一成不變且狹隘的。更重要的是,唯才是用須與正確的價值觀相輔相成——感恩我們所得到的,並對生活條件較差的人有恻隱之心,對支持每個人向上有集體責任感。”
育有一特需孩子 陳振聲:衡量成功標准不太一樣
他指出,在許多國家,以一紙文憑狹隘定義能力的制度分化社會,形成精英與非精英,富裕與貧困不同階級,這些裂痕會演變成政治和社會層面上的分化。然而,更寬廣地定義才能,可以使社會尊重和肯定不同的能力與長處,凝聚大家。
我國須對才能下寬泛定義,肯定不同的能力,讓每個人都能按照各自的天賦充分發揮,使唯才是用制度凝聚國民,而不是分化社會。
針對與會者提出的校友特權,他強調,校友網絡不應形成封閉圈子,並鼓勵名校的校友會與其他學校分享點子與專長,開拓協作機會,包括爲其他學校的校董會服務。教育部也在探討如何通過課程輔助活動等方式,加強學校或校群之間的協作,共享人脈與資源。
陳振聲舉例說,教育部將擴大教育儲蓄獎項,肯定學生在學業和課程輔助活動以外的表現,包括服務與回饋社會所作出的努力。目前,教育部已頒發傑出領導與服務獎、品德獎這些非學業類的教育儲蓄獎。
陳振聲:校友人脈不能變閉環 應多與他校分享專長
他說:“如果我們不確保每個人有公平的基點,可以發揮天分與才能,唯才是用的完美平等機制將導致不平等現象加劇的矛盾。”以補習現象爲例,有能力的家庭可以讓孩子上補習班,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才能,取得更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