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接受記者專訪,是香港特區政府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上海的最後一檔公務行程,之後他將乘機回港。之前一天,他來上海出席陸家嘴論壇相關活動,並拜訪本地金融機構。
20多年前,畢業于牛津大學的許正宇,作爲渣打銀行職員,曾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時間。“對我而來,上海是一個不斷變化的記憶、年輕又成熟的城市。”作爲地道的香港人,他的普通話講得很不錯,甚至偶爾會有出現一些“兒化音”。
許正宇三句不離主業:“我感覺上海金融機構、人才的密集度,以及金融服務質量都在不斷提升。有人說是一年一個樣,但我感覺可能還更快一點。”他甚至還比較客氣地表示,“香港看來也要借鑒一下,上海速度是怎麽實現的”。
當然,作爲特區政府高官,對他的采訪還是從香港本地聊起。
香港會被新加坡取代嗎?
“你擔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被新加坡取代嗎?”記者問他。最近幾年,全球金融版圖悄然移動。有種觀點認爲,新加坡不久後會取代香港,成爲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曾經的“紐(約)倫(敦)港”將曆史性地變爲“紐倫坡”。
“我完全沒有這種擔心。”許正宇回答幹脆,並強調這不是因爲執掌香港財庫局才這麽說。數據顯示,無論是股票、債券、外彙,還是資産管理、財富管理,香港金融市場數據都強于新加坡。以股市爲例,2021年底香港股市總市值爲42.4萬億港元,新加坡股市總市值8000億新元(合4.6萬億港元),港股市值是新加坡的9倍多。
還有一點更爲重要,那就是香港擁有“國際層面資金融通彙聚”的優勢,這也就是香港作爲境外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意涵——推動內地與海外資金融通。
“我一直說,香港要當好超級聯系人的角色。”許正宇將之形容爲“集散地”,彙聚起全球和內地的資本,之後或引入內地,或走向海外,“香港這一非常重要且獨一無二的金融功能,未來會變得越來越強”。比如,目前港股的八成市值來自內地企業,內地優質資産優先選擇香港而非其他地區上市;再比如,香港至今都是內地資本走向世界的第一通道。
許正宇也承認,美西方對香港金融發展進行限制,會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起到一定負面作用。
“雖然會有種種政治考量,但資本始終是逐利而爲的,況且香港還有資本自由流通的優勢。”許正宇說,全球普遍認爲亞洲是經濟恢複的重要增長點,而中國則是公認的亞洲經濟增長最大引擎。“雖然短期內不同人會有不同想法,但中長期看,多數人還是會來我們國家尋找機會,因爲這裏無論是香港還是整個中國,都會帶來超出其他地區的回報。”
“即便香港在黑暴或者疫情期間,我們的整個金融體系與金融市場還是有高度韌性,受到國際資本市場高度信任。從這個角度說,服務國家發展,香港從來沒缺席。”許正宇說。
香港金融功能增強還在減弱?
正如有港媒所言,隨著內地進一步調整優化金融政策,香港的壓力也在悄然增加。許正宇承認,香港要想增強服務國家能力,就要在當前大背景下,“開創性”地發揮好國際金融中心功能。
在他看來,一方面是要繼續提升金融環境。他以港股上市爲例。2018年,香港聯交所新修訂《上市規則》第18A章規定,“允許未有收入、未有利潤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請”,以此大幅降低IPO門檻。2018年至2022年間,通過“18A”條款赴港IPO的內地生物藥企共56家,募資1163億港元,聯交所也成爲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
“今年我們繼續進行上市改革。”許正宇介紹,聯交所3月末實施“18C”條款,將之前只支持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擴展至五類高科技領域,允許內地小而強的科技企業赴港上市,“新上市機制的引入,有助于創新領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資本市場,有助于香港金融市場發展。”
除了“苦練內功”外,許正宇提及要繼續強化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除了債券、股票等現貨市場聯通外,還要延伸到衍生産品上。
本月19日,港股市場將推出人民幣櫃台業務,幫助投資者用人民幣購買港股。“我估計會占香港每天交易量的四成左右。”許正宇說要“有來有往”,下一步將把香港證券市場産品接入內地龐大人民幣市場中,內地投資者不用像現在那樣要有換彙過程才能購買港股,而是可以直接用人民幣購買。
“用人民幣直接購買港股不只是政策層面的放開,也需要技術提升、跨境資金流動等支持。這是香港努力的方向,希望盡快能落實境外市場跟境內人民幣市場對接。”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額接近萬億元;全球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75%是在港完成。許正宇相信,一系列改革後,香港金融市場服務國家的能力會有效提升。
滬港金融競爭大于合作?
今年是滬港合作機制成立20周年。長期以來,香港是上海外資第一大來源地。“我來上海參加陸家嘴論壇,就是希望和上海同仁商量下未來金融合作還有哪些新舉措。”在許正宇看來,香港與上海間至少可以在資本聯通、金融人才培養、兩地自貿區合作等領域進行探討。
許正宇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爲例。“如今爲了避險,政府、企業和個人都在將單純的美元資産向美元以外資産考慮,相信人民幣會得到更多的青睐。”他希望,6月19日的港股人民幣櫃台業務只是第一步,未來兩地間不僅繼續有450億美元“港股通”流水,也會有更多的資本流動方式,助力香港聯通境內人民幣市場,鞏固其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
許正宇很不認同香港與上海在金融領域“競爭大于合作”。“我們國家那麽大,實體經濟對資本需求又那麽多,這對于香港、上海而言都是巨大驅動力,國家完全能夠容納多個金融中心”。
他進一步分析,雖然兩地都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但彼此還有分工與區別。比如,香港更多是境外金融中心,上海更多是境內金融中心;比如,香港實施普通法、實行資本主義,既熟悉國際市場也爲國際市場所熟悉,上海背靠龐大的內地市場,有良好金融管理架構,兩地完全可以做到互通有無。
許正宇認爲,與其一定要分辨出兩地誰強誰弱,還不如思考如何進一步用好優勢——比如從香港角度,如何用好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優勢;對于上海而言,如何輻射內地更大範圍的實體經濟。總的而言,滬港就是要彼此借鑒,取長補短,資源互補,競合前行。
來源:作者:洪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