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保險公司過去一年在一些方面取得進步,即指定醫生團的包容性、收費標准與衛生部的收費基准相比是否合理,以及是否阻撓病患向非指定醫生求醫。
新加坡醫藥協會連續第二年公布本地七家提供私人綜合健保計劃保險公司的排名,調查發現仍然沒有保險公司能在一個月內完成賠付。
新加坡醫藥協會是在今年2月17日至3月16日,邀請本地醫生參與這項調查,從而按照九個主要指標,對七家提供綜合健保計劃(Integrated Shield Plan)的保險公司在2022年1月至12月的表現排名。協會一共收到152份反饋,比去年調查的210份少。
協會也發現,雖然所有保險公司都使用標准化事先授權(pre-authorisation)表格,但授權過程並沒有更便利,這可能是因爲一些保險公司進行額外審查和質疑更多,增加了醫生的負擔。
新加坡醫藥協會主席黃志光醫生告訴《聯合早報》:“雖說指定醫生團的選擇更爲廣泛,但我們擔心它已達飽和狀態,剛進入私人領域的專科醫生可能很難加入。雖然保險公司成立擴充指定醫生團(extended panels),讓專科醫生更容易加入,但這點沒獲得廣泛宣傳。病患也可能因術後索賠承保範圍更少或會面對額外費用,而仍不願尋求他們的服務。”
延伸閱讀 醫藥與保險協會:新基准讓醫療費更透明私人醫院新收費基准 首次納入29項常見手術和疾病
調查結果顯示,所有保險公司都無法在一個月內完成賠付,而且只有新加坡友邦保險(AIA)和保誠保險新加坡(Prudential)能在平均三個月內賠付。
只有友邦保險和保誠保險 能在平均三個月內賠付
雖然協會所參與的醫療保險多方委員會(Multilateral Healthcare Insurance Committee)已經推出多項舉措,但由于政策制定者開始關注其他舉措,加上監管機制仍不足,協會認爲改革勢頭可能放緩。
“新加坡醫藥協會立場保持不變,只要醫生都遵循收費基准,保險公司就不必委任指定醫生團。爲患者提供良好醫療服務時,目前的制度造成不必要摩擦或阻礙。隨著保費繼續上漲,協會對病患是否有機會獲得醫療服務感到擔憂。協會將繼續監督醫療保險行業,幫助病患和醫生。”
新加坡醫藥協會是在2021年私人綜合健保計劃爭議不斷時說,保險公司應爲平均賠付額不變,保費卻節節上漲的情況負責。協會當時宣布將在每年展開調查,對保險公司進行排名。
友邦保險在其中八項指標都取得最佳排名,包括新增指標是否會推薦親友向保險公司購買綜合健保計劃。保誠保險則獲評爲指定醫生遴選標准最透明的公司。萊佛士周全醫療保險計劃(Raffles Shield)在其中八項指標位居榜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