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道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6月3日刊登新加坡國立大學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吳俊傑(音)的文章,題爲《亞洲小虎相爭?香港和新加坡對這種說法不應該買賬》。全文摘編如下:
一個長期的說法是香港和新加坡卷入了成爲地區主要商務中心的“贏家通吃”的競爭。
最近幾個月,這種說法再度引起人們的興趣。英國《金融時報》今年2月強調一個概念,即兩者加入了“亞洲中心之戰”,並談到了房地産價格、航空運輸數據和其他指標。
這兩個亞洲城市經常在金融服務領域被相互比較,原因之一是它們在國際上的排名很接近,特別是在給世界最具競爭力的金融中心排名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行榜上,新加坡2022年超過了香港。
外國媒體在報道這個新加坡對陣香港的說法時,有時候會帶有一絲嫉妒。畢竟這兩個城市通過良好的管理和戰略政策規劃取得了強有力的經濟成功,而且一直與高效行政管理和低腐敗水平聯系在一起。
它們作爲處于重要貿易線路上的英國前殖民地的曆史相似性,和它們較小的人口規模以及有限的自然資源,有時也容易導致人們把問題簡單化。
雖然將它們進行對比可以成爲抓眼球的標題黨,但精明的觀察家避免這樣的簡單化對比才是明智的做法。事實上香港和新加坡服務完全不同的地區,各有自身的挑戰和機遇,分別受中國內地非凡崛起和東南亞快速增長的推動。
對香港來說,中國內地(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崛起給它帶來了巨大機遇。作爲世界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香港是中國內地各種金融投資的重要媒介。
沒有什麽地方比香港交易所能更加清楚地反映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依賴于中國內地的持續成功——中國內地企業在這裏占上市公司總市值的大約77%。
但新加坡玩的遊戲不同。雖然新加坡是世界第二大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僅次于香港,但其同中國的地緣政治距離也意味著它對中國金融市場的進入和依賴程度都低得多。
新加坡的策略是牢牢確立自己東南亞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這個越來越多元化的經濟區域預計將在2024年實現平均5.4%的經濟增長率。
作爲東南亞唯一的主要金融中心,新加坡在居中調節資本在該地區各處流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考慮到新加坡希望成爲東南亞綠色金融中心,引導綠色資本朝著該地區各處的過渡項目和氣候變化解決方案流動,它的作用將變得更加重要。
推動成爲綠色金融中心以滿足東南亞不斷增長的資本需求在新加坡努力建立碳排放信用市場“氣候影響X”、主權綠色債券和新加坡綠色金融中心等方面表現得最爲明顯。
與此相對照的是,綠色金融在香港金融業戰略中並非要務。這反映出兩個城市金融業構成的又一個重要不同,這是一個零和說法往往忽視的事實。
總而言之,雖然圍繞新加坡和香港的零和說法可以制造出讓人興奮的大字標題,但現實卻要樂觀得多。它們不只是相互競爭的金融中心,事實上香港和新加坡具有互補性,服務于越來越多元化的全球經濟的不同部分。
中國有句老話是“一山難容二虎”。香港和新加坡也許是“小虎經濟”,但在越來越充滿活力和多元化的地區圖景中占據了不同的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