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至29日,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四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辦。與會者紛紛表示看好中國經濟潛力和發展前景,更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複蘇,中國可以爲世界各地的企業家提供商機,幫助推動全球經濟複蘇。
然而就在夏季達沃斯召開前幾天,瑞士洛桑國際管理與發展研究院(IMD)發布了《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在這份報告中,亞太國家和地區的排名紛紛下滑,前十名中歐美國家占了六席,亞太區僅占三席,而且名次普遍靠後。
以筆者所在的新加坡爲例,在2019、2020兩個年度中,新加坡都在這份榜單上名列第一。但今年卻退居第四。而曾在2011年榮登榜首的中國香港則“退步”更甚,滑落到第七位。
新加坡街景(資料圖)
這份由IMD從1989年起推出的經濟體競爭力年度排名,以“基于廣泛研究的統計數據和調查數據”,通過經濟表現、政府效率、企業效率、基礎設施這四大指標進行評估。IMD指出,成功經濟體往往是規模小,擁有良好的體制框架,包括強大的教育體系,獲得很好的市場准入和貿易夥伴。政治分裂和高通脹率等,會影響競爭力排名。
據悉,新加坡的排名之所以“被降級”,是因爲在經濟表現和政府效率兩項指標上表現不佳,分別下落至全球第三和全球第七。這令新加坡人感到意外。新加坡的政府效率和經濟表現很差嗎?我看很多新加坡人都不會同意,去年的數據也不支持這一點。
當地時間2023年4月4日,瑞士蘇黎世,在瑞士信貸集團年度股東大會外,抗議者舉著一艘寫有“危機瑞士”的船。
放眼這份榜單,前三甲分別是丹麥、愛爾蘭、瑞士。之後才依次爲新加坡、荷蘭、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瑞典、美國和阿聯酋。這讓人不禁發問,難道是上榜的這些歐洲國家去年經濟表現力更佳嗎?
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沖突,給歐洲國家帶來嚴重的能源危機和通貨膨脹,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即使像瑞士這樣的中立國,也曾因俄烏沖突遭遇嚴重的信貸危機。動蕩不安的歐洲,有什麽理由比遠離戰場的亞洲,更具競爭力?
再看世界兩個大國中美的對比,美國位居第九,而中國的排名居然在前20名之外。可是産業空心化、基礎設施嚴重落後,長期處于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的美國,有什麽理由比號稱“世界工廠”和“基建狂魔”的中國更有競爭力?
2023年6月27-29日,夏季達沃斯在天津舉辦。
世界銀行在6月6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2023年全球增長放緩至2.1%,同時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5.6%。報告還指出,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將從2022年的2.6%降至2023年的0.7%,而且2024年增長仍將保持疲軟。經濟人士指出,疫情之後中國經濟穩步恢複,相較于歐美國家,中國采取的宏觀政策能帶動中國經濟實現更大幅度的增長。
最令人費解的還是這份榜單中,唯一連續5年進步的亞洲經濟體居然是中國台灣。台灣今年已排到有史以來最高的第六名,還首次超越香港,成爲亞洲競爭力第二強。爲此,蔡英文還特別發聲明,感謝IMD的肯定。她說,自她2016年5月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以來,“台灣的面貌比七年前已有很大不同”。
衆所周知,自民進黨上台後,台灣隔三差五遭遇“電荒”“雞蛋荒”“水荒”,總是缺這缺那的台灣,到底是政府效率高還是基礎設施好呢?
這些年來,西方在經濟上的很多硬指標都在下滑,但卻時常以所謂數據支持的 “排名”“指數”來爲其正名,維護其“高等的面子”。IMD競爭力排名恐怕就是這樣的“用心之作”,其公信力難以服衆,真別太當回事。(本文作者:李葉明,新加坡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