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吳馮瑤珍慈懷療護研究所成立 設跨專業教育計劃和培訓

2023 年 7 月 2 日 文章小白舒贤龙

陳瑞雲指出,作爲醫護人員,在臨終病患嘗試繼續生活、快要離開、選擇離開方式等階段都必須承擔重大責任,所以吳馮瑤珍非常重視培養下一代的慈懷療護專業人員。

吳學士教授受訪時說,在吳馮瑤珍的生命末期,她依然心系慈懷療護事業。她認爲在這方面還有許多需要完成,並且可以完成的事情。

爲傳承她的理念、延續她的貢獻,她的丈夫吳學士教授,連同她的家人、親友及同事捐贈了600萬元初始基金來建立上述研究所。

這個慈懷療護研究所以本地已故慈懷療護領域先驅吳馮瑤珍教授命名,旨在爲新加坡和亞太地區慈懷療護的發展出一分力。

爲滿足新加坡未來對慈懷療護的需求,吳馮瑤珍的親屬捐贈600萬元初始經費,成立慈懷療護研究所,加強本地在關懷臨終病患方面的培訓和研究。

延伸閱讀 慈懷療護患者明年起可獲更高津貼居家護理費10月1日起可動用保健儲蓄

吳馮瑤珍教授是首位將慈懷療護概念引入新加坡的人,畢生致力于普及慈懷療護。她曾協助新加坡中央醫院和國立癌症中心開設慈懷療護服務,並擔任亞太安甯關懷與姑息醫療協會主席。

另外,研究所也計劃與亞太地區國家一起制定慈懷療護的實踐標准,其中包括國家標准和臨床實踐指南。

吳學士指出:“醫學總是在發展和進步中,而研究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環。我的妻子因胰腺癌去世,現今它的治愈率僅有5%,95%的人依然會離去。所以,對臨床醫護人員來說,如何治療、如何進行慈懷療護等信息都是很關鍵的資源。”

新研究所將通過建立跨專業教育計劃和培訓,提高本地和亞太地區提供慈懷療護服務的能力。

聖若瑟之家院長陳瑞雲修女在紀念吳馮瑤珍的致辭中提到:“死亡終將降臨到所有人身上,離開從來都由不得我們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好好告別。”

同時,研究所將致力于推動基于臨床實踐的慈懷療護研究,以應對治療效果、護理服務的公平分配,以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的挑戰。

隸屬新保集團杜克——國大學術醫學中心的吳馮瑤珍慈懷療護研究所(Cynthia Goh Palliative Care Institute,簡稱CGPCI),在第八屆新加坡慈懷療護研討會星期六(7月1日)舉行的現場宣布正式成立。

相關文章:

  • 慈懷療護患者明年起可獲更高津貼
  • 評論:作爲醫護人員,在管理 COVID 19 曲折時,很容易忘記做人
  • 被辱罵、指責、趕下地鐵!新加坡醫護人員需要公衆的理解~
  • 《我在新加坡打病毒》骨科醫生的NCID初體驗
  • ​意大利沒有崩潰,羅馬人還在硬剛
  • 西南社理會向5000醫護人員分發關懷禮包
故事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025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