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慈懷療護患者明年起可獲更高津貼
這就包括爲臨終病患的看護提供標准化清單和資源,讓他們更好掌握可能出現的狀況。衛生部也將擴大居家喘息看護(respite care)服務,縮短服務的等候時間。
HCA慈懷療護機構醫療總監張保賢醫生告訴《聯合早報》,病患無論家庭收入情況都可以免費獲得護理,但衛生部只爲收入較低的病患提供津貼,因此機構需要使用捐款來照顧這些病患。在新的津貼制度下,機構在照顧任何本地病患都能有津貼,這讓機構的捐款可用于其他用途。
王乙康在致辭時也引述自己的外婆去世前不斷要求回家的情況,希望更多人能打破關于死亡話題的禁忌,提高對慈懷療護和臨終計劃的認識,讓親人都能按自己意願安心離世。
除了培養慈懷病院的醫護人才,衛生部也有意爲療養院、居家護理和全科醫生提供培訓和支持,讓他們能在臨終病患的照料方面扮演更大角色。策略就建議制定分級制度,讓慈懷療護機構能專注于幫助情況較爲複雜的病患、社區機構和全科醫生則可提供基本服務。
衛生部將研究新的療護模式,例如讓居家護理機構和療養院在專業慈懷療護機構的幫助下,爲患有複雜慢性病的病患提供慈懷療護。
衛生部長王乙康星期六(7月1日)在第八屆新加坡慈懷療護研討大會推介全國策略時也指出,慈懷療護是相對小衆的醫護領域,不是一般醫護人員的首選,衛生部希望能提高慈懷療護領域工作的意識和吸引力,除了擴大海內外招聘,也包括給予外籍醫療人員永久居留權。
額外津貼用于增加人手 可照顧更多病患
托福園主席林方源副教授說,新宣布對慈懷療護領域意義重大,因爲部長明確支持讓病患能在親人身邊度過人生最後時光,並闡述良好慈懷療護的組成部分,包括資金、人力和提高公衆對慈懷療護的意識。
托福園預計將把津貼額投入于增加人手和增添新科技,將居家慈懷療護規模擴大40%。
雅西西慈懷病院發言人則說:“病院在2022年照顧約2500名病患,當中61%是居家慈懷療護,這項免費服務是針對希望在家裏接受服務的病患,醫生、護士和醫療社工組成的團隊合作爲病患和家屬提供支持。衛生部提供的額外津貼將讓我們擴大能力,繼續提供免費服務。“
一項調查顯示,每四名年長者有三人想在家中去世,但王乙康透露,接觸過的醫生認爲這類病患多達九成。
慈懷理事會臨床服務指導委員會聯合主席李安琪醫生說:“隨著社會日益老齡化,除非改變慈懷療護模式,否則不僅無法進步,更不能維持現有水准……更新版的策略須與醫療模式轉型相輔相成,提供新的合作服務和財務模式,確保慈懷療護可及、維持高品質並獲得整個社區的支持。”李安琪也負責領導全國慈懷療護策略工作小組。
他說:“作爲提供慈懷療護服務的機構,我們全力支持新慈懷療護模式,也願意支持本地慈懷療護生態系統的發展。我們在重新反思護理模式時也會創新,使用最新技術和數據提高服務效率,同時兼顧人情味和高科技。“
全國慈懷療護策略是在2011年推出,更新版的策略將指引慈懷療護未來五年至十年的發展。
受訪慈懷療護機構認爲,衛生部增加津貼將能助它們緩解資金壓力,同時得以增加人手和引入更多科技來擴大規模,讓更多臨終病患受益。
調查:每四名年長者有三人想在家中去世
更新版的全國慈懷療護策略的其中一個重點是培訓足夠且具備能力的護理人員,以滿足這一領域的人力需求。其中工作小組就呼籲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包括推出新護理模式。
他說:“許多家庭都會擔心如何在家中照顧臨終的病患,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我們將簡化過渡程序,讓病患家屬能獲得負擔得起的器具、以及更多的指導和培訓。”
他說:“我們有時必須拒絕病患,目前主要的限制在于人手,所以更多津貼能讓我們有資金聘請醫護人員照顧更多病患。更新版的全國慈懷療護策略也著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新療護模式也會讓更多社區機構和全科醫生參與,我認爲這些是相輔相成的。”
張保賢也希望能繼續提高公衆對慈懷療護和臨終規劃的意識,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