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大姐妹島新設施 帶訪客貼近大自然 公園局擬培植10萬株珊瑚 李智陞:提升其韌性並支持海洋生態
爲確保毛廣島水域魚類養殖活動可能對環境造成的潛在影響受監測和監管,毛廣島的養魚場投標計劃將只限于采用閉式魚罐水産養殖技術(Closed Containment Aquaculture System)。
我國原本計劃在三個南部島嶼附近水域設養魚場,但由于擔心可能會對多種珊瑚礁和瀕危物種造成影響,因此其中兩個養魚場的投標項目將推遲,但期限未定。
食品局說,毛廣島附近水域活珊瑚覆蓋率較低,在那裏設養魚場將不會影響南部水域生物的多樣性,當局預計會在2023年底展開投標計劃。
“我們注意到提高本地産量,也必須平衡對環境的潛在影響。”
食品局:提高本地産量 也須平衡對環境潛在影響
設養魚場也是新加坡食品局負責落實這一“30·30願景”的計劃項目之一,到了2030年,本地出産的農産品將能滿足國人三成的營養需求。
食品局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延遲的原因包括建設養魚場可能會對水質造成影響,對沙都姆島和炯島附近的珊瑚礁和瀕危物種也具潛在危害。
爲確保本地糧食供應穩定,新加坡食品局早前計劃在沙都姆島(Pulau Satumu )、炯島(Pulau Jong),以及毛廣島(Pulau Bukom)附近水域設養魚場。當局對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報告,並在2022年5月展開公衆咨詢,最後決定延遲在沙都姆島和炯島附近水域設養魚場的計劃。
新加坡自然協會海洋保護小組前主席柯啓耀(53歲)強調,滿足食品安全目標不能犧牲自然資本。兩個推遲發展計劃島嶼的周圍都生長著珊瑚礁;炯島被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規定爲海洋休閑區域,沙都姆島則設有萊佛士燈塔,周圍水域受限制,因此該水域的珊瑚礁最不受汙染程度的破壞。
珊瑚礁以及紅樹林和海草床等相關沿海和海洋棲息地,對新加坡的生存至關重要。它們支持著海洋生物多樣性,並提供關鍵的生態系統助益,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而水域汙染已導致珊瑚礁迅速減少。
對此,水産養殖創新中心總監李志偉博士(65歲)指出,魚兒的排泄物對環境有害,因此采用閉式魚罐水産養殖技術將防止排泄物流進大海,從而保護周遭的水域生態環境。
食品局也強調,當局還會繼續與學者、自然團體對推遲養魚場投標計劃的兩個島嶼進行密切觀察和相關研究。當局透露,將盡全力確保所有管理和緩解措施得到有效的執行。
食品局說,由于三個島嶼附近水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程度不同,當局在咨詢各種技術機構、學術界、自然團體等等後,決定調整這些島嶼水域空間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