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飛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往返于地面和宇宙空間的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器。它由軌道飛行器、外貯箱和固體助推器組成。每架軌道飛行器可重複使用一百次,每次最多可將29.5噸有效載荷送入185至1110公裏近地軌道,將14.5噸有效載荷帶回地面,航天飛機全長56.14米,高23.34米。軌道飛行器可載三至七人,在軌道上飛行7至30天,即可進入低傾角軌道,也可進入高傾角軌道,可進行回合、對接、停靠,執行人員和貨物運送,空間試驗,衛星發射、檢修和回收等任務。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爆炸之前,已經進行過了10次飛行,這也是美國曆史上航天飛機的第25次飛行,此前,航天飛機從未發生過事故,美國人認爲航天飛機是絕對安全的,以至于在其內部的航天員不需要穿著航天服,甚至在航天飛機上沒有配備任何逃生機構。
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是美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飛機。開發初期原本是被作爲高擬真結構測試體(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機身代號爲STA-099),但在挑戰者號完成初期測試任務後,被改裝成正式的軌道載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號改爲OV-099),並于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
1986年1月28日當地時間早上11時38分挑戰者號進行代號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務。圖爲七名參與此次太空任務的宇航員正在出發登機。其中女宇航員克麗斯塔·麦考利夫(挥手致意者)是太空教学计划的第一名成员,她原本准备在太空中向学生授课,也因此有许多学生也观看了挑战者号的发射直播。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進入起飛前倒計時階段,但那天的天氣卻出奇的冷,60多米高的發射塔塔架上結下了長長的冰錐,最長的有30多厘米長,一旦在發射過程中墜落撞擊到軌道器,那將是災難性的後果。但對于這種顯而易見的問題,從淩晨1:35分開始派人幾次進行檢查清理,直到上午10:30分,工作人員已將發射塔上的冰塊全部處理幹淨。
針對寒冷的天氣,美國航空航天局召開了緊急會議,一些專家對發射提出了反對意見,因爲航天飛機從沒有在這麽冷的天氣進行點火。當天夜裏溫度曾降到-5℃,這種情況航天飛機上的某些部件很有可能因爲不耐低溫而産生故障。但是專家們同樣不情願看到發射被再次取消,應爲挑戰者號因爲天氣等原因已經推遲了5次,已經耽誤了政府既定的航天計劃。
在長達6個小時的會議討論上,一位航天專家提出,在航天飛機的助推火箭上有一處圓形密封圈,很可能因爲低溫而損壞,從而帶來災難性後果,但這個問題並沒有引起重視。大家最關注的是氣溫會不會上升到0℃以上,因爲當時美國航空航天局規定,航天飛機在0℃以下是不能發射的。
調查結果顯示,爆炸是由一個失效的圓形密封圈所致,它位于右側助推火箭的兩個低層部位之間,密封圈的破損使火箭內部的熾熱氣體外泄,冒出黑煙。升空後這團焰火越燒越大,最終將火箭與外挂燃料箱之間的連接杆燒斷,與此同時,冒出來的熾熱氣體産生了一個側向推力,使得右側火箭在圍繞上部的連接點劇烈擺動。最終右側火箭撞擊到裝滿燃料的外挂燃料箱,外挂燃料箱當即爆炸,頃刻間將整個航天飛機撕成了碎片。
後來經過對艙內供氧設備檢查,發現4個供氧設備中有3個已經打開了,這就說明爆炸後至少有3名航天員還在呼吸,機艙從空中墜落大海時間是2分30秒,所以人們認爲航天員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進行逃生。但是當時的航天飛機上沒有逃生系統,即使這3名宇航員還有一線生機,也終將注定他們無一生還。
調查表明,在航天飛機解體爆炸後,至少有3名航天員並沒有馬上死亡。這3名航天員打開了航天飛機上的應急供氧設備。這3人最終死于低溫、缺氧(航天飛機解體到墜入海洋曆時至少3分鍾)和掉入海洋時200多G的撞擊,即使空中沒有完全解體的座艙在如此大的沖擊力下,也會變得粉碎了。挑戰者號的殘骸則散落在大海中,在之後被遠程搜救隊打撈了上來。載有七名挑戰者航天飛機的船員遺體的靈車,通過C-141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航天飛機著陸設施飛往美國特拉華州的多佛空軍基地舉行國葬儀式。
挑戰者號機組:
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46歲;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40歲宇航員:朱蒂絲·雷斯尼克(女),36歲;羅納德·麦克奈尔,35歲;埃裏森·奥尼佐卡,39歲;格裏高利·杰维斯,41歲;教師克裏斯塔·麦考利芙(女),37歲,
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Francis Scobee)曾是美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後來成爲一名高級飛行器的試驗飛行員,一生與危險打交道。他幽默、開朗,成爲全機組的核心與靈魂,
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曾在美國海軍服役,擔任過戰鬥機飛行員,多次獲得獎章,其中包括海軍特級飛行十字勳章和國家敢于戰鬥銀星十字勳章,
宇航員朱蒂絲·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在余暇時喜歡彈鋼琴,喜歡在音樂中尋找美的享受。朱迪絲喜歡微笑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對人民有所貢獻。她的微笑中充滿對事業和生活的信心。
宇航員羅納德·麦克奈尔(Ronald McNair),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南部,在棉田的勞動中錘煉了他堅毅的性格他夢想著到外層空間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試驗:吹奏薩克斯管。
格裏高利·杰维斯(Gregory Jarvis)滿懷希望參加這次宇航旅行,他隨身帶著一面小旗子,這是他的母校巴法洛紐約州大學送給他的紀念品,他願帶著這面旗幟去開拓空間的探險,
埃裏森·奥尼佐卡(鬼冢承二;Ellison Onizuka)生于夏威夷,其祖籍是日本人。他在孩提時代總愛光著腳板在咖啡地和麥卡達美亞墓地跑來跑去。他早就夢想著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爲飛行員後,他雄心勃勃地准備大展宏圖
科裏斯塔·麦考利芙(Christa McAuliffe)出生于美國波士頓,在新罕布什爾州康科德中學任教。她是一位有名的社會學女教師,已婚,並育有一兒一女。按計劃她將在太空通過電視向美國和加拿大250多萬中小學生講授兩節太空課,還將在航天飛機上參加幾項科學表演,錄像後也要向學生播放,成爲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師"
向在人類科學探索道路上的犧牲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