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雖然是一部以中介售房爲題材的電視劇,但是正所謂房子的背後也承載著無數家庭的幸福來源,每個房子也都見證著一個家庭中的喜怒哀樂。
電視劇中賣包子的嚴嚴嬸和祖孫三代堅持看管老洋房向公館的耿叔、耿嬸,都是一對爲人父母的普通百姓,卻在房子問題上面臨了不同的境遇。
爲什麽全款350萬給兒子買房的嚴叔嚴嬸卻被兒子敢出來,無家可歸;
只是參與兒子買房部分資金的耿叔、耿嬸被人騙,暫時沒有房子住時,卻能擲地有聲對兒子說:就住你家了!
父母能不能住進兒子家,還真不是哪個父母在兒子買房時出錢更多的問題。
事態之所以發生到現在這種情況,根源還要從家庭教育方式上來細細說一說。
嚴叔、嚴嬸傾其所有,全款給兒子買房,卻被兒子拒之門外
嚴叔、嚴嬸老兩口辛苦半輩子靠賣包子爲生,好不容易贊下了350萬元積蓄。他們這輩子沒能在上海紮根,更別提擁有一套房子,心心念念要讓自己的兒子將來在大上海擁有自己的房子,然後結婚、給來嚴家開枝散葉。
嚴叔嚴嬸是普天下多數父母的縮影,雖然一輩子談不上大富大貴,但是靠自己的勞動所得生活,不丟人!可是,這類父母對兒女教育中最大的誤區是:一心想讓孩子能過得比自己好,傾其所能“幫助”兒子實現這個心願。
嚴叔、嚴嬸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教育問題:兒子有手有腳自己應該也必須爲了美好未來打拼,而不是一心想著用老人的錢買房子。
由于,一直以來兒子只知道索取,從來不懂心疼父母起早貪黑蒸包子的辛苦,才造成現在嚴叔嚴嬸無家可歸的可憐處境。
在嚴叔、嚴嬸兒子眼裏,父母所做的本就是應該的,更談不上感恩。但凡,他有一丁點的感恩,也不會同意父母把一生的積蓄全用來給他買房。並且在關鍵時刻,還提出房本上還要寫上未來兒媳婦的名字。
讓父母傾其所有、不考慮婚後如果出現意義父母一輩子的心血將付之東流的可能性,這樣的兒女是極端自私的。
嚴叔嚴嬸面對兒子讓他們先回去的話,心裏雖然委屈卻還是一句話也沒有說就走了。老兩口這樣做與其說是爲了兒子好,減少家庭矛盾,不如說是放任這種自私的白眼狼。
耿叔三代看房並用生命守護的契約精神,言傳身教
耿叔、耿嬸也是一對再普通不過的老百姓,耿叔的爺爺當年在向家人移民到國外時,受人之托看護向公館。一轉眼70多年過去了,祖孫三代爲了這個契約一直用心看護,終人之事,毫無怨言。
最難能可貴的是,當初契約上簽訂將向公館樓下兩間很小的房間贈給耿叔的爺爺。這麽多年過去的,耿叔祖孫三代就只守著這兩間房間居住,並未踏入或者占有若大向公館的任何一間房子。
而且,在自己收入不多的情況下,每年還花費高額費用修繕向公館。
雖然,耿叔的兒子明確表示以後他不會繼續看護向公館,但是看著自己的父親如此誠信堅守,他也一定是耳濡目染。
因此,當耿叔上了林總的當,從向公館被趕出來以後,兒子一邊埋怨父親不清不楚地就搬出了向公館,一邊說將來他們要住到哪裏去時。耿叔很堅定地說:當年你們買這個房子,我和你媽也出了錢,我就住在你這裏。
兒子當然不是不願意讓耿叔住,只是感覺這麽多年的辛苦付出,卻沒有收獲,替父親不值。
至少,耿叔的兒子能替父親著想,認爲父親吃了虧很生氣。這一點,我們沒有在嚴叔的那個兒子身上看到半點影子。明明知道父母大包小包地是要搬來一起住,還裝作不知道。
結語:
綜上所述,身爲父母愛孩子、爲孩子奉獻是人之天性,但是很多時候無條件的妥協、付出,只會讓孩子連起碼的感恩之心都不懂。反而,變本加厲地壓榨父母的血汗錢。所以說,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買再大的房子都不如先教會他們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