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康熙王朝》,將明珠與索額圖之間的二虎相爭,演繹得淋漓盡致,卻有失史實。
從表面上看,明珠擁立大阿哥胤褆,而索額圖則誓死捍衛皇太二阿哥胤礽。二者相互結黨,甚至一度危及皇權,讓康熙皇帝大爲光火。
然而,這場政爭的背後,卻隱藏著葉赫部衆臥薪嘗膽,以求複興的隱情。
明珠,出身葉赫納喇氏,是一個傳承了數百年的古老姓氏。“納喇”又寫作“那拉”、“納蘭”,均系滿語Nara的音譯。
金政權被蒙古征服後,“納喇氏”繼續在白山黑水間繁衍生息,其中有一支生活在葉赫河兩岸(今吉林省四平市境內),被稱爲“葉赫納喇”。
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因葉赫部一再逋婚,延宕婚期,遲遲不肯將“老女”嫁給努爾哈赤延宕婚期,終于引發後者雷霆之怒,率兵征討葉赫(詳見:“滿洲第一美人”,爲何淪爲“黃金剩女”?| 《葉赫三部曲》之一)。
面對來勢洶洶的建州大軍,葉赫末代貝勒葉赫納喇·金台石(又写作“金泰熙”)拒绝了外甥皇太极的劝降,决心誓死抗争。
一方面,他命手下縱火焚城,造成自盡的假象。另一方面,自己趁著火勢大熾,企圖亂中突圍。
金台石的拙劣伎倆沒能瞞騙努爾哈赤,在途中被建州士兵俘虜,缢殺而死。臨刑之前,他仍咒罵不止:“我死之後,即使葉赫部只剩下一名女子,也要傾覆建州”,即“亡建州者必葉赫”的由來,亦被稱爲“葉赫的詛咒”。
葉赫部敗亡之後,殘余部衆被遷往興京——赫圖阿拉(今遼甯省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陷入國破家亡的境地,但其部衆始終保持著凝聚力。
曆過數十年的生聚,葉赫納喇氏終于在康熙朝迎來了一次短暫的複興。
引領這次複興的主人公便是葉赫末代貝勒金台什之孫——葉赫納喇·明珠(又称纳兰明珠),也就是大词人纳兰性德的父亲。
那麽,“明珠”究竟有何德何能,可以從葉赫部族中脫穎而出,領導這次短暫的複興呢?這還要從他的妻子說起。
明珠的妻子,是出身愛新覺羅家族的郡主——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女、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因此,明珠雖爲葉赫部衆,卻是康熙皇帝的堂姑父,可謂集愛新覺羅、葉赫納喇兩大家族背景于一身。
明珠備受康熙皇帝信任,除了皇親身份之外,還與他在“三藩之亂”中的態度有關。
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裁撤三藩的廷議中,身爲兵部尚書的明珠,與刑部尚書伊爾根覺羅·莫洛、户部尚书富察·米思翰坚定地同康熙帝站在一起,力主撤藩。(附带提一句:富察·米思翰正是乾隆發妻富察皇後的祖父。)
奈何天不假年,“撤藩三尚書”中的莫洛、米思翰相繼辭世;是故,康熙皇帝對于“三尚書”中僅存的明珠格外信賴。造成明珠一度權傾朝野,甚至意圖扶持皇長子胤褆,染指太子之位。
明珠之所以苦心孤詣地擁戴康熙的庶出長子胤褆登上大寶,是因爲兩人存在血緣關系。部分人受到乾隆朝成書的《永憲錄》誤導,認爲二人是甥舅關系,實則不然。
與明珠一樣,胤褆的母親惠妃葉赫納喇氏,也是葉赫末代貝勒金台什的後代,但並非同一支系。惠妃祖父是金台什之子葉赫納喇·德尔格尔,其父亲叶赫纳喇·索尔和与明珠乃是同辈堂兄弟。
按此推算,明珠乃是惠妃的堂叔,胤褆的堂叔祖。正是這層關系,使胤褆母子和明珠走到了一起。
惠妃葉赫納喇氏出身庶妃,先在康熙九年生下了皇子承慶(夭折),又在康熙十一年生下皇長子直郡王胤褆,後又撫育皇八子廉親王胤禩。
衆所周知,康熙早年對于皇長子、皇八子皆寄予厚望,委以重任。愛屋及烏,作爲他們額娘的葉赫納喇氏亦榮寵不斷。
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冊封四大妃”之際,葉赫納喇氏位列“惠、宜、德、榮”四妃之首,協理六宮。這也是慈禧、隆裕姑姪以前,葉赫納喇氏在後宮中所能達到的最高位份。
明珠、胤禔在內依仗惠妃,在外又與穆祿·佛伦、余国柱等人引为朋党,权势俨然与赫舍里·索额图、太子胤礽集团不相上下。
從表面上看,似乎是胤禔與胤礽之間的儲位之爭,實則是葉赫納喇與愛新覺羅兩大家族的一場權力博弈。
以明珠爲代表的葉赫部在後金立國初期遭到沉重打擊,經過六十余年歲月逐漸複興;而索尼、索額圖父子則代表世代忠于愛新覺羅家族的骨幹力量,在幾次重大轉折的關頭與皇室休戚與共。
清崇德八年(1643年),太宗皇太極暴斃而亡,諸位親貴商議新君人選。
當時是,索尼與瓜爾佳·图赖、舒穆禄·谭泰等六位两黄旗将领在“三官庙盟誓”,决计拥立太宗子嗣继承大统,打破了两白旗推举睿亲王多尔衮登基继位的图谋。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世祖福臨駕崩,遺诏指命了四位輔政大臣,索尼居于首位。
清康熙六年(1667年),還是在老臣索尼的帶領下,四位輔政大臣跪請玄烨親政,讓飛揚跋扈的瓜爾佳·鳌拜丧失了继续把持朝政的法理依据。虽然索尼未及铲除鳌拜便溘然长逝,但索额图最终协助少年天子完成了“智擒鳌拜”的壮举,从此圣眷日隆。
作爲孝誠仁皇後赫舍裏氏的叔父、太子胤礽的叔祖,索額圖將明珠、惠妃等人視爲葉赫部的亡國之余。眼見其實力逐漸膨脹,甚至圖謀儲位,世受皇恩的索額圖意欲致明珠于死地,爲太子登基鋪平道路。
兩派結黨營私、相互傾軋,引起了康熙的警惕。爲了政局的穩定,他對雙方的行爲多次斥責,結局是明相、索相兩敗俱傷。
康熙二十七年,明珠被禦史彈劾賣官鬻爵、黨同伐異,被罷免武英殿大學士之職。
由于明珠在從征噶爾丹期間的表現尚佳,蒙恩官複原職,卻從此失去了信任,直到康熙四十七年病故。而葉赫納喇的短暫複興,也隨著明珠一道衰落下去。
明珠失勢後的十年間,康熙對索額圖更加倚重:派他主持了中俄《尼布楚條約》談判,還與裕親王福全一同出兵夾擊噶爾丹,取得了關鍵性的“烏蘭布通大捷”。
康熙四十年,索額圖以年老請辭。致仕後的他仍然作爲幕後推手,陰謀參與皇太子胤礽的謀逆活動,與黨羽籌劃于德州,潛謀不軌。
康熙四十二年,索額圖的舊屬高士奇舉報其昔日的種種謀逆行徑。康熙皇帝在震怒之下,將索額圖關押宗人府,不久之後便身死獄中。
明珠、索額圖的政爭以兩敗俱傷告終,葉赫部的短暫複興也就此中斷。
然而,葉赫納喇氏東山再起的訴求卻並未停止。一百五十年後,一對姑姪相繼登上曆史舞台,爲葉赫納喇、愛新覺羅的夙願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