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漢武帝劉徹和他的表姐陳阿嬌,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金屋藏嬌的故事了。
幼年的劉徹對姑母館陶公主許諾,如果可以得到阿嬌做媳婦,就造一座金屋子送給她。
曆史上的劉徹有沒有真的造過金屋,我們不得而知。但陳阿嬌確實成了他的太子妃,做了他的皇後。
可惜的是,金屋藏嬌終究只是童話。即便是再美好的誓言,也要向現實低頭,向權力低頭。這對曾經的恩愛夫妻,最終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來。
劉徹和陳阿嬌的故事,起源于政治聯姻,終結于巫蠱之事,埋葬于冰冷的現實。
而悲劇的根源,則在陳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身上。
一、陳家有女,尊貴非常
陳阿嬌的父親名陳午,只是一個有1800戶封地的小侯爵,盡管她出生就是侯門之女,但這樣的身份並不足以支撐她的尊貴。
真正給了她這個資本的,是她的母親館陶公主。
館陶公主是漢文帝和窦皇後唯一的女兒,漢景帝和梁王劉武的親姐姐。在景帝朝,她備受窦太後的寵愛和皇帝的縱容,權勢非常大,甚至可以左右太子的人選。
可以說,對自己唯一的女兒,館陶公主是十分寵愛的,從小錦衣玉食嬌養著長大。再加上窦太後和漢景帝的疼愛,陳阿嬌的童年生活過得很惬意,而這也養成了她嬌縱任性的性格。
也許是覺得自己的女兒值得最好的,應該嫁給天底下最尊貴的男人,所以館陶公主在給女兒選夫君時,第一時間就把目光投向了太子劉榮。
漢景帝沒有嫡子,所以立了長子劉榮爲太子。劉榮本人倒是挺喜歡這個表妹的,但他的生母栗姬卻因爲館陶公主經常給皇帝舉薦美人,對她頗有微詞,無論如何也不同意這樁婚事。
長公主嫖有女,欲予爲妃。栗姬妒,而景帝諸美人皆因長公主見景帝,得貴幸,皆過栗姬,栗姬日怨怒,謝長公主,不許。
被拒絕的館陶公主很不高興,又將目光轉向了劉徹。面對她的示好,劉徹的母親王夫人選擇了贊同。
長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許之。
這是因爲,劉徹既不是嫡子,又不是長子,盡管受寵,但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皇位怎麽樣也落不到他的手上。而館陶公主提出的聯姻,則給劉徹上了一道保險,大大增加了他上位的可能性。畢竟公主是唯一一個可以在窦太後和漢景帝面前說得上話的人。
在館陶公主的幫助和王夫人的努力下,沒過幾年,劉榮就被廢了。這一年,王夫人被封爲皇後,劉徹成了新太子,並娶表姐陳阿嬌爲太子妃。
長公主日譽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賢之……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陰使人趣大臣立栗姬爲皇後……而廢太子爲臨江王。卒立王夫人爲皇後,其男爲太子。
等到劉徹繼位以後,陳阿嬌則由太子妃變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後。
至此,館陶公主的心願實現了,她的女兒終于嫁給了全天下最尊貴的男人,成了尊貴的皇後,她也成了皇帝的嶽母,有了長盛不衰的本錢。
二、正位中宮,漸行漸遠
面對這個青梅竹馬的表姐,劉徹大約還是喜歡過的,不然不會出現陳阿嬌專寵擅權十多年的情況。
及帝即位,立爲皇後,擅寵驕貴。
及爲皇後。驕恣擅權寵十余年。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樣的感情卻慢慢變了質,出現了危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陳阿嬌自身的原因
史書中,對阿嬌形容最多的,就是一個"驕"字。陳阿嬌本就出身顯貴,不僅有館陶公主的寵愛,還深得窦太後和漢景帝的疼愛。再加上家族幫助劉徹成功上位的功績,更增加了她嬌縱任性的資本。
上之得爲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後驕貴。
及帝即位,立爲皇後,擅寵驕貴。
皇後驕妬(妒)。
陳後太驕。
及爲皇後。驕恣擅權寵十余年。
以陳阿嬌的身份,只要不是嫁給皇帝,都不需要委曲求全,哪怕她再驕縱善妒,也有人爲她買單。可她嫁的是皇帝,進的是後宮,家事全都是國事,容不得她像以前一樣。
而且這個皇帝還是個有野心有能力不甘心居人之下的皇帝。這樣心高氣傲的兩個人一旦吵架,肯定是誰都不願意低頭,時間長了不出事才怪。
這是一點,另外一點則是阿嬌善妒,導致她和漢武帝的關系日漸疏遠。
皇後,堂邑大長公主女也,無子,妒。
(衛子夫)入宮歲余,以陳後妒,爲宮婢,不複見幸。
(陳阿嬌)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
皇後驕妬(妒)。
放在現在來看,這個善妒其實不算什麽,說到底不過就是一個女人希望丈夫的心裏只有自己罷了。但在古代,就算是失德的表現了。
2.館陶公主的原因
上文提到過,劉徹之所以順利繼承皇位,少不了館陶公主的鼎力相助。公主因此認爲自己立有大功,不斷向漢武帝索要各種東西,漸漸引起了他的反感,並將這種態度轉移到了陳阿嬌的身上。
再加上陳阿嬌專寵十多年卻一無所出,衛子夫的出現,使得漢武帝對阿嬌的寵愛慢慢衰退。
皇帝糊塗,但王太後並不糊塗。雖然劉徹已經繼位,當國家大權卻掌握在他的祖母窦太皇太後手中。太皇太後崇尚黃老之學,劉徹卻推崇儒術,違背了太皇太後的意願,導致他們之間的關系一度不是很好。
而有能力居中調和的人只有館陶公主和陳阿嬌,所以王太後就提醒漢武帝,不要因爲個人喜好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劉徹聽完母親的話,盡管不情願,但還是稍稍改變了對館陶公主和阿嬌的態度。
窦太主恃功,求請無厭,上患之。皇後驕妬,擅寵而無子……皇太後謂上曰:"汝新即位……太皇太後已怒;今又忤長主,必重得罪。婦人性易悅耳,宜深慎之!"上乃于長主、皇後複稍加恩禮。
劉徹的的變化,館陶公主和陳阿嬌也感覺到了。爲此,他們想了很多辦法來求子,來恢複劉徹對皇後的寵愛。
直到有一天,陳皇後想到了巫術……
三、巫蠱之事,罷退長門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後去世,陳阿嬌最大的依仗不複存在。
此時也是衛子夫日益得寵的時期,並爲劉徹生下了三個女兒。
爲了喚回劉徹的寵愛,生下兒子,鞏固自己的地位,走投無路的陳阿嬌開始尋求巫術的幫助。
漢代巫風盛行,後宮也受到了影響。館陶公主針對栗姬時,就曾經拿她施用巫術來說事,成功引起了漢景帝的反感。但由于沒有出現害人以及詛咒天子的情況,所以栗姬並沒有因此受到懲治。
最初阿嬌只是命人施展媚道之術,希望借助巫術的力量使劉徹回心轉意,對自己一心一意。對于這件事情,漢武帝本身應該也是知道的,只是沒有追究罷了。
等到了後來,媚道之術不起作用,陳阿嬌既沒有得到劉徹的尊崇,也沒有解決自己無子的問題,事態就升級了。她開始命巫女楚服等人施行巫蠱之術,替她詛咒別人。
不管是借用巫術求愛情也好,還是求子也罷,尚且在皇帝的容忍範圍之內。但用它來害人,不論是詛咒後宮嫔妃也好,還是詛咒皇帝本人也好,都已經超出皇帝的承受範圍了。
畢竟雖然是詛咒後宮嫔妃,但說不定哪天就詛咒到皇帝的頭上了。至于詛咒皇帝,那更是不可原諒的。別說是陳阿嬌,就算劉徹的親娘王太後做了這種事,下場也未必能好到那裏去。
面對這樣的情況,漢武帝大怒,下令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除了斬殺爲首的楚服等人,還牽連了三百多人喪命。而本次事件的主謀陳阿嬌,也被收繳了皇後玺印和绶帶,廢去了皇後之位,遷往長門宮居住。
陳皇後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後。
又挾婦人媚道。故廢。
後又挾婦人媚道,頗覺。元光五年,上遂窮治之,女子楚服等坐爲皇後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相連及誅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賜皇後策曰:"皇後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罷退居長門宮。
女巫楚服等教陳皇後祠祭厭勝,挾婦人媚道;事覺,上使禦史張湯窮治之。湯深竟黨與,相連及誅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乙巳,賜皇後冊,收其玺绶,罷退,居長門宮。
館陶公主知道後十分惶恐,爲了保住女兒和一家老小,連忙進宮向漢武帝請罪,希望他可以從輕處理。
劉徹估計也沒有想過要致親表姐和親姑姑于死地,于是便安慰她說:"表姐這事鬧得太大,沒法收場了,所以不得已廢了她。姑姑你放心,不要把那些閑言碎語放在心上。表姐雖然被廢了,但長門宮的吃穿用度和皇宮是一樣的,她在那裏不會受委屈的。"
窦太主慚懼,稽颡謝上。上曰:"皇後所爲不軌于大義。不得不廢。主當信道以自慰,勿受妄言以生嫌懼。後雖廢,供奉如法,長門無異上宮也。"
十多年後,曾經煊赫一時的陳家覆滅,陳阿嬌也在長門宮去世,被葬在外祖父漢文帝的陵墓附近。
明年,堂邑侯午薨……十余年,主薨。須坐淫亂,兄弟爭財,當死,自殺,國除。後數年,廢後乃薨,葬霸陵郎官亭東。
四、成也館陶,敗也館陶
縱觀陳阿嬌的一生,父親堂邑侯的存在感非常弱,母親館陶公主對她的影響卻很大。甚至可以說,她的一切都是拜母親所賜。
作爲列侯之女的陳阿嬌,本來是觸碰不到漢朝的權力核心的,但是因爲館陶公主的緣故,使她的人生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得以和太後、皇帝以及下一任皇帝有交際,甚至有機會當上皇後。
《左傳》中有句話說得好,"父母之愛子,必爲之計深遠"。對于陳阿嬌,館陶公主是很疼愛的,不然也不會養出一個驕傲飛揚的女兒,並且爲了她的終身大事煞費苦心。
可惜的是,館陶公主費盡心思爲陳阿嬌鋪好了皇後之路,卻沒有想過要教會她,如何才能用正當的手段來保全後位和自己。畢竟,表姐和表弟是一回事,丈夫和妻子是一回事,皇帝和皇後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僅如此,館陶公主還仗著自己幫助漢武帝上位的功績,不停地向他索取財物和權力。
而這一切,都把她的女兒一步一步地推向廢後的深淵。
如果館陶公主除了給陳阿嬌寵愛、爲她鋪路之外,能夠爲她多考慮一些,幫助她正確轉變自己的位置,教會她爲人處世之道、保全自身之道,陳阿嬌也就不會落到廢居長門宮的下場了。
畢竟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著孩子,也不可能永遠成爲他們的保護傘。什麽東西都替他們安排好了,那就永遠不會長大了。當自己需要去經曆去闖蕩去面對外界的風雨時,這些長不大的孩子只會輸得一敗塗地。
望舒君說:除了母親的寵愛,阿嬌還可以得到外祖母和舅舅的疼愛,這就證明她並非一無是處的姑娘。尤其是,她也曾得到劉徹十多年的專寵,更表明除了母親的功績之外,她也是有自身的魅力的。但可惜的是,在母親的保護下,她永遠都沒有長大,也沒有學會相應的生存法則,以致最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搭上了自己的一生。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
《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