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義把自由當作自己的存在的基本目標,薩特有一句名言:你的生活無非就是你的行動的總和。
@自在之思
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多元的解讀:一部少女成長的故事、閨蜜情加三角戀、一個人心中的兩個自我—自我的對抗與和解、最懂女生的一部女性題材電影。
在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上,主演馬思純給出的理解是“七月和安生本來就是一個人”;監制陳可辛則說這部電影其實不是一部青春愛情片,而是講述女性的人生。
而我以爲七月和安生,是以各自的方式書寫了各自不同階段的生命故事。生命的故事千差萬別,歸根結底,都是由生命內在的力量與周圍世界的各種因素交錯形成的。生命總是在各種可能性裏呈現萬種風情,又總是在各種不可能的悖論困境裏,以頑強的意志激勵自身進行創造更新。
每個人都有有限又具體的生活,都有個人特殊的存在方式,每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裏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但每個人都隨時面臨不得不回答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一個人應該怎樣存在。
電影的開頭七月寫“在13歲那年,七月第一次遇到了安生”,電影的結尾,安生寫下“流浪的七月知道,某一天她回頭的時候踩著自己影子的人,一定就是那個已經過上幸福生活的安生”。她們以各自的方式,成爲彼此生命裏不可或缺的存在。
② 接受給予的七月
七月說她和安生之間,她是一次被選擇的結果。她說“人吃飯要是能吃自己喜歡的就好了”,安生立刻就說“其實一點都不想吃包子餡兒,因爲裏面全是油”。她和安生都愛上了家明,但是七月以爲“這個世界上除了我根本沒有人愛你”的安生,把愛情留給了她。
七月的人生沒有主動的選擇,她沒有挽留要走的安生,也沒有挽留要去闖蕩的家明。安生教會了她接受離別,也教會了她思念和等待。她從來不去北京看家明,不是因爲不愛坐火車、害怕出遠門。而是她想讓家明回去,只有家明回去,才能證明家明愛的是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這是她認爲的愛的姿態。
即使有一天她可以離開,也有媽媽一臉疼惜地告訴她:”過得折騰一點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但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我知道,希望我的女兒能是個例外。”
七月擁有太多的愛。她習慣了被愛的角色,習慣了被給予,她本來就擁有一切,她不用爭取,也無需選擇。
02.自己的自由是由自己的選擇所決定的
人與這個世界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己的關系,都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創設的。
①安生的“自由”,是在對孤獨的恐懼和對愛的渴望中,不斷的尋覓
每個人都是憑著自身的感覺來體驗自己同外界的關系。安生對孤獨有深刻的恐懼,七月幸福的家庭讓她看到了自己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她是孤立的,她對這個世界發生著雙重的感情:既關心它的存在,又懼怕它的存在。
她不停的制造“事故”,才能被周圍的人注意到她的“存在”;她被動地把自己“孤立”起來,但又不甘心孤獨,她想超越孤獨。
安生拼命的想給予安生她微薄的一切,哪怕一間破出租屋,她也想給七月買個她喜歡的歐式大立櫃,她還想有了錢給七月買個大書櫃放各種各樣的書。即使被七月痛罵著虛假,她還是怯怯地說:帶家明走吧,如果非得選出來,你和家明我選誰,我肯定選你。
她的愛不是等來的,她要付出才有愛,她要尋找才有愛。這個能給她愛的人,可能是答應離婚帶她去加拿大的客戶,也可能是忠厚顧家的老趙。尋愛的旅途,讓她看起來擁有了“自由”。
③死亡,讓七月獲取了她向往的真正自由
人的自由就在于自己能選擇自己的行動,自己能說明自己的行動出于何種動機。而且測定自己動機對錯的標准,不是在外界而是在自己。七月想把她人生的不可能當作可能去追求、去超越,直到她不再存在爲止。
但是,被踩著影子的七月始終是無法獲取她期盼的自由的,那個踩著她影子的人,曾經是她的父母、是七月、是家明,未來,則是她的孩子。只有死亡,才能獲得絕對的自由。
七月想要的自由自在的人生,是在小說裏實現的:七月從不去想她將走到哪裏,還會走多久,只想自由自在的一直走下去。七月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寫下她想要告訴安生的事兒。這一次,輪到她把生活過成了小說……
死亡成爲七月通向她渴望的真正自由的唯一入口。它意味著:我在這個世界上的那種受人擺布、受自然界限制的“非存在”宣告結束;而“非存在”的結束,就爲我的真正自由的開始。
② 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存在
個人的存在任何時候都受到外界的包圍和限制。我們時時“擔憂”著自己的生活,擔心未來、恐懼失去。人生在支離破碎的、毫無聯系的時間中消磨,我們成爲環境的奴隸,而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七月的人生是安逸的,她是父母的乖女兒、是安生的好姐妹、是學校的好學生、是單位的好職工。家明的出現挑戰了她內心的秩序,是爲了好姐妹放棄愛情,還是爲了愛情放棄好姐妹?安生的主動離開讓她慚愧自己的自私,可是安生對家明的感情又讓她恐懼失去的危機。
安生則隨身不離地帶著家明給她的玉墜,在寄給七月的每一封信裏“問候家明”。她不想失去七月,她也不敢直面自己的愛情,帶著牽挂地放棄,是她認爲對生活優渥的七月的責任。
懷孕後的七月,終于清楚什麽東西重要,什麽東西不重要。她戳穿了安生的脆弱:“我們倆都特別愛裝,可是你裝的不像。真正聰明的人,根本不會讓別人覺得自己聰明的,你就是太笨了,老是裝腔作勢,一點兒也不會掩飾自己。”她也能面對自己曾經的虛假:怎麽討大人歡心,怎麽裝乖,這個我最擅長了。
個人的一切要由自己來支配,自己應該爲自己的現有存在狀況負全部責任。薩特說:“存在主義的宗旨就是要使每個人自己來掌握自己,同時,要把每個人的存在的全部責任直接地放在他自己的雙肩上來承擔。”
抓住自己的存在,體驗自己此時此刻的存在,才是把握人生價值和人生真理的唯一方法。當她們真實的面對自己,不再恐懼愛的失去,反而都創造出了最爲豐盈的自己。
結語
薩特說:你就是你的生活。
自己的存在,是人真正價值的元始,是開啓人生大門的鑰匙,也是通向深奧而多樣的人生的橋頭堡。
七月問不再戴玉墜的安生:沒有了那個,你會不會覺得心裏空蕩蕩的?安生說:習慣了就好了。
生活,就是在不斷地舍棄當中存在,有了存在,才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