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大家好我是劉漢卿,稍有點民國曆史知識的人們都知道,汪精衛與蔣介石都是國民黨的首領和國民政府中的重量級人物,爲爭“正統”兩人一生爭鬥不止,爲我們留下了許多曆史記載和轶事。
汪精衛早期追隨孫中山參加同盟會是國民黨元老,他文化底蘊頗深,文筆出衆,多次爲同盟會《民報》撰稿發表文章,深得孫中山的器重,成爲同盟會領導之一。汪精衛有刺殺清廷攝政王載沣的光榮曆史,且與袁世凱私交甚密,在“南北和談”中起了重要作用,1925年孫中山死後汪成爲國民政府主席,是當時最有政治影響的人物。
蔣介石年輕時留日學習軍事期間認識了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參加討袁運動。1922年軍閥陳炯明反叛炮轟總統府,孫中山登永豐艦避難,蔣介石上艦護衛立下功績,被任命爲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參謀長,成爲孫中山依重的軍事人才。1926年蔣介石任總司令率領國民革命軍北伐取得了重大勝利,他一躍成爲國民黨中的實力派人物和軍事領袖。
蔣介石與汪精衛這樣一文一武兩個人才,應當精誠團結,同心協力爲國家出力才是,爲什麽相互傾軋,爭鬥不斷,達到水火不容的境地?答案就是兩個字——爭權。蔣、汪兩人都標榜自己是孫中山最好的學生和“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想當然的成爲國民黨和政府的最高統治者。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蔣汪的爭鬥到底鹿死誰手,曆史已有結論,由于篇幅有限,恕不一一詳述。現將蔣汪早期爭鬥,以及蔣介石在“倒汪”、反共活動中貫用伎倆的幾個事例作一介紹,爲讀者全面了解蔣汪爭鬥曆史能起到窺一斑而知全貌的作用。
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恺是孫中山的親密戰友,1925年8月在廣州被暗殺,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處理廖案。調查中發現國民黨元老,右派領導人胡漢民、粵軍總司令許崇智等有重大嫌疑。蔣介石利用汪精衛拘留了胡漢民,後又派往蘇聯考察,許崇智被逼離廣州去上海避難,中央只剩蔣、汪支撐局面,爲了爭奪“正統”地位,兩人素來不和,如今矛盾升級已變爲白熱化。這時,留在廣州的“西山會議派”分子開始制造謠言,從中挑撥蔣汪之間的關系散布:“共産黨要暴動,推翻國民政府,組織工農政府。”“汪精衛、王懋功(國民黨廣州衛戍司令)都加入了共産黨,涉嫌蔣介石貪汙,要到黃埔軍校查賬,准備倒蔣。”“國民政府宣布共産,沒收所有私人財産。”等等。蔣介石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聽到這些謠言便疑神疑鬼,尤其聽說要倒蔣,更是惴惴不安。國民政府成立時,汪精衛做了政府主席,蔣介石就很不服氣,他認爲不能屈居汪之下,但總是說不出口。更讓蔣介石不安的是,汪精衛與王懋功、季山嘉(蘇聯軍事顧問)之間的關系密切,又增加了他的猜疑。
蔣介石是一個十分有心計且貫用手段的人,鑒于汪精衛在國民黨內的穩固地位,他不敢直接與其對抗,決定采用“投石問路”的方法試探汪精衛的實力。1926年初國民黨二屆全會召開之前,汪精衛提議王懋功爲候選人,希望和蔣介石都能當選委員。爲阻止王懋功當選,蔣介石不惜以自己爲賭注對汪精衛說:“我還是在軍事方面多出些力,不要當中央委員。一個軍人什麽事都要管,就難免造成軍人政治,對黨國不利。我認爲王懋功也沒有必要參選。”汪精衛認爲蔣介石說的有道理,沒有覺察到他的用心,就收回了自己的意見。結果蔣介石被選爲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王懋功名落孫山,蔣介石第一步排汪計劃實現。
爲了進一步測試汪精衛的實力,蔣介石對王懋功窮追猛打。一天王懋功到東山蔣介石家中彙報廣州警備工作,蔣以防務不當爲由解除了王衛士的武裝並將其軟禁,然後送三千元旅費,一張船票限令出境。隨後蔣介石把親信劉峙安插在粵軍第二師當師長並接管廣州警備工作。蔣介石第二步計劃又實現了,且得意洋洋的說:“汪精衛真乃是一介書生。”
蔣介石對此並不滿意,決定實施進一步“倒汪”計劃。當時是國共合作時期,國民政府還在實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同共産黨仍有聯系。廣州出現了反蔣印刷品,蔣介石認爲是汪精衛指使共産黨所爲,因此對汪懷恨在心,決定借“分共排俄”來拆除汪精衛榮登尊位的根基,將其徹底拉下馬。蔣介石以爲共産黨是阻礙他上升的主要絆腳石,他要想方設法進行分共、反共來達到排汪的目的,不久便親手制造了“中山艦事件”。
中山艦原名“永豐艦”,在1922年第二次護法戰爭中,軍閥陳炯明反叛,因孫中山上艦避難而改名。“中山艦事件”是國共兩黨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具有記載,但對事件的講述各不相同,筆者參閱兩個版本綜合後做一介紹。
1926年黃埔一期生,共産黨員李子龍任國民黨海軍局代理局長兼中山艦艦長,他曾向汪精衛舉報廣州虎門要塞司令陳肇英有走私活動,汪精衛下令海軍局嚴查,結果陳肇英及親信受到處理,因此陳等對李、汪懷恨在心,還多次對李之龍進行威脅。在蔣介石的授意下陳肇英還四處散布謠言說:“汪精衛指使海軍在蔣介石到黃埔閱兵時將其刺殺。”一日黃埔軍校辦公廳秘書,蔣介石隨待陳立夫見蔣催促道:“時候到了,就拿李子龍開刀吧。”蔣介石認爲自己手中有幾萬軍隊實力強大,決定進行分共倒汪行動。
3月18日晚,李子龍接到通知,調中山、寶璧兩艦開往黃埔待命。兩艦到達後,李子龍打電話詢問黃埔軍校教育長,共産黨員鄧寅達,鄧說沒有此事。李子龍即打電話給蔣介石,蔣說不知此事與他無關,兩艦即刻返回廣州。事後蔣介石以此大做文章,宣稱共産黨要暴動,李子龍想造反。一天深夜,陳肇英、王伯齡(黃埔軍校教育部主任,國民革命軍教育師師長)帶人破門而入把李子龍從睡夢中抓捕,並拳腳相交帶回關押。汪精衛得知此事後,認爲蔣介石的行爲是針對他來的說道:“我是國民政府主席,又是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這個舉動事前都不通知我,這是要造反嗎?”第二天便命令朱培德、李濟深扣留蔣介石,但指揮不動,後又想起兵討蔣又無人支持,汪精衛自感孤立且威信受損,便以“遷地就醫”爲名秘密離開廣州。蔣介石排汪目的達到了,幾個月後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蔣任總司令掌握了軍事大權,成爲了國民黨中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跻身領袖行列。
從上面幾個事例來看,蔣介石與汪精衛的爭鬥說到底就是權力寶座的競爭。論資格汪精衛高于蔣介石,但蔣掌握軍權又善用手腕,所以在兩人一生爭鬥中汪一直處于下風。汪精衛自以爲出道比蔣早卻處處讓蔣壓在腳下很不服氣,蔣掌握兵權之後汪精衛在國民黨和國民政府中更是不得志,最後這種深刻的妒忌也促使他走向一條不歸路。
蔣介石與汪精衛一生即互相勾結狼狽爲奸又爭鬥不斷勢如水火,兩人爲了私利把國家搞的混亂不堪。在蔣汪爭鬥中雖然蔣介石技高一籌鬥敗了汪精衛,但他在與革命和正義的較量中仍然沒有逃脫失敗的下場,爲曆史所抛棄。正是:
明爭暗鬥爲“正統”, 勢如水火各不容。
汪做漢奸蔣爲寇, 皆抛曆史垃圾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