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2月13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西摩島上測得20.75℃的新高溫紀錄,這是有記錄以來南極高溫首次超過20℃!
這意味著,本應該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的南極,此時的溫度甚至高過了中國很多的北方城市。南極洲的巨大冰原厚達4.8公裏,占世界淡水量的90%,如果南極洲的冰原全部融化,足以將世界的海平面升高60米左右。
在2002年,Larsen B冰架在短短幾天內就以驚人的方式破裂了。
對于冰川融化而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長期的升溫趨勢,短期的高溫熱浪則可以起到“最後一根稻草”的加速作用——如果一個冰架因持續的溫暖而削弱,那麽一個短暫的熱浪天氣足以使它最終崩解。
從科林斯冰蓋上脫落下來許多浮冰 圖/羅斌祥
南極半島的西部是南極半島山脈,曾經可能與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相連。而氣流在南極半島越過山脈後便開始下沉在下坡加速過程中不斷加壓和升溫,並産生所謂的“焚風”。這些熱風會導致氣溫短暫上升30℃。
除了南極,歐亞大陸北部地區的其他地方也遭受了“不正常的溫暖”襲擊。從挪威、瑞典,芬蘭到俄羅斯,這些地區的平均溫度均高于了平均水平約6ºC。其中,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剛剛經曆了141年以來,記錄的最暖的1月,平均氣溫約爲0℃,比以往同月的平均氣溫高9.3攝氏度。而1月的平均積雪深度只有約7厘米,較過去平均的32厘米少了很多。
熱點解讀
以熱點事件爲背景,主要考察全球氣候變化的特點、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危害、全球氣候變暖對水循環、工業、農業、氣候、生態環境的影響、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
1.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球正處于氣溫較高的間冰期
人爲原因:人類燃燒大量礦物燃料,排放CO2等溫室氣體;砍伐森林等造成植物對CO2吸收的減少;氟氯烴化合物等溫室氣體增多。
2.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1.全球氣候變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對海平面和海岸帶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熱膨脹,導致海平面上升,具體影響如下圖所示:
(2)對水循環的影響
可能使蒸發量加大,改變區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極端異常事件的發生次數→洪澇、幹旱災害發生的頻次和強度增加,以及地表徑流發生變化。
(3)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①不利影響:破壞生態系統,甚至對一些地區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不可逆轉的破壞,使得大量物種因難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而滅絕,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
②有利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強,二氧化碳的施肥效應提高了植物的生産率。
2.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對農業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對不同緯度的農業生産的影響及最終後果如下圖所示:
(2)對工業的影響
溫室氣體主要來源于工業生産,因此全球氣候變暖對工業結構調整的影響顯著,如下圖所示:
(3)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3.緩解全球氣候變暖的措施
(1)開發新能源,改變能源消費結構;發展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樹造林,通過綠色植物吸收溫室氣體。
(3)加強國際合作,各國承擔共同而有差別的責任。
4.全球氣候變暖與其它地理知識的聯系
大氣:極端異常天氣增多溫帶夏季變長,冬季變短
洋流:風海流減弱
河流:流量短期增多,長期減少
地貌:海岸侵蝕加劇,三角洲後退
凍土:永凍土變薄、冰川融化,雪線上升
植被:山地林線上升;自然帶分布向高緯擴展
農業:積溫+蒸發;作物分布向高緯擴展
交通:北極航道通航時間變長
自然災害:洪澇、幹旱、風暴潮加劇
具體案例
歐洲西北部冬季溫度偏低與全球變暖(冰川融水增加導致沿岸暖流減弱,氣溫偏低。)
近北極(海洋運輸)航線的開通(海冰減少導致北極海洋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增強。)
我國西部冰川退縮
2015年洞庭湖出現罕見冬汛(全球氣候變暖,極端異常天氣增多。)
鹹海面積減小的自然原因(全球變暖,蒸發旺盛。)
阿拉斯加凍土融化,加速全球氣候變暖。凍土融化將會釋放出大量冰凍在土壤中的以及上百萬年來積累在當地冰川中的有機物。這些動物和植物的屍體會開始腐爛,並將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釋放到大氣中,同時發生森林火災時,這些有機物將會燃燒,這會進一步加快全球變暖的速度。另外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氣候變暖促進凍土地帶植物生長,能夠抵消一部分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