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這個國家給人的印象通常以嚴謹著稱,這也致使德國人在全球都會受到普遍尊重,其實這和德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德國媽媽從小教育孩子可謂是有一整套的“方案”,掌握這幾種方法,就可以跟“熊孩子”說再見。
利用睡眠訓練,幫寶寶養成計劃性
德國的孩子一般從小就會被父母鍛煉獨立性;
這種獨立性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有計劃的不管,比如晚上的時候,父母不會陪著孩子入睡,當然更不要提抱睡了。德國教育專家指出:寶寶出生就讓他自己睡嬰兒床是鍛煉孩子獨立自主的重要一步。
這樣做一是避免以後父母和孩子分床睡的麻煩,二是更加安全,避免父母在睡著後不自主的壓倒孩子。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這也是幫助孩子在日後成長中,培養做事有計劃的基礎。
吃的對比吃的多重要
一般情況下,很多家長再給寶寶准備飯的時候,大多以讓寶寶多吃爲目的,比如一碗米粉,很多家長看重的不是飯裏面的營養成分,而是寶寶都吃完才最棒,其實這就造成了一種錯誤的教育觀。
德國專家建議:應給幼小的寶寶在主食方面盡量選擇多樣化,餐食盡可能更換不同谷物,這樣就能幫助寶寶更能從谷物中吸收營養。
從日常生活中學習經驗
在國內,早教中心仿佛成了教育界的流行趨勢,0-3歲的寶寶特別多。而最好的早教課程,不是渲染的早教斑,恰恰是從生活裏的耳濡目染;
雖說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但並不是要父母24小時都圍繞孩子,通過身體力行,告訴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既能培養孩子個性也能拓展孩子的世界觀。
不要過早給孩子下定義
即使年幼的孩子,也要給予適當的尊重。
德國的媽媽並不會給孩子過早下定義,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贊美要得體,鼓勵要適當,通過身體力行告訴孩子要對每一個人表現尊重;
這是德國媽媽教育孩子的原則之一,他們不會隨便對一個孩子進行評價,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式,對的就是對的,錯就是錯,但不會一概而論。
媽媽是教育孩子的主力
在中國家庭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孩子身邊總會圍繞很多家長,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你看,最後才是爸爸媽媽,似乎媽媽的地位是最低的;
而在德國,這種現象卻恰恰相反,在德國的家庭中,就算是婆婆也不會幹媽媽對孩子的教育,這就不會導孩子出現觀點上的混亂。
比如,當娃拿起家中的抹布,這個時候一定不能對孩子大喊“放下”,最好的辦法是再拿一塊相同的抹布,然後做著擦東西的樣子,孩子就會知道,原來這是擦東西的。
給孩子樹立責任感,正確道德觀
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個鏡頭:一個孩子打了另一個孩子,被打孩子的父母就會去找這個孩子理論,而不是先了解事情原因,那個打人的孩子呢?父母會先道歉,可是並沒有教育自己的孩子,打人不對這個道理。
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責任感很重要,自己的事情要自己來負責。
德國父母教導孩子的原則之中,就包括這一點,孩子做錯了事情,就應該由他自己來道歉,而不是家長代替。所謂的“孩子還小”這一道理,從來都說不通,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是非黑白道德觀。
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如何讓孩子能更快的適應新環境,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這和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息息相關。
德國的媽媽也經常陪孩子玩,卻不會單獨的玩,他們會想方設法讓孩子接觸同齡人,且經常舉行聚會,這就給孩子樹立了榜樣。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
獨立這個詞語,並非單單培養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飯等生活行爲,還包括培養孩子的獨立思維,獨立做決定,獨立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等等,雖然這些看起來很簡單,卻並不容易,甚至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好,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就特別重要。
比如兩個孩子想要玩玩具,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是命令性的說給誰就給誰,而是要跟兩個孩子平等商量和溝通,達到鍛煉孩子思維能力的目的。
德國媽媽教育方式中,多以獨立自主,堅強嚴謹爲原則教導孩子;
而父母的榜樣是最重要的,其次就是對孩子表達足夠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感情很獨立,如果讓他一味服從大人,也會造成自卑的心裏現象。
沒有天生的“懶孩子”“壞孩子”“笨孩子”,父母的教養方式最重要!
培養孩子的好頭腦好習慣,從小就要開始,黎黎媽覺得這2套書就非常不錯:
《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全套共10冊)
包含專注力、記憶力、語言力、創造力、數學、邏輯、感知、視覺、空間等等多種能力的訓練遊戲,生動有趣,幫助寶寶左右腦共同開發。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我家寶寶在1歲的時候,我就堅持每天給寶寶講故事,我講的不是普通的《小白兔與大灰狼》,而是《德國幼兒自我管理繪本故事》,這套故事書曾在國外獲獎後引入國內的,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等孩子大一點可以給孩子自己看,推薦給各位。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