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正月十七,京城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裏,而皇宮早已熱鬧了起來。這天淩晨,徐有貞、石亨率領一千家丁,由宮裏的太監曹吉祥接應,打開宮門後,直奔囚禁太上皇朱祁鎮的南宮,撞破院牆,之後帶著朱祁鎮馬不停蹄的來到奉天殿。
當朱祁鎮與衆多臣工相見時,場面一度很尴尬,到底怎麽稱呼?太上皇?皇上?徐有貞眼疾手快,直接喊道太上皇複辟了,還不下跪?
衆多臣工及衛士啥也不敢說,無論是太上皇還是皇上,誰都得罪不起,反正都是你老朱家的人,衆人于是山呼萬歲,就這樣,朱祁鎮兵不血刃奪回了寶座。
這就是曆史上的奪門之變。
但是,事後仔細梳理這起變故,其實它就是一群跳梁小醜的滑稽表演。
1、奪門之變根本沒必要發生
土木堡之變,明軍慘敗,朱祁鎮更是成爲瓦剌的階下囚,雖然一年後被送回,但他已經變成了太上皇,被軟禁在了南宮。
朱祁钰這個皇帝,是由朱祁鎮的生母孫太後所立,待他登基後,孫太後覺得不放心,就找到朱祁钰,要求他冊封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爲太子。
其實,剛登上大位的朱祁钰戰戰兢兢,面對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皇位,他開始的時候是有著抵觸情緒的,文武百官全聽孫太後和于謙調度,朱祁钰甚至一度認爲自己就是一個傀儡,是替大明朝背鍋的那個代言人。
不過,這種緊張不安的情緒隨著對權利運用的娴熟而逐漸改變了。
站穩後的朱祁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掉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的太子地位,將他廢爲沂王,然後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爲太子,但是,朱見濟轉年即夭折。
禍不單行,四年後,朱祁钰又突然得了一場重病,死亡幾乎已成定局。
換句話說,朱祁钰這一支,已經後繼無人了。
那皇位應該傳給誰呢?
朱瞻基一共就兩個兒子,分別的朱祁鎮、朱祁钰。既然朱祁钰這支已經廢掉,無疑,最近的應該就是朱祁鎮了。
如果不傳給朱祁鎮呢?
成孝昭皇後張氏共生有三子,分別是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朱瞻墉早亡,唯一可能的就是朱瞻墡一支了,這確實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二十幾年前朱瞻基駕崩的時候,宮中就一度傳言朱瞻墡將即位新君。在明英宗複辟後,石亨等人又把這個老實巴交的襄王搬了出來。關于這段,《明史》記載的很清楚:
誣謙等與黃竑構邪議,更立東宮;又與太監王誠、舒良、張永、王勤等謀迎立襄王子。亨等主其議,嗾言官上之。
實際上,這是石亨等人出于陷害于謙一黨而散播的謠言。當年,英宗北狩的時候,朱瞻墡上書,請求立皇長子朱見深爲君,朱祁钰監國。明英宗複辟後找到當年的奏折,這才對朱瞻墡消除誤解。
2、奪門之變根本沒人阻擋
曆史上圍繞大位的爭奪,無不充滿了明爭暗鬥,其中不乏血腥暴力,比如玄武門之變,父子反目,兄弟相殘。
奇怪的是,奪門之變發生的時候,石亨等人率領他的一千家丁闖入皇宮,如入無人之境。戒備森嚴的皇宮衛士去了哪裏呢?
石亨,因在北京保衛戰中軍功卓越,備受朱祁钰的恩寵,甚至朱祁钰因病重無法祭祀,便任命石亨去替代自己。就在奪門之變的前幾天,朱祁钰還召見石亨,說自己病了,讓他做好衛戍工作。結果石亨這人不地道,出門就和曹吉祥等人說朱祁钰快不行了,咱得抓緊迎立太上皇朱祁鎮了。
也就是說,其實石亨在這個時候已經掌管宮禁了,最起碼他可以隨意出入宮中。
當這一千家丁挺近皇宮的時候,城門官看到領頭人是石亨,也就不再說什麽了,直接放行。後來他們撞破南宮,迎回朱祁鎮,在走到東華門的時候,皇城守衛也僅是象征性的做下攔截,待朱祁鎮報出自己的名號,守衛也不再管了,無論是皇上還是太上皇,這哪是守衛惹得起的。
那麽,當時的朝廷重臣于謙又在做什麽呢?
作爲兵部尚書,于謙其實對各種人員調動非常敏感,兵部下的各路諜報網,時刻監視著大明王朝的一舉一動,對于石亨、徐有貞等人的活動,于謙其實是知道的。
奪門之役,徐石密謀,左右悉知,而以報謙。時重兵在握,滅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爲動,聽英宗複辟。……公蓋可以無死,而顧一死保全社稷也。
也就是說,徐有貞、石亨等人密謀此事的時候,于謙就已經知道了,但是手握重兵的于謙並沒有行動,而是“放任”事情的發展,其實,即便是明英宗複辟後,于謙依然有實力滅掉他們。
但是,如果站在于謙的角度上,我們就會發現,這是一個死局。假如于謙進行了阻攔甚至鎮壓,其實他就變成大明的權臣了。
當朱祁鎮正在熱鬧登基的時候,朱祁钰剛睡醒,聽外面這麽熱鬧,還以爲是于謙篡權了呢,知道事情真相後,返回龍榻繼續睡覺去了。
也就是說,大明王朝最有實力的于謙、朱祁钰都不管這事,誰還會管呢?皇位本來就要回到朱祁鎮一家了,事情就演變成了是在朱祁鎮還是在他兒子朱見深之間選擇誰的問題了。衆人又何必參與呢?
結語
奪門之變成功後,明英宗對有功之人進行了大肆封賞,多達三千多人。後來李賢就對朱祁鎮說,本來就是大位天定,何須用奪?當年那些所謂的有功之臣,不過是投機分子罷了。朱祁鎮感覺他說的很有道理,下诏以後禁止用“奪”,對于那些獲得封賞的三千多人全部革職,此舉大獲人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朝臣激烈鬥爭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