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 字 | 本文共4000字,閱讀約需6分鍾
- 聲明 | 本文由“魔斯媽媽育兒實錄”原創,喜歡我,請點擊“關注”
家有二寶,打打鬧鬧是常有的事情。家庭中孩子無休無止的打鬧,每天都像生活在戰場中,很多父母都爲此煩惱不已。但是仔細分析,往往孩子無休止的吵鬧,來自于父母總是不能妥善的處理每一次的矛盾。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一味的要求大寶讓著小寶,或者男孩必須讓著女孩……
以下內容來自我接觸到的一個真實案例分享。一顆糖引發了一對雙胞胎之間的戰爭,那我們看看媽媽是如何通過看見孩子、肯定孩子、清晰溝通的先後秩序,來有效的化解矛盾的。
晚上,朋友家前後出生相差1分鍾、快8歲的龍鳳胎兄妹,因爲一盒糖翻臉了。一開始,哥哥叫妹妹陪他一起下象棋。妹妹說,讓兩個車就陪他下。哥哥不樂意地說:“我可以讓你兩個馬,或者兩個炮,但是兩個車不能讓。”
妹妹依然不依不饒。哥哥很不高興地嘀咕了一句“你總是這樣”,只好拿掉兩個車放在一邊。一絲不高興的情緒已經在哥哥心中産生。媽媽看在眼裏,但也不好直接幹涉。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父母首先應該 尊重。
棋還沒走幾步,妹妹掏了掏口袋,站起來說:“咦,我的糖呢?”哥哥趕緊從口袋裏掏出一瓶糖來說:“我在廁所門口撿到了,還給你!”
妹妹拿過糖,立刻指責哥哥:“你偷吃了我的糖!”哥哥著急解釋:“我沒有,我只是撿到了,我沒有吃你的糖!”
“我不信,你一定是偷吃了!”妹妹不依不饒。哥哥氣呼呼地把棋子往茶幾上一扔,吼叫著:“我沒有!我沒有!我沒有!你總是冤枉我,你都冤枉我100次了!”
緊接著,哥哥起身沖向自己房間,“砰”的一聲關上房門,接著是反鎖房門的聲音。接下來的幾秒,家裏異常安靜。
女兒,還一臉委屈地站在原地。
爸爸准備走向兒子房前敲門,媽媽攔住了他。
剛剛哥哥怒吼出“你總是這樣!”和“你都冤枉我100次了!”,媽媽認識到兒子已經有了很強的情緒積累。這個時候貿然去解決問題,並不是很好的方式。爸爸很想兩邊都教育一下,讓他們各自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避免以後再次吵架。但是很顯然,在這樣的情緒之下,說教只會讓孩子的心門更加關閉。
于是媽媽就開始了下面這樣的一番溝通。
媽媽認爲:哥哥和妹妹,應該先解決妹妹的問題。因爲她是引發矛盾的根源。而且平時兩個孩子相處,妹妹確實更加任性和強勢,哥哥一直是忍讓的狀態。(畫外音:溝通講究先後順序、解決問題要分清主次。只有先讓妹妹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哥哥的問題。)
理清處理問題的次序之後,媽媽抱著妹妹坐下(畫外音:即便有錯,也要充分尊重),對她說:“我知道,糖不見了,你很著急是不是?因爲哥哥經常很快吃完了自己的糖,然後又來要妹妹的糖,是不是?哥哥撿到你的糖,沒有馬上還給你,你是擔心哥哥把你的糖藏起來,想把它們都吃掉,是不是?”
女兒噘著小嘴,點點頭說:“他都偷吃我的糖好多次了!”
媽媽立馬肯定地說:“嗯,所以你覺得這次也是他把糖藏起來的,你很著急對嗎?你剛才那麽大聲,是爲了向哥哥求證他到底有沒有吃你的糖,並不是跟哥哥生氣,是嗎?”(畫外音:孩子畢竟是一個尚不成熟的個體。很多時候,孩子不能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那作爲父母,有必要在溝通的時候 ,幫助孩子梳理他們的想法,讓孩子清晰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裏。)
“嗯,哥哥要吃糖,我也會給他的!”女兒小聲說。
媽媽立刻肯定女兒的動機:“嗯,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樂于分享的好孩子。很多次我都看到你把零食分給哥哥吃,這很棒啊!”(畫外音: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動機、做得好的地方進行肯定。)
“不過今天,其實你並不確定哥哥吃了你的糖,是吧?有時候,感覺和想法不一定是對的。但它會蒙上我們的眼睛,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向錯誤的方向。也許哥哥真的沒有吃呢!”
妹妹沒有吭聲。
媽媽繼續說:“媽媽看到,在你還不確定哥哥是否吃了你糖的時候,你就大聲指責哥哥,你這樣的方式,會讓哥哥很難過。”(畫外音:批評孩子,不能從身份層入手。上來就指責孩子自私、任性等等,會給孩子貼上錯誤的標簽。這樣不僅不利于孩子改正錯誤,還容易造成孩子的自信心不足。正確的做法是:只描述客觀事實,從行爲層入手,指出孩子的問題。這一點,媽媽做的很好。)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沒有拿哥哥的東西,哥哥大聲指責你,你會不會很難過呢?”(畫外音: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
女兒低著頭不說話。
這時,媽媽提出建議:“媽媽覺得,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不用指責和懷疑的語氣。既然你是一個願意和哥哥分享食物的好孩子,爲什麽不讓哥哥知道,妹妹是願意拿糖給他吃的呢?”(畫外音:任何教育最後都必須落腳到積極、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方法引導上來。)
妹妹點點頭。
接著,媽媽開始跟妹妹溝通哥哥平時對她的包容,讓她更能看到哥哥的好。“你每次叫哥哥聽你的,你才跟哥哥一起玩,你猜哥哥爲什麽總會讓著你?因爲哥哥愛你,他不想你不高興。讓了你,他自己不高興,但是哥哥甯可讓自己不高興,也不會讓你不高興,哥哥愛你多于過愛他自己。”(畫外音:解決孩子間的矛盾,一定要構建孩子間的情感連接。)
看到妹妹沒有抵觸心理,媽媽繼續問:“我想知道,現在哥哥不高興了,你能高興得起來嗎?”
妹妹沮喪地說:“我也不高興了!”
媽媽接話:“對啊,我們一起玩就是爲了開心,那爲什麽要玩得大家都不開心了呢?我們這麽聰明,是不是可以想出一個辦法讓大家都覺得開心呢?比如今天下象棋,我們不強求哥哥一定要讓你那麽多,你也不那麽看重輸贏,只是享受跟哥哥一起玩的快樂,是不是會更好呢?(畫外音:孩子畢竟是孩子 ,領悟能力有限,所以父母給建議必須清晰而又明確。)
妹妹說:“好的。可是哥哥已經生氣了怎麽辦呢?要不我去給哥哥道個歉吧。”
聽到妹妹主動說出道歉,媽媽豎起了大拇指。妹妹的想法梳理通順了,接下來要去處理哥哥的情緒了。
敲開哥哥的房門,小家夥正生著悶氣。媽媽摟過哥哥的肩,說:“媽媽知道,你心裏很委屈,妹妹一次又一次地冤枉了你。”(畫外音:溝通的前提就是共情。否則,溝通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哥哥氣憤地說:“她一直都這樣,從來都是,每天都要冤枉我一次!”
媽媽假裝也很委屈地說:“嗯,爸爸今天也冤枉我了。他說我東西總是亂丟放,可是桌子上的東西明明是你的,昨天沒有收拾。爸爸也經常這樣冤枉我,我也會很生氣啊,有時候都不想理他。兒子,你說媽媽該怎麽辦?”(畫外音: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再回歸到自己的問題上,更有利于找到解決方案。)
哥哥側過臉來看著我說:“真的嗎?那你就跟爸爸說啊,說不是你的錯!”
“我說了啊,可是爸爸不相信啊,我以後都不要理他了!”(畫外音:引入孩子的情緒和語言,更容易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哥哥沉默了幾秒說:“媽媽,我覺得你還是原諒爸爸吧,他是不知道,他不是故意要冤枉你的!”
媽媽故意說:“可我覺得他太壞了,總是冤枉我,總是惹我不高興,我想不到有什麽好的地方!”
哥哥開始幫爸爸解釋,不假思索的說了一堆爸爸的好處:“爸爸做飯啊,給你削水果、按摩,爸爸還每天都送你上班……
媽媽顯得若有所思,然後說:“嗯,你說得對。兒子真棒,知道站在別人的角度替別人去思考。今天妹妹也冤枉你了,我覺得她也不是故意的,她只是擔心你另有目的。妹妹一直以來是很樂意跟你分享零食,也有很多對你好的地方。”(畫外音:把孩子的覺悟捧在一個高度,他便會自我印射是那樣的人。也就能更好的處理好自己的問題。)
哥哥沒有回應。
媽媽繼續說:“我知道你是一個非常寬容的孩子。我看到平時和妹妹玩,經常都是你讓著妹妹;和妹妹一起出門,每次都主動幫妹妹背包包。你很愛妹妹的。妹妹也很愛你的,她看到你不開心了,現在也很難過,剛才跟我說想來和你道歉呢。”(畫外音:表揚孩子、教育孩子,要從行爲層開始。陳述事實,比套話式的教育要更能打動孩子。)
哥哥想了想說:“我不生氣了。”
媽媽抱了抱哥哥,繼續說,“媽媽就知道你是一個寬容的男子漢。下次妹妹如果做錯事,你可以試著想想她好的地方,也可以把不開心告訴媽媽。但是盡量不要反鎖房門,生悶氣、或者傷害別人傷害自己,好嗎?”
哥哥點點頭。也許孩子的情緒還需要消化,但我想個中的道理,哥哥應該明白了。
不一會兒,晚飯時間到了。爸爸已經把飯菜都端了上來。妹妹顯然已經完全沒有情緒了。很開心的坐在飯桌前吃飯。哥哥也徑自走到餐桌前坐下。妹妹看向哥哥,拿起碗筷,夾了一塊雞肉,放到哥哥碗裏。
哇,這是妹妹在向哥哥表示歉意嗎?媽媽頓時露出老母親般欣慰的笑容。
哥哥顯得有些不好意思。吃完雞肉,又給爸爸媽媽夾了兩塊雞肉。
這時候媽媽更開心了,摟住哥哥的頭,狠狠的親了一口!
哥哥笑著說:“我終于知道爲什麽做性格測試,我是老虎型,妹妹是考拉型了!”
“爲什麽?”爸爸媽媽和妹妹三個人異口同聲地問道。
哥哥笑著模仿妹妹的聲音說:“因爲我是孫悟空,妹妹是唐僧。唐僧是專治孫悟空的,總是念緊箍咒,妹妹的緊箍咒就是:我—不—跟—你—玩—了!”
聽到哥哥的話,一家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結束寄語
再小的孩子都渴望被尊重,被爸爸媽媽看見和關注。很多父母在孩子發生爭執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這經常導致哥哥習慣委屈和壓抑自己,來滿足妹妹的要求。而妹妹變得越發任性。所以家中的沖突不僅不會停止,反而會因爲壓抑,爆發的時候來得更爲猛烈。
一顆糖引發的風波,讓我們有機會跳出以往的模式,看到這一雙兒女行爲背後需要關注和引導的地方。 當媽媽跟兩個孩子輪番進行完肯定的溝通和引導後,妹妹主動給哥哥夾菜,而哥哥也可以釋然的開起玩笑。這讓我們明白:化解孩子之間的沖突,原來可以不用你哭我鬧、你吼我叫,也可以充滿愛的流動和溫暖。
國家隊出手了!語文書改了,考綱改了,意欲何爲?
心靈的感冒,青春期孩子叛逆、抑郁,如何解決?
我是#魔斯媽媽育兒實錄#,倆寶媽,熱愛寫作、熱愛分享,喜歡曆史、喜歡旅行。財務金融領域混迹多年,後因孩子投身教育領域。從賣方研究寫行研報告到創建魔斯英語品牌開設30多家校區,再到跟寶爸寶媽們一起探索育兒心得,我一直在跟隨心的方向前行。感謝孩子,讓我擁有不斷成長的動力!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轉發!歡迎交流任何有關育兒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