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醫養生 收獲健康快樂 ――淺談中醫養生的原理和方法
何謂養生?養生是指保養、調養和頤養生命,以期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目的。養生是個永恒的課題,過去曾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關心的問題;現在隨著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可能是看病貴、看病難的現狀,使養生問題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心和重視。人們需要健康,只是不能輕信張悟本之類《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那種愚弄百姓的養生方法,人們需要科學易行的養生方法!
一、 指導養生的方法――中醫更勝一籌
目前,指導養生有兩大基本方法,即西醫和中醫的方法。究竟哪一種方法更適宜指導養生呢?下面通過中西醫主要區別的列表來作比較分析:
通過以上中西醫主要區別可以看出:
1.西醫和中醫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治病救人的醫療技術。
2.西醫和中醫的主要區別是:
①西醫發展迅速,科室設置齊全,擁有種類齊全的現代化醫療設施和治療藥物,能救治各類疑難雜症,而且對症治療見效快;其不足的是它屬殺傷性治療,往往治標不治本,而且藥物有一定的抗藥性和副作用,治療費用也相對比較大,所以西醫更適合重症和急症病人的治療。
②中醫曆史悠久,尤其近年得到長足發展,基本上采用天然藥物,擅長調理,盡管見效較慢,但療效持久,抗藥性和副作用不明顯,而且治療費用也相對較小,可見中醫更適合慢性病以及重症和急症病人的康複治療。
3.結論:中醫比西醫更適合指導日常養生。
中醫強調“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以及“食藥一體,膳藥同功”等理念,倡導食物是治療未病之病和將病之病的最好藥物,達到寓養生健康于日常合理飲食之中的效果。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科學易行的養生方法。
另外,順便要說的是:長期以來始終有少數人,甚至包括一些名人說中醫不是科學,是僞科學,說它沒有象西醫一樣的實驗基礎,不能建立精確定量的數字化治療模式,沒有可重複性,甚至將它歸爲風水、星相算命一類的方術,認爲只有少數現代科學知識比較缺乏的人才會選擇中醫。客觀地講,如果
按照牛頓定律那一類的科學標准來衡量中醫,那說中醫不是科學是不足爲怪的。因爲科學是分科之學,我們不能狹隘地限定世界上的科學只有牛頓定律那一類科學。我們認爲,西醫是一門偏向技術類的科學,中醫則是一門偏向藝術類的科學,但絕對是一門科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中醫在幾千年的曆史發展中,不僅沒有湮沒,而且不斷得到發展提高,並治好無數病人的客觀事實就是最好的佐證。
二. 中醫養生的原理――陰陽五行理論
爲了更好地指導養生,我們應對中醫診治疾病、調養身體的基本原理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中醫認爲人的各髒腑組織器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是以五髒爲中心,通過經絡的接洽,將六腑、五官、五表、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有機地連接,構成一個表裏相聯、高低溝通、和諧共濟、井然有序的整體,並且通過精、氣、血、津液等的作用來完成機體同一的性能運動。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依靠各髒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則又要靠髒腑組織之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即所謂的相生相克,才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平衡。人之所以生這樣或那樣的疾病,是因爲體內陰陽失衡所造成的。辨證論治是中醫的治療大法,醫生給人看病或養生調理,其根本目的都是細心分析陰陽的失衡點,通過調理使身體歸于陰陽平衡。
爲直觀地理解五髒的概念、功能以及與五行、陰陽、六腑、五官、五表、五味、五情、五色、五季等的對應關系,特將有關內容列表如下:
現對表列的有關內容作如下簡要說明:
1.中醫五髒的概念
中醫講的五髒,是指肝、心、脾、肺、腎五個器官,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血,提供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這裏需要指出的是:中醫學裏的五髒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雖與現代醫學裏的髒器名稱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2.五髒的功能界定
中醫對五髒的功能界定爲“肝藏血,心主血,脾統血,肺主氣,腎藏精”。即肝有調節血量和精神情志的功能;心有推動血液循環,主持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的功能;脾有運化水谷,輸布精微以及統攝血液循行的功能;肺有主司呼吸,協助心髒推動血行的功能;腎有藏精生髓,生殖發育,主持水液代謝等功能。
3.五髒與五行的關系
中國傳統的位理五行說認爲世界大宇宙的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而成。中醫認爲人體是個小宇宙,也是由這五種物質組成,並將五行與人體的五髒相互聯系,對應爲:“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腎”。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和克的平衡關系。生指的是相互滋生、助長和促進,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克則是指相互克制、制約、抑制的意思,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相克的關系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于解釋五髒之間的關系、髒腑間的病理影響以及相應的診斷和治療。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動態平衡,才能維持人體健康。
4.五髒與陰陽的關系
中醫的五髒陰陽是根據五髒在人體內具體部位和生理功能等來確定的,認爲“心爲陽中之陽,肺爲陽中之陰;肝爲陰中之陽,腎爲陰中之陰,脾爲陰中之至陰”,即“肝爲少陽,心爲陽,脾爲中,肺爲少陰,腎爲陰”。中醫認爲:“陰陽協調,則身體健康;陰陽失調,則百病叢生”。即人體的陰陽處于平衡時,我們的身體就健康;一旦陰陽平衡遭到破壞,就會引發各種疾病。
5.五髒與六腑的關系
中醫講的六腑,是指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注:三焦是上、中、下焦的合稱,主要疏導人體水液運行代謝。上焦指橫膈膜以上部份;中焦爲橫膈膜以下、肚臍以上位置;而下焦則是肚臍以下部份。)六腑多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五髒與六腑的對應關系是:“肝對應膽,心對應小腸,脾對應胃,肺對應大腸,腎對應膀胱”。
6.五髒與五官的關系
中醫講的五官,是指目、舌、口、鼻、耳。五髒與五官的對應關系爲:“肝開竅于目,心開竅于舌,脾開竅于口,肺開竅于鼻,腎開竅于耳”。即五官是五髒的外候,凡五官之病,中醫不僅治五官,更兼治五髒。肝若有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黃,眼澀,畏光,流淚;脾若有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幹裂;肺若有病,會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若有病,舌尖紅,或舌頭轉動不靈,吐字不清;腎若有病,耳中蟬鳴,或癢,或背,或聾。
7.五髒與五表的關系
中醫講的五表,是指爪(指甲)、面(顔面)、唇(嘴唇)、毛(皮膚)、發(頭發)。五髒與五表的對應關系爲:“肝對應爪,心對應面,脾對應唇,肺對應毛,腎對應發”。即五表是五官的外應,中醫會根據五表的症狀診治五髒。例如:肝血不足,指甲缺少血液滋養,則指甲就會黯淡無光;只有心氣旺盛,心血充盈,面部才會紅潤光澤。只有脾氣足,口唇才會紅潤豐滿;若肺功能失常日久,則肌膚幹燥,面容憔悴而蒼白。只有腎精充盈,腎氣旺盛,頭發才又黑又亮。
8.五髒與五情的關系
中醫講的五情,是指怒、喜、憂、悲、恐。五髒與五情的對應關系爲:“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于氣。”講得很絕。即五情會影響五髒;同時,也可利用五行生克關系,減少五情對五髒傷害:“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等,即運用五行相克關系來調整情志,從而治療精神性病症。
9.五髒與五味的關系
中醫講的五味,是指酸、苦、甘、辛、鹹。五髒與五味的對應關系爲:“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即食物的酸味與肝相應,有增強肝髒的功能;苦味與心相應,可增強心的功能;甘味與脾相應,可增強脾的功能;辛味與肺相應,可增強肺的功能;鹹味與腎相應,可增強腎的功能。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在選擇食物時,必須五味調和,這樣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過偏,會引起疾病的發生。例如:鹹味過多很容易造成腎氣過盛而克制心氣。
10.五髒與五色的關系
中醫講的五色,是指綠、紅、黃、白、黑。五髒與五色的對應關系爲:“綠色主肝,紅色主心,黃色主脾,白色主肺,黑色主腎”,即五種顔色的食物,各入不同的髒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以豆爲例,綠豆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入肝經爲木性;紅豆有補血、利尿、促進心髒活動的功效,入心經爲火性;黃豆益氣補脾,入脾經爲土性;白豆含有較多的鈣質,入肺經屬金性;黑豆治消脹,下氣,性寒,入腎經屬水性。
11.五髒與五季的關系
中醫講的五季,是指春、夏、長夏、秋、冬(傳統中醫學理論將一年分五季,即在夏末秋初劃分出一個月爲“長夏”季節)。五髒與五季的對應關系爲:“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即春季應重視補肝,夏季應重視養心,長夏應重視補脾,秋季應重視養肺,冬季應重視補腎。例如春天萬物生發,肝氣內應,養生之道在于以養肝爲主,可適量多吃一些黃瓜、菠菜等綠色蔬菜和瓜果。
我們在調養五髒時,既可以單獨利用五髒與五味、五色、五季等單因素進行調養,更可以綜合利用五味、五色、五季等多因素同時進行綜合調養,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調養效果。例如肝血虛的人,春季可適量多吃些黃瓜、菠菜等綠色蔬菜和瓜果,如做涼菜時,適量放些醋;而肝氣太旺,脾氣不好,常愛生氣的人,則應少吃酸味等。
三. 不同體質的養生――區分九種體質
中醫研究發現,每個人身體的陰陽是千變萬化各不相同的,並始終處于一種消長變化的動態過程中。若要按照人體的陰陽進行養生調理,從理論上講是十分科學的,但非常麻煩,並須有專業醫生指導。爲了簡化養生,專家們根據陰陽理論,總結了按人的體質進行養生調理的方法:因爲人的體質種類不多,且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若我們明確自己體質類型後,就可以按照專家們事先精心制定的調養方法(包括飲食調理和運動調理等),自己在家進行養生調理。這樣,不僅使調養措施更具有針對性,而且養生效果也事半功倍。
現將九種體質的特征、表現、調養方法等介紹如下:
1、平和體質(精力充沛,健康樂觀型)
健康體質,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32.75%。
總體特征: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體形勻稱健壯。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隨和開朗。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重點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年齡越大,平和體質的人越少。
調養方式:應采取中庸之道,飲食有節制,不要常吃過冷過熱或不幹淨的食物,粗細糧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雜糧、蔬菜瓜果,少食過于油膩及辛辣之物。
運動上,年輕人可選擇一些強度大的運動,例如跑步、打球;老年人則可適當散步、打太極拳等。
2、氣虛體質(氣短少力,容易疲乏型)
偏頗體質之一,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12.71%。
總體特征: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心理特征: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比較膽小,不愛冒險。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髒下垂比如胃下垂等病;病後康複緩慢。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重點人群:可能與低氣壓、低氣溫有關;長期從事體力勞動以及學生容易氣虛。
調養方式:多吃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雞肉、泥鳅、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蘿蔔等。
以柔緩運動,散步、打太極拳等爲主,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忌用猛力和長久憋氣。平時可按摩足三裏穴。
3、陽虛體質(手腳發涼,身體怕冷型)
偏頗體質之一,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7.9%。
總體特征: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水腫、腹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重點人群:先天禀賦,和父母有關;長期服用抗生素、激素、清熱解毒中藥以及長期偏嗜寒涼食物會形成這種體質;女性明顯多于男性。
調養方式:平時可多食牛、羊、狗肉、鳝魚、韭菜、蔥、姜、蒜、花椒、辣椒、胡椒等溫陽之品,少食黃瓜、藕、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涼食物,少飲綠茶,少喝涼開水、少吃冷飲。
秋冬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以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季避免吹空調電扇。
可做一些舒緩柔和的運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自行按摩氣海、足三裏、湧泉等穴位,或經常灸足三裏、關元,可適當洗桑拿、溫泉浴。
多與別人交談,避免消沉;平時多聽一些激揚、高亢、豪邁的音樂。
4、陰虛體質(手心發熱,陰虛火旺型)
偏頗體質之一,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8.89%。
總體特征: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體形偏瘦。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幹,鼻微幹,喜冷飲,大便幹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病傾向:易患咳嗽、幹燥綜合征、甲亢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重點人群:在多風、幹燥、強紫外線輻射的地區容易産生這種體質的人;多見于學生及年輕人,這也與他們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食物或嗜好煙酒以及生活壓力增加有關。
調養方式: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比如瘦豬肉、鴨肉、龜、鼈、綠豆、冬瓜、芝麻、百合、銀耳以及水果等甘涼滋潤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蔥、蒜、葵花子等性溫燥烈的食物。
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時間。避免熬夜、劇烈運動和在高溫酷暑下工作。宜節制房事。
只適合做中小強度、間斷性的身體鍛煉,可選擇太極拳、太極劍、氣功等項目。鍛煉時要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不適合洗桑拿。
平時宜克制情緒,遇事要冷靜,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可以用練書法、下棋來怡情悅性,用旅遊來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時多聽一些曲調舒緩、輕柔、抒情的音樂,防止惱怒。
5、痰濕體質(身體肥胖,大腹便便型)
偏頗體質之一,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6.28%。
總體特征: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易眩暈,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于忍耐。
發病傾向:易患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等疾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重點人群:該體質的人多是單位領導,生活安逸的中老年人,男性多。喜歡吃甜膩的食物,不愛運動愛睡覺。
調養方式:飲食應以清淡爲主,可多食冬瓜等,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膩的食物。可多食蔥、蒜、海藻、海帶、冬瓜、蘿蔔、金橘、芥末等食物。
平時多進行戶外活動。衣著應透氣散濕,經常曬太陽或進行日光浴。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運動鍛煉。
6、濕熱體質(面色油膩,長痘長瘡型)
偏頗體質之一,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9.88%。
總體特征: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幹,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征:容易心煩急躁發怒。
發病傾向:易患瘡疖、黃疸、熱淋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重點人群:地處高溫多雨,常吃熱量大的飲食容易産生這類體質。喜歡吃煎炸燒烤等食物或嗜好煙酒的年輕人,加上生活壓力增加,也是該體質的主要人群,還多見于學生和商業服務人員。
調養方式:飲食以清淡爲主,可多食赤小豆、綠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黃瓜、冬瓜、西瓜、藕等甘寒的食物。少食辛溫助熱的食物。應戒除煙酒。
不要熬夜、過于勞累。盛夏暑濕較重的季節,減少戶外活動。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煉,如中長跑、遊泳、爬山、各種球類、武術等。
7、血瘀體質(面色晦暗,臉上長斑型)
偏頗體質之一,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7.95%。
總體特征: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胖瘦均見。
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脈澀。
心理特征:易煩,健忘。
發病傾向:易患出血、中風、冠心病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
重點人群:南方人、腦力工作者,女性多見。
調養方式:可多食黑豆、海藻、海帶、紫菜、蘿蔔、胡蘿蔔、葡萄、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醋、玫瑰花、綠茶等具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豬肉等滋膩之品。
保持足夠的睡眠,但不可過于安逸。可進行一些有助于促進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如太極拳、太極劍、舞蹈、步行等。
保健按摩可使經絡暢通,達到緩解疼痛、穩定情緒、增強人體功能的作用。
血瘀體質的人在運動時如出現胸悶、呼吸困難、脈搏顯著加快等不適症狀,應去醫院檢查。
8、氣郁體質(多愁善感,郁郁不樂型)
偏頗體質之一,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8.73%。
總體特征: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郁、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形體瘦者爲多。
常見表現: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發病傾向:易患失眠、抑郁症、神經官能症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重點人群:年輕人居多,而且女性明顯多于男性。
調養方式:多吃小麥、蒿子杆、黃花菜、蔥、蒜、海帶、海藻、蘿蔔、金橘、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氣、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睡前避免飲茶、咖啡等提神醒腦的飲料。
盡量增加戶外活動,可堅持較大量的運動鍛煉,如跑步、登山、遊泳、武術等。另外,要多參加集體性的運動,解除自我封閉狀態。多結交朋友,及時向朋友傾訴不良情緒。
9、特禀體質(容易過敏,噴嚏流淚型)
偏頗體質之一,這類人約占人群總數的4.91%。
總體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爲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禀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隨禀質不同情況各異。
發病傾向:凡是遺傳性疾病者多與親代有相同疾病,或缺陷。比如出現藥物過敏、花粉症、哮喘等過敏性疾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重點人群:多是遺傳所致。
調養方式: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氣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麥(含致敏物質荞麥熒光素)、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鯉魚、蝦、蟹、茄子、辣椒、酒、濃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發物及含致敏物質的食物。
居室宜通風良好。保持室內清潔,被褥、床單要經常洗曬,可防止對塵螨過敏。室內裝修後不宜立即搬進居住。春季減少室外活動時間,可防止對花粉過敏。不宜養寵物,起居應有規律,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避免情緒緊張。
四. 飲食養生的要點――注意十大平衡
民以食爲天,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吃。據統計數據顯示,一個人一生中,要往肚子裏塞進大約25200斤糧食,8500斤肉,10000斤蔬菜水果,2000多斤各類零食,100多斤調味品。飲食既能爲我們機體提供能量,同時不正確的飲食方法也會給我們機體帶來各種疾病。古人提倡“藥食同源,寓醫于食”。其實,食物是我們最好的藥物,食療是我們首選的醫療方式。
爲了做到既享受飲食的美味,又能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建議大家在飲食中注意做到以下十個平衡。
1、要注意飲食酸堿的平衡。
酸堿平衡是人體重要的平衡因素之一,對身體健康和各個器官的正常運行起著重要作用。健康人的體液應該呈弱堿性,PH值在7.35~7.45之間。當體液酸堿度[pH值]小于7.35時,稱體液酸化,酸性體質。科學證實:體液變酸、體質酸化與多種疾病密切相關,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然而人體內的酸堿平衡依賴于所攝入食物的酸堿性。
我們日常所攝入的食物可分爲兩大類,一類叫呈酸性食物,一類叫呈堿性食物。食物的酸堿性與食物本身的PH值無關,即味道酸的食物不一定是酸性食物,如山楂、西紅柿、醋等,吃起來是酸的,但這些食物其實是典型的堿性食物。食物的酸堿性,是以其吃到人體內,經過消化代謝,生成物質的酸堿性來確定的,生成物呈酸性的即爲酸性食物,生成物呈堿性的即爲堿性食物。
一般來講堿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等低熱量植物性食物;酸性食物包括多數動物類、澱粉類、甜食、油炸、奶油類以及精制加工類食物。例如:茶,尤其綠茶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呈堿性飲料,古人說:“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痛,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可見茶葉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肉類是呈酸性食物,古人說:“五畜適爲益,過則害非淺”,其量不能超過主食。
爲了做到飲食的酸堿平衡,請關注以下提示:
①從營養的角度來說,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的合理搭配是身體健康的保障,建議酸、堿性食物的具體比例爲20∶80。如果體質偏酸性,可多食用堿性食物,例如糙米、蔬菜、水果,另外海藻類食品也是很好的選擇。
②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都屬于堿性食物。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能夠爲身體增加養分。蔬菜中的大量纖維素還能夠使人體的消化功能得到改善,保持腸胃健康。所以,非常適合用它們來中和體內大量的酸性食物如肉類、澱粉類,幫助食物及時消化和排泄。
③含植物蛋白的種子,若能經過浸種、催芽、發芽直到形成芽苗,如黃豆芽、綠豆芽等,其酸性逐漸減少而堿性逐漸增多,最後形成足具堿性的食物。同時芽菜還是體內很好的清潔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④水果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因爲水果本身的組成非常單純,人們不需再耗費很多能量去消化。因此,在營養學上,常稱水果爲最佳的堿性食物,也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
⑤許多全谷類(糙米、糙米粉、黑面包、小麥胚芽等),與加工精制的谷類比較,其酸性明顯降低,因此盡可能多選用全谷類食物。
⑥肉類、乳酪制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于酸性食物,其所占的百分比應爲食物總量的20%左右。
若需了解常用食物的酸堿性,可查閱本文後面的附錄列表(一)。
2、要注意食物四性的平衡
中國人認爲食物有四性,即寒性、熱性、溫性、涼性食物。根據我國藥食同源的傳統理論,膳食寒熱溫涼四性應該平衡組合,如若忽視食物的性味隨意攝取,不但于身體無補,反而引起失衡,甚至有損健康。例如,我們吃海鮮的時候要搭配生姜,因爲海鮮是一個寒涼的食物,特別在吃螃蟹的時候如果搭配生姜就形成了一種平衡,如果你不吃生姜光吃螃蟹,你吃一會就得上廁所。另外,我們夏天喝綠豆湯,冬天吃涮羊肉,就是不同季節對食物四性平衡的考慮;我們春夏熱的時候要喝綠茶,到了秋冬冷的時候我們要喝紅茶,因爲紅茶是暖胃的,這些辯證思想已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層次和方面。
爲了做到食物四性的平衡,請關注以下提示:
①平性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且適宜于各種體質的人。
②溫性食物:除夏季適當少食用外,其它季節都可食用。體質虛弱、面色蒼白、體寒的人,應該選擇溫性食物;體質燥熱的人應少食溫性食物。
③涼性食物:夏季可經常食用,其它季節如要吃須配合溫性食物一起食用。熱性體質、容易上火的人,應多選擇一些涼性食物;體質虛寒的人對涼性食物應慎用。
④寒性食物:盡量少吃,如食用須和辣椒、花椒、生姜等溫熱性食物一起吃。
⑤中醫強調均衡、陰陽調和,所以體質偏熱的人要多吃寒涼性食物;體質偏寒的人,自然要多吃溫熱性食物。
⑥傳統營養學倡導“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態觀,強調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提倡我們多吃當地、當季、新鮮的食物,少吃人造的食品和藥物;
⑦未滿16虛歲的男孩和未滿14虛歲的女孩盡量不吃溫、熱性食物,否則易引起蹬被、盜汗、煩躁不安,重則感冒發燒。
若需了解各類常用食物的溫熱寒涼屬性,可查閱本文後面附錄的列表(二)。
3、要注意主食粗細的平衡。
我們的祖先有世間萬物米稱珍之語。人需要精氣神,“精”字的左邊是個米字;“氣”的繁體字,裏面也是個米字;“神”字的右邊是田,上面種莊稼,也是植物性食物;你不吃植物性食物,就沒有精,也沒有氣,更沒有神了。可見我們中華民族從生活實踐中認識到五谷雜糧是不可離的主食,現代人吃慣了精米白面,不妨讓粗糧重返餐桌,爲正確飲食爲健康加分。
雜食者美食也,廣食者營養也。我們中國人在飲食上一定要做到雜食和廣食,慷慨的大自然提供給我們人類可以食用的植物性食物有七大類,分別是谷類、豆類、薯類、真菌類、藻類、水果類、蔬菜類,可食用的動物性食物有六大類,分別是肉類、蛋類、奶類、禽類、魚類和甲殼類,在飲食的選擇上,不偏不廢廣泛攝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平衡膳食。李時珍說:米油(把小米熬成濃米湯,上面的一層膜)是窮人的人參湯,嬰兒食米油,百日則肥白。
4、要注意飲食五味的平衡。
食物有甘、酸、苦、辛、鹹五味,五味調和則相得益彰,五味失調就會使某一味的作用過偏,帶來弊端,故五味宜調和不可偏食。
下面以食鹽爲例,世界衛生組織要求我們每人每天攝鹽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現在好多人口重,這個口重是造成高血壓的重要原因。我國是南甜北鹹的飲食習慣,根據調查發現,北京的高血壓高于天津,天津高于上海,上海高于廣州,造成北京高血壓患病率是廣州的4.4倍,原因是什麽呢,就是北方人口重,食鹽的日常攝入量偏高所致。
世界範圍內的調查數據顯示,高血壓也與鹽的攝入量成正比,以人均每天攝鹽量統計,愛斯基摩人爲每天4克,高血壓患病率爲4%;美國人爲每天10克,患病率爲10%;中國人爲每天14克,患病率爲13%;北京人爲每天18克,高血壓患病率在全國名列前茅;日本北海道農民爲每天27克,高血壓患病率高達40%,爲世界之最。一般規律是攝鹽量越少,高血壓患病率越低。
5、就餐速度快與慢的平衡。
食宜細緩,不可粗速。現在爲什麽這麽多人肥胖,與吃飯快有關。如果你飯吃的比較慢,在咀嚼的過程中唾液裏面的澱粉酶就把澱粉給降解了,最後變成葡萄糖,越嚼越覺得甜,葡萄糖吸收後人的血糖就升高了,當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大腦就知道吃飽了。吃飯快的人他腦子還沒明白呢,全進去了,因人腦的反應是滯後的,所以就容易肥胖。吃飯一定不要吃的太快,我們要充分發揮牙齒的咀嚼作用,如果你食物不咀嚼細了就吞下去,胃的負擔就非常重,胃要分泌胃液消化它,這當然就傷害腸胃。我們古代有一個治療胃病的辦法,非常簡單,只是很多人做不到,就是每一口飯嚼50次再咽下去,如果真的嚼到50次,有胃病的人一個月的時間就會明顯好轉。我們的唾液有非常強的解毒功能,好多致癌物質在唾液裏只要擱30秒就失活,如果你吃飯能夠仔細的咀嚼,那就意味著用我們的行爲建立了第一道防線,就可以少生病了。
6、就餐時間和饑飽的平衡。
古人主張: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饑不可太饑,飽不可太飽。就是覺得饑餓了才吃飯;覺得渴了再喝水。這就是饑與飽的平衡原則。如果你中午吃了一頓到晚上還不覺得餓又吃了一頓,你就很容易發胖,填鴨就這麽填出來的。我們吃東西一定要有張有馳,如果中午這頓吃多了晚上就得少吃一點,至少在一天之內要保持一種平衡。我們中國人是經曆艱苦生活過來的,我們的機體有一個自我保護的方法,即垂體永遠記住長胖時的體重,所以長胖是很容易的,減肥是很困難的。減肥的好辦法就是走路,我國膳食指南要求每天走六千步,消耗掉多余的能量。老年人的就餐方式最好是:一日多餐,餐餐不飽,餓了就吃,吃的很少,這是羊吃草的飲食秘訣。
同時飲食時間要有規律,傳統的一日三餐制符合科學道理。現在有好多年輕人早上不吃早飯,說是忙,實際是懶。我們小時候都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現在年輕人晚睡晚起,然後不吃早飯,而不吃早飯是一個很重要的形成膽結石的誘因。
7、膳食溫度的冷熱平衡。
古人說: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就是說飲食過涼或過熱都對健康有損,應做到冷熱平衡,提出食宜暖的理念。現在好多小孩一到夏天就咳嗽,爲什麽呢,你吃了一肚子冰激淩,胃裏溫度比外邊低了30度,胃裏溫度一降下去,旁邊肺的溫度也跟著望下降,造成肺的毛細血管不擴張當然就咳嗽,所以我們古代有一句話叫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就是說熱別燙嘴,冷別涼牙,要控制好食物的溫度。這話講的非常有道理。
8、就餐前後的動靜平衡。
古人主張:食勿大言,饑不得大語。即食前和食中宜靜而專注,不可分心以至影響消化。再一個就是食前忌動,食後忌靜,要求就餐前後動靜平衡。我們有一句俗話叫百練不如一走,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9、進食量和活動量的平衡。
我們大腦是在血糖和激素的作用下調控我們的飲食和體重的,這個平衡極其准確。許多人多吃少動,當然造成肥胖。然而有些人吃了好多都不胖,有的人喝涼水都胖,這跟他的基礎代謝率有關系。現在不少人的吃喝已超出了美食這個階段,到了吃面子、吃排場、吃感覺的地步,不僅浪費驚人,而且危害健康。要記住,一個人一生所吃的食物總量是個常數,你現在猛吃、海喝,那當然會縮短壽命。正如俗話說的“常常登高座,漸漸入祠堂”,“天天多吃夜宵,就得少吃年夜飯”。要減肥,建議大家飯前喝湯,“飯前喝湯,苗條健康”,“飯後喝湯,越吃越胖”。
10、進食前後情緒的平衡。
有些高級飯店都播放輕音樂,讓你情緒松馳,多進食。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人除了大腦以外,還有一個腹腦,腹部神經系統的細胞量比大腦不少,大概有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當毒素進入我們胃腸道,腹腦會最先察覺,然後它就産生保護性反應――嘔吐或腹瀉,同時向大腦發出警告。你生氣了就會胃疼,這也是腹腦的保護性作用。所以我們在進食的過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的情緒,一定要把飯吃好,這對健康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五. 培育養生好習慣――堅持從我做起
我們除了應按照體質養生和飲食養生以外,還應養成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諸如每天睡好8小時,吃好一日三餐,尤其是要吃營養早餐,堅持多吃當地當季新鮮的蔬果等;同時還要杜絕大吃大喝、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健康要從每一天開始,只有做到每天健康,才能收獲一生健康。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
1、一定要睡好8小時覺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准。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良好的睡眠是最好的天然“營養劑”,充足的睡眠是腦細胞能量代謝的重要保障。睡覺對身體的修複作用,也是任何補品都不能替代的。睡眠給予人一種重要的“睡眠營養”,一般來說,成人需要的睡眠營養是8小時左右,但更重要的是取決于當夜的睡眠質量。青少年和兒童需求量略有增多,要多1個小時左右。晚上10時至11時是最佳入睡時間,睡眠由淺入深,深睡眠能夠消除疲勞,恢複體力。睡眠習慣不良、深睡眠時間太短,會使大腦無法解壓。人在夜間0-4時可以輕易獲得深睡眠,但深睡眠只占每天睡眠總量的15%左右。科學睡眠,時間要相對集中,就是要把睡眠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這個時間段最好是頭天晚上11點至第二天早晨六七點。
2、一定要吃好一日三餐
身體健康以及壽命長短,在很大程度上與飲食有關。
俗語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或者說是“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可是現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馬虎,中午對付,晚上大吃大喝,這是百病之根。早上這頓飯,等于吃補藥,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營養早餐必須具備以下四類食物:牛奶、豆漿、雞蛋或者肉,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假如只有兩類及以下食物的營養早餐,就屬于低質量早餐。現在我們中國人20%不吃早餐,50%—60%不會吃早餐,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還有晚飯不能吃的太飽,“晚飯少吃一口舒服一宿”是有道理的。
3、適當多吃植物性食物
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吃是十分重要的,研究世界長壽人的食譜,他們均具有鮮明的特點,按照現代營養學的解釋是:他們的膳食科學合理,主要攝入的是大量蔬菜水果,並以粗糧谷物爲主食,食譜雜而廣。世界長壽村的人們一代一代地傳承了喜歡清淡、素雅、新鮮的健康飲食習慣。
科學的飲食原則:多吃植物性的食物,一定要占70%—80%,動物性的食物只能占20%—30%。如果相反了,很多病就會伴隨而來:肥胖來了,糖尿病來了,痛風也來了。不能不吃蔬菜,不吃水果,現在尤其是孩子不吃蔬菜,很多人沒有吃水果的習慣,大家記住,一天兩到四種水果,三到五種蔬菜,綜合抗癌,保護心髒,這是21世紀營養新戰略。
4、營養過剩會使人中毒
節制飲食是養生的第二要素,營養過剩了一樣使人中毒。過度飲食尤其是30歲以後,不僅不會增加血氣,反而會增加身體中的垃圾負擔,還得靠消耗更多血氣來把垃圾清理掉。因爲五髒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理性而有效的控制。
一個人一天吃的東西是有規定的:一、二、三、四、五、六。一斤蔬菜;兩個水果;三勺清油(不要超過25克);四兩米飯或四個饅頭;五種優質高蛋白(肉、蛋、奶、魚、豆,但有量的規定:一兩肉,一個雞蛋,半斤到一斤牛奶,一塊豆腐或者一碗豆漿,);六杯水(飲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或者六克鹽。
5、抽煙酗酒是最壞習慣
國際上提出六種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煙,第二是酗酒,過量飲酒。一生吸煙的人,要少活20年到25年,吸一次煙,少活11分鍾。大清早一起床就抽煙,尤其危害大。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最後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少量飲酒還有好處,比如每天喝白酒一兩,喝葡萄酒尤其紅葡萄酒二兩,啤酒半斤到一斤。過多了以後傷害身體,不僅傷肝,而且傷腦,傷心,傷各個髒器。喝醉一次白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6、養心是養生的高境界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不生氣是養生的第三要素。健康的根本在心,心淨則身淨。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爲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爲養生最根本宗旨。心可以主控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爲先。
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說實話,很多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而是氣死的。有人總結出一個五心調神法:第一,心態平和;第二,心情快樂;第三,心地善良;第四,心胸開闊;第五,心靈純淨。世界上健康壽星的相同秘訣就是:性格開朗,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一輩子心平氣和。
7、堅持每天運動半小時
動靜平衡,有張有弛是養生的第四要素。控制嘴、多動腿,人就是“死在嘴上,懶在腿上”。不要天天想著吃什麽補陰,吃什麽壯陽。動生陽;靜生陰。陰爲陽之母,陽爲陰之用。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過量運動卻會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清、靜、空來達到。什麽東西都有個度,吃飯有個度,睡覺有個度,鍛練也有個度。不鍛煉不好,過度鍛煉也會降低免疫功能。每天鍛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鍛煉內容可以采取最簡單的辦法,走半個小時,光走路就行了,這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辦法。但是走也是有講究的,年輕人要快走,逐步快走,快到什麽程度,一分鍾要達到130步,心跳要達到一分鍾120次,才能達到鍛煉心髒的目的。達到130步、120次心跳,當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要有個逐步適應過程,你這樣堅持半年,你的心肺功能可以大大提高,提高30%到50%。
8、必須與家人搞好關系
有專家認爲,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的癌症50%來自家庭,這說明家庭很重要。另有報道說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孤獨比貧窮,更可怕,夫妻恩愛的人更長壽,夫妻健在的人更長壽,孤獨的人更容易出問題,容易短壽,這是普遍規律。
怎麽讓家庭和睦,這是一門學問。家庭和睦要做到:第一,要尊敬老人;第二要教育好子女;第三要處理好婆媳關系;第四,夫妻要恩愛,這是核心。夫妻恩愛要做到八互原則: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互勉、互讓、互諒。人都有個性,都有毛病,要經常提醒自己:算了,讓著她(他)吧,她(他)只要高興就行了。
另外研究發現:那些交友範圍非常廣泛的人的壽命也相應增長,平均增加多達7年。
9、不要把中藥當保健品
很多人認爲:西藥副作用大,而中藥則沒有副作用,許多藥品廣告也往往打出“本藥爲純中藥制劑’或“純天然中藥制劑”以此迎合人們的這種心理。其實,是藥三分毒,一般都會有副作用的,即使中藥大部分都是天然藥物,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只是中藥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藥要小一些罷了。例如清熱解毒的藥性都比較涼,對脾胃有影響,但可以通過相應藥物緩解其性能,以降低藥物的副作用。所以沒有病不要亂吃中藥,包括中成藥以及中藥成分的保健品。
另外,中藥還有一個忌口問題,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忌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曆來醫家對此十分重視,實踐證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10.盡量選擇宜居環境
環境對養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專家研究後得出結論:良好的生活環境,可以使人的壽命增加10—20年。蔥郁的草木、良好的氣候、清新的空氣、充足的氧氣、無汙染的水源、向陽通風的居所等都是長壽的因素。這就是爲什麽人在空氣清新的深山老林裏,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因爲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通過人在放松情況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從而滋潤孕養五髒六腑,使人重新煥發活力。還有重要的一點常人並不所知,就是人不僅僅是通過口鼻來呼吸,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們吸取著天地的精華。選擇住宅大小不是最重要的,大小只是量的問題。質的問題是:1)空氣要清潔;2)飲用水要清潔;3)環境要清靜;4)日照要充足。天人合一才是最高境界。
結束語:養生的重要原則是“潤物細無聲,王道無近功”,養生是個細活、慢活,它給你的幫助就像下毛毛雨一樣,慢慢的無聲無息地幫助你,別指望一兩天的養生就見效,它是王道,不是霸道,不會有近功,一定要堅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人登壽域。我們的先賢對養生有一個很好的總結和概括:你看不到它的功效,但是你收獲了健康快樂。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貫徹養生保健的理念,就會個人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
附錄:
一.常用食物的酸堿性屬表:
食物分類
食 物 名 稱
強酸性食物
豬肉、牛肉、雞肉、金槍魚、牡蛎、比目魚、薄腸、奶酪、花生、核桃、米、麥、面包、餅幹、糖、白糖、酒類、啤酒等
弱酸性食物
火腿、雞蛋、奶油、河魚、鳗魚、章魚、鱿魚、龍蝦、荞麥、豌豆、空心粉、炸豆腐、蔥、巧克力等
強堿性食物
茶、白菜、黃瓜、胡蘿蔔、菠菜、卷心菜、生菜、芋頭、海帶、西瓜、柑橘類、無花果、柿子、葡萄、葡萄幹、板栗、咖啡、葡萄酒等
弱堿性食物
大豆、綠豆、香菇、蘑菇、竹筍、馬鈴薯、油菜、南瓜、芹菜、洋蔥、茄子、蘿蔔、番薯、蓮藕、豆腐、牛奶、蘋果、梨、香蕉、櫻桃等
二.常用食物的溫熱寒涼屬性表:
(1)谷類食物:
食物屬性
食 物 名 稱
溫性食物
糯米、黑米、精白面、西米、高粱
平性食物
大米、玉米、燕麥、青稞、米糠、黃豆、白豆、黑豆、赤豆、豌豆、扁豆、蠶豆、花生、芝麻、紅薯
涼性食物
小麥、大麥、荞麥、粟米、綠豆、薏苡仁
(2)肉類食物:
食物屬性
食 物 名 稱
溫性食物
黃牛肉、羊肉、狗肉、鹿肉、貓肉、雞肉、帶魚、鳗魚、蝦、毛蚶、淡菜、海參、鲢魚、鳊魚、鲶魚、刀魚、黃鳝、麻雀、羊奶
平性食物
豬肉、驢肉、鵝肉、鴿肉、鹌鹑、蛇肉、黃魚、烏賊、鲳魚、鲨魚、鲈魚、海參、魚翅、鲥魚、鲫魚、鯉魚、青魚、銀魚、泥鳅、甲魚、龜肉、阿膠、人奶、牛奶、酸牛奶、雞蛋
涼性食物
水牛肉、兔肉、鴨肉、蛙肉、鮑魚、鮰魚、馬奶
寒性食物
馬肉、螃蟹、黑魚、蚌肉、螺蛳、田螺、章魚、蛏子、海蜇、牡蛎、蛤蜊、鴨蛋
(3)果類食物:
食物屬性
食 物 名 稱
熱性食物
榴連、黑棗
溫性食物
櫻桃、桃子、石榴、金橘、楊梅、杏子、荔枝、龍眼、山楂、烏梅、釋迦、紅毛丹、木瓜、佛手、紅棗、椰子肉、槟榔、松子、核桃
平性食物
葡萄、李子、梅子、菠蘿、蓮霧、藍莓、檸檬、花紅、木瓜、菠蘿蜜、橄榄、板栗、花生、芡實、白果、葵花子、南瓜子、榛子、香榧子、甘蔗、椰子汁
涼性食物
蘋果、梨、柑橘、橙子、草莓、枇杷、楊桃、火龍果、芒果、山竹、蓮芯、菱、羅漢果
寒性食物
西瓜、甜瓜、哈密瓜、柚子、葡萄柚、香蕉、猕猴桃、無花果、柿子、桑葚
(4)菜類食物:
食物屬性
食 物 名 稱
熱性食物
辣椒
溫性食物
荠菜、香菜、雪裏蕻、柿子椒、韭菜、洋蔥、蔥、大蒜(蒜苗、蒜苔)、香椿頭、生姜、南瓜、金瓜
平性食物
青菜、白菜、包菜、大頭菜、茼蒿、葫蘆、豇豆、蘿蔔、胡蘿蔔、土豆、芋頭、山藥、洋生姜、豆豉、黑木耳、香菇、平菇、猴頭菇
涼性食物
芹菜、菠菜、花菜、生菜、油菜、苋菜、馬蘭頭、西紅柿、黃瓜、冬瓜、絲瓜、茄子、茭白、莴筍、蘆筍、蘆蒿、紫角葉、綠豆芽、黃豆芽、金針菜、枸杞頭、百合、藕、蘑菇、金針菇、豆腐
寒性食物
蕹菜、香椿、竹筍、慈姑、魔芋、苦瓜、荸荠、草菇、菱肉、海帶、紫菜、海藻、莼菜、發菜
(5)其它食物:
食物屬性
食 物 名 稱
熱性食物
胡椒、肉桂、白酒
溫性食物
冬蟲夏草、人參、黃酒、葡萄酒、啤酒、米酒、醋、紅茶、咖啡、紅糖、生姜、花椒、茴香、炒幹果
平性食物
白糖、冰糖、豆漿、枸杞子、靈芝、銀耳、燕窩、玉米須、黃精、天麻、黨參、茯苓、幹草、雞內金、酸棗仁、菜油、麻油、花生油、豆油、麥芽糖
涼性食物
西洋參、蜂蜜、蜂王漿、綠茶、菊花、決明子、薄荷、胖大海
寒性食物
金銀花、苦瓜茶、苦丁茶、蘆根、醬油、面醬、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