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醫養生與保健
Health care and health
(一)中醫治未病
中醫治未病思想涵蓋健康與疾病的全程。治未病指通過情志、飲食、起居、運動、中草藥等多種措施或療法,調養體質,調理身體陰陽氣血等平衡,以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使人少生病、不生病,得病能盡快痊愈,痊愈後少複發,即“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複”。
“未病先防”是指通過各種方法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既病防變”是指生病了就要及時治療,既要預測到疾病可能的發展方向,還要采取相應措施,防止疾病的發展及傳變。
“瘥後防複”則是指疾病初愈,正氣尚虛,機體功能還沒有完全恢複之時,做好疾病後期的治療與調理,鞏固療效,注意調攝,以防止疾病複發。
(二)中醫保健五要穴
中醫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陰交、足三裏、湧泉、關元。
1.膻中。位于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刺激該穴能理氣活血通絡、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尤其是可有效治療各類“氣”病,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等。
2.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內側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刺激該穴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只要是婦科病(如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等)、腳底腫脹、手腳冰冷等,皆有效。孕婦應避免刺激該穴,可引起流産。
3.足三裏。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距胫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足三裏號稱“人體保健第一要穴”,刺激該穴能預防和減輕很多常見病,如胃十二指腸漬瘍、急性胃炎、胃下垂、嘔吐、呃逆、嗳氣、腸炎、瘌疾、便秘、肝炎、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並對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很明顯。
4.湧泉。位于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經常按摩此穴,可使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對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風、高血壓、癫痫、女子不孕、月經不調、怕冷、陽痿、遺精、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均有療效。
5.關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經常按摩該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對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如婦科白帶病、痛經、各種婦科炎症,以及男科的陽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
(三)中醫理療常用方法
1.刮痧
(1)刮痧是通過刮痧板,蘸取一定的介質(刮痧油、凡士林等)後,在體表進行反複刮動、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痧”,從而達到活血舒筋、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之功效。
(2)刮痧現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領域,對功能性的疾病和症狀,如局部酸痛無力、頭暈頭痛、煩躁發熱、胸悶呼吸不順等,有明顯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3)刮痧時要背風,刮痧後3小時內不能洗澡,避免風寒濕邪入侵體內。刮痧後應喝些溫開水,可補充刮痧時消耗的水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利于排毒。
(4)正處在妊娠和月經期的婦女,有危重病症、嚴重的皮膚病、出血傾向疾病或年老體弱者不宜刮痧。
2.拔罐
(1)拔罐是以罐爲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産生負壓,使之吸附于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拔罐的方法包括留罐、走罐、閃罐、刺絡拔罐等。
(2)拔罐時應選擇空氣清新、流通的室內,夏季避免風扇直吹,冬季做好室內保暖;施術者雙手以及受術者拔罐部位均應清潔幹淨,拔罐用具必需常規消毒;拔罐後3小時內不宜洗澡。
(3)過飽、過饑、大汗、大渴、酒醉和過勞後不宜拔罐;患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症、白血病、過敏性紫癜等,以及患有嚴重心、肝、腎髒疾病者,高熱抽搐者不宜拔罐;腰骶部、乳房、皮膚過敏、五官、前後二陰以及妊娠婦女的下腹部等部位是不宜拔罐的。
3.艾灸
(1)艾灸是以艾絨爲主要灸材,燒灼或溫熨體表一定部位,通過溫通經絡,調和氣血,調整髒腑功能,扶正祛邪,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方法。
(2)艾灸時所用的材料有艾炷和艾條。艾炷灸有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方法,間接灸包括隔蒜灸、隔姜灸和隔鹽灸等。艾條灸包括溫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
(3)艾灸後皮膚出現水泡,體積小者可以不處理,體積大的要用消毒過的針刺破再消毒;灸後有口苦、咽幹等症狀者,可適當飲茶或水;灸後精神困倦者應稍事休息。
(4)艾灸時應注意:施灸時應按由上往下、由軀幹到四肢的順序,以免引起暈灸;在施灸過程中如果患者感到灼痛,可拍打或按壓周圍皮膚減輕痛感;施灸時火力不可過大、時間不可過長,以免灼傷皮膚;如果出現突然面色發白、頭暈、惡心等“暈灸”症狀時,應立即停止施灸,讓患者平臥後再飲用白開水或糖水;面部施灸時應用面紙覆蓋住面部再施灸,避免火星燙傷臉部;施灸結束後,徹底熄滅艾火以免引起火災。
(四)體質養生
我們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體質,主要是指人體的健康狀況和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中醫所謂的體質是指人體以先天禀賦爲基礎,在後天的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所形成的結構、功能和代謝上的個體特殊性。常見的體質類型有平和型、陽虛型、陰虛型、氣虛型、痰濕型、濕熱型、血瘀型、氣郁型、特禀型共9種。每個人應根據不同體質的特征來制定適合自己的日常養生方法。
1.平和型
(1)體質表現。體形勻稱健壯,面色紅潤,精力充沛,飲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暢;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唇色紅潤,舌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性格隨和開朗,對社會和自然環境適應能力較強。此種體質者最爲健康,不易得病,男性多于女性。
(2)養生注意事項。此種體質者應采取中庸之道。吃得不要過飽,也不能過饑,不吃冷,也不吃得過熱;多吃五谷雜糧、蔬菜瓜果,少食過于油膩及辛辣之物;運動方式多樣。
2.氣虛型
(1)體質表現。說話沒勁,甚至不願說話,精神不振,呼吸短促,疲乏無力,容易出虛汗,面色白光白,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此種體質者往往性格內向,情緒不夠穩定,比較膽小,做事不愛冒險。
(2)養生注意事項。此種體質者飲食宜清淡,可多吃些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藥物或食物,如人參、黃芪、黃豆、白扁豆、雞肉、泥鳅、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運動應以散步、打太極等柔緩的運動爲主,不宜做大負荷消耗體力的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
3.陰虛型
(1)體質表現。常表現爲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幹,頭發、皮膚幹枯,舌幹紅、少苔,甚至光滑無苔等。此種體質者往往性情急躁,性格外向活潑。易患虛勞、遺精、失眠等病症,怕熱不怕冷,易感暑、熱、燥邪。
(2)養生注意事項。此種體質者宜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比如鴨肉、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吃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蔥、蒜、葵花子等性溫燥烈的食物;避免熬夜、劇烈運動和在高溫酷暑下工作,可選擇一些中小強度、間斷性的身體鍛煉,如太極拳、散步等,不宜洗桑拿、汗蒸;平時宜克制情緒,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可以采用聽音樂、練書法、下棋、旅遊等方式陶冶情操、舒緩情緒。
4.陽虛型
(1)體質表現。常表現爲體型偏胖,肌肉松軟不實,畏寒怕冷、手足不溫、氣息微弱、面色蒼白、精神不振、乏力、嗜睡、喜熱飲食、舌淡胖嫩等。此種體質者性格多沉靜、內向。怕冷不怕熱,易感風、寒、濕邪,易患痰飲、腫脹、腹瀉等病,感邪後易從寒化。
(2)養生注意事項。陽虛者應多吃些甘溫益氣的食物,如牛、羊肉、蔥、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吃生冷寒涼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等;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背、腹等部位,夏季少吹空調電扇;可自行按摩氣海、足三裏、湧泉等穴位,或經常灸足三裏、關元;可適當桑拿、溫泉浴。
5.濕熱型
(1)體質表現。形體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幹,身重困倦,大便幹燥或便秘,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白帶量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此種體質者容易心煩急躁,易患瘡疖、黃疸、熱淋等疾病,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較難適應。
(2)養生注意事項。此種體質者宜飲食清淡,忌辛辣油膩之品,可多吃些綠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應戒煙酒,不可熬夜及過于勞累;盛夏暑濕較重的季節,應減少戶外活動。
6.氣郁型
(1)體質表現。體型比較削瘦,性格內向,憂郁脆弱,敏感多疑,經常悶悶不樂,多愁善感,食欲不振,容易心慌、失眠,舌淡紅,苔薄白,易患失眠、抑郁症、神經官能症等疾病,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2)養生注意事項。氣郁者應飲食清淡,少吃生冷油膩、多吃行氣、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如小麥、蔥、蒜、海帶、海藻、蘿蔔、金橘、山楂等;睡前避免飲濃茶、咖啡;要經常有意識的參加集體性的運動,多跟其他人交往,增加運動量大的一些戶外活動,如跑步、登山、遊泳等。
7.痰濕型
(1)體質表現。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倦怠困弱,食納差,大便稀溏,面部多油,多汗且黏,伴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等。該體質者往往性格偏溫和、穩重,善于忍耐,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易患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風等疾病,以生活安逸的中老年男性居多,喜歡吃甜膩的食物,不愛運動愛睡覺。
(2)養生注意事項。此種體質者飲食應以清淡爲主,少食肥肉及甜、油膩的食物,可多吃蔥、蒜、海藻、海帶、冬瓜、蘿蔔、金橘、芥末等食物;平時多進行戶外活動,衣著應透氣散濕,經常曬太陽或進行日光浴;中藥白術、蒼術、黃芪、防己、澤瀉、荷葉、橘紅、生蒲黃、生大黃、雞內金等均有助于化痰祛濕,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
8.血瘀型
(1)體質表現。體型胖瘦均見,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或有瘀點等表現爲特征,伴皮膚幹燥、粗糙,容易出現瘀斑,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該體質者性情急躁,健忘,不耐受寒邪,易患腹中結塊、痛證、血證等,南方人及腦力工作者多見。
(2)養生注意事項。此種體質者可多吃點活血行氣、疏肝解郁的食物,如黑豆、海藻、海帶、紫菜、蘿蔔、胡蘿蔔、金橘、橙、柚、桃、李子、山楂、醋等,少吃肥肉;保證足夠的睡眠,但不可過于安逸,可進行一些有助于促進氣血運行的運動,如太極拳、舞蹈、散步等。
9.特禀型
主要指先天禀賦異常者,如生理缺陷、過敏體質或遺傳性疾病等。
(1)體質表現。特禀性體質者體型無特殊,而表現也因先天禀賦不同而各異。如過敏體質者常見症狀有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藥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
(2)養生注意事項。該類體質者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搭配合理。易過敏者應盡量避免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鯉魚、蝦、蟹、茄子、酒、辣椒、濃茶、咖啡,及腥膻發物;保持室內清潔,被褥、床單要經常洗曬,春季盡量減少室外活動時間,避免接觸花粉誘發過敏。
(五)常用養生保健簡易方法
1.叩齒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時,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俗稱大牙)30次,再叩前齒30次。有助于牙齒堅固。
2.閉口調息法。經常閉口調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勻、和緩。
3.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頭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動上颚,等唾液滿口時,分數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4.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熱雙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頰而下,可反複10余次,至面部輕輕發熱爲度。可以使面部紅潤光澤,消除疲勞。
5.梳發。用雙手十指插入發間,用手指梳頭,從前到後按搓頭部,每次梳頭50-100次。有助于疏通氣血,清醒頭腦。
6.運目法。將眼球自左至右轉動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轉動10余次,然後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7.凝耳法。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可使頭腦清淨,驅除雜念。
8.提氣法。在吸氣時,稍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後,在緩緩呼氣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氣的運行。
9.摩腹法。每次飯後,用掌心在以肚臍爲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幫助消化,消除腹脹。
10.足心按摩法。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有強腰固腎的作用。
制作:甘肅省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