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和別人發生矛盾沖突,有時候孩子甚至會被別人欺負,那麽遇到孩子被打哭著回家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麽做呢?
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簡單地說“打”或者“不打”都是不對的。回答這個問題時,家長要問自己:你內心的期待是什麽?你期望的一定是他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尊嚴,而且隨著年齡長大,他能夠不斷升級自己維護權力的方法,逐漸用理智去取代拳頭。
父母教育孩子“還擊”或者“不打”會有怎樣的後果?
1、如果孩子被打時父母覺得受不了,很心疼、很生氣,立刻跟他講“有人欺負你,你要打回去”,會出現什麽問題?這個孩子面對欺負,他只掌握了一個方法,就是打回去,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就不會去提高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去發展出新的方法。等他大一點後在交往中就會有問題,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一起玩。
2、如果父母只說“不可以打回去”,那就會有問題。幼小的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他的生物本能有兩種,一種是反擊,一種是逃避。如果這時候他除了打回去,不會用別的方式去反擊,你卻告訴他不要打回去,那這孩子會什麽選擇?忍了。
如果每次被欺負,他的方式都是“我忍了”,那最後孩子形成的模式就是“逃避”,他就不敢去維護自己的的權力。小的時候還好,就是一個搶玩具這麽簡單的事,那以後長大以後呢,他都會不敢去維護自己權力和尊嚴。這樣的“忍”不是有目的的謙遜,而是窩囊。所以,當孩子小時候被打後只會打回去這一種方法時,你要教他 “如何打”。
除了打回去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還可以哪些方式去維護自己的權力和尊嚴?
比如,再長大一點,他就知道被打了以後找媽媽、找老師,媽媽和老師會幫他解決問題;再長大一點,他學會用嚴厲的語言告訴對方“我不喜歡這樣”,用語言來表達氣勢;再長大一點,他會用語言來批判對方的錯誤行爲“你用我的玩具沒有跟我借,我向你要時你還摔回來,這樣太不禮貌了”,他會用語言的力量代替身體的攻擊。
再長大一點,他甚至學會去理解對方的情緒“我的玩具我現在自己也需要用,現在不能借給你,如果你真的很想借,你可以過會兒來看看。”他會既維護自己的權力,又考慮到對方的需求。在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他就需要不斷地進行方法升級,來提升交往智慧。
總結: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重點是讓孩子學會用合適的方法解決沖突。
所以在這個“打回去”還是“不打回去”的問題中,重點一定不是打或者不打的問題。重點是讓孩子明白我如何維護到自己的權力和尊嚴?如何保證自己的利益?如何能夠不斷地學習用理智的、合適的方法去解決和別人的沖突問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和別人發生沖突,家長要做的是教孩子理智的對待這些麻煩,在挫折中不斷的成長。
事實上,閱讀能夠活躍腦細胞,孩子喜歡閱讀,就更聰明!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而且在孩子3歲半-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于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力量可謂影響深遠。同樣的孩子,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氣質、性格也會大相徑庭。
在這裏小編向大家推薦一套兒童成長益智圖書,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于家長啓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在學習型家庭和不愛學習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所接受的熏陶就不同,孩子的習慣、智力、閱曆及胸懷等也都會出現差異,最終個人的命運甚至還會發生改變。做爲父母,應盡我們所能,給予孩子一個好的起點和平台,讓孩子能夠到那更廣闊的天空去有所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