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國之重器橫空出世,當耀眼的蘑菇雲升起的那一刻舉國歡呼,中國從此終于不再遭受西方國家的核威脅有了自己的戰略威懾力量。
而這一切全都離不開一個人——鄧稼先。中國的原子彈之父。正是因爲有了鄧稼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新疆羅布泊的實驗基地隱姓埋名、艱苦奮戰才有了這樣一個偉大的時刻。
當1986年鄧稼先因爲長期工作在核輻射的工作環境而患上癌症逝世的時候,人們深切的哀悼這位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偉大科學家。
說起鄧稼先,人們想到的可能一位放棄了海外的優厚生活條件,毅然回到當時貧窮的中國的愛國科學家、可能想到的是當年那個西南聯大走出去的中國人,也有可能放棄了有可能和楊振甯一樣走向科學巅峰的機會把一切都獻給祖國和人民紮根邊疆的老人。正是有了鄧稼先這樣的一代人才有了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
西南聯大的高材生,在美獲得博士學位以後依然決定回國
1941年正是抗日戰爭進入膠著之際,清華大學南遷到了昆明。這時的西南聯大彙集了全國上下許多著名的學子。其中就包括楊振甯、鄧稼先等這樣一批老一輩的科學家。
1947年,鄧稼先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赴美留學的資格。次年前往美國普渡大學學習物理專業。由于鄧稼先的刻苦努力,僅僅兩年的時間鄧稼先便完成了所有的學分考試並順利的拿到了博士學位。這一年鄧稼先年僅26歲。
拿到了博士學位後的鄧稼先收到了祖國的邀請,那時候正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外有美國等西方列強的虎視眈眈,又有台灣政權隨時可能反攻大陸的威脅,同時國內經濟水平有十分落後。
對于這樣一個尚在襁褓中的祖國,鄧稼先深感責任重大。只有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才有可能讓中華民族再一次的強大起來屹立于世界之林。
可是要改變這一切,沒有能夠可以與西方列強抗衡的戰略力量又怎麽能行呢?
在這樣的思考之後,鄧稼先接受了祖國的邀請,毅然的拒絕了美國提出的豐厚報酬以及優越的科研條件,在拿到博士學位九天以後便選擇回國參與中國的原子彈研究。
回國之後的鄧稼先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對于那個時候的新中國來說,鄧稼先這樣一位國際頂尖的物理學專家當真可以抵得上百萬大軍。鄧稼先首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爲日後中國研究自己的原子彈提供技術儲備力量。
面對西方反華勢力的核訛詐,1958年毛主席說:“原子彈就是那麽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麽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這時的中國雖然貧窮,但是考慮到未來隨時可能到來的威脅。毛主席下定決心再難也要咬著牙把原子彈弄出來。只有擁有了自己的國之重器,中國人才能夠在世界上站穩腳步。
鄧稼先收到祖國下達的任務。1958年秋,當時二機部副部長劉傑找到鄧稼先時告訴他這個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同時也告訴鄧稼先從此就要嚴格保密隱姓埋名的在秘密的研究崗位上紮下根來。
從此鄧稼先的名字就要從世人的眼中消失,就連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人倫之情也都將變成一種奢望。
這時的鄧稼先興奮不已,早已經做好報效國家的准備的鄧稼先毅然的答應了劉傑的要求。當天夜裏鄧稼先高興的幾乎是合不上眼。來到了茫茫的大戈壁的鄧稼先,在極其艱難的工作環境裏面開始了新中國走向輝煌的重要任務。
在這裏由于嚴苛的氣候條件加上生活物資的匮乏。鄧稼先面臨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但是一切的艱難都抵不過一顆熱血忠心所爆發出來的強烈意志。
終于在1964年的10月16日。鄧稼先帶領著中國原子彈科研團隊排除重重困難在新疆羅布泊實驗成功。一時間舉國歡慶,鄧稼先終于達成所願。
但是由于在惡劣的環境中長期工作,鄧稼先患上了嚴重的營養不良,身體日漸消瘦。加上長期暴露在充滿輻射的工作環境中,鄧稼先的身體受到了核輻射的嚴重傷害。
1986年7月,鄧稼先因癌細胞擴散而引發大出血逝世,年僅62歲。當得知這位中國曆史上偉大的科學家逝世的消息時舉國哀痛,一代國士就這樣離開了我們。
鄧稼先的後代如今在何處?
鄧稼先婚後與自己的夫人共有一兒一女。女兒的名字叫做鄧志典,兒子叫做鄧志平。現如今兩人都是我國重要的科研工作者。
由于當年鄧稼先在新疆的秘密研究基地工作,幾乎是與世隔絕的工作環境讓鄧稼先很少能夠照顧到自己的兒女。女兒鄧志典由于長期沒有父親的陪伴從小就學會了堅強與獨立。
少年時曾獨自前往內蒙古建設兵團,在內蒙古建設兵團的日子裏面鄧志典表現出遠要比同齡人更加強大的堅強意志。後來鄧志典回到了北京參加工作。
在1978年我國的高考恢複以後便與弟弟鄧志平一同考上了大學。後來學習優異的鄧志平選擇與父親一樣前往美國讀書,在哪裏她想像父親一樣成爲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臨去美國的時候,鄧稼先望著女兒殷切的囑咐道:在美國無論遇到什麽樣的誘惑也千萬不要背棄祖國去當特務,也不要因貪圖享受而被情報機關利用。
是啊,甯戀本鄉一撚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前往美國之後的鄧志典爲人低調,刻苦專研。在面對異國他鄉優厚的生活條件和諸多的誘惑之時,她選擇同父親一樣一直將祖國惦記在心中。在美期間爲了保證父親在國內的安全,也很少提及自己父親的事情。
小兒子鄧志平在重慶大學畢業後卻選擇留在國內。選擇了與父親一樣成爲一名建設祖國的科學工作者。且發布過多篇科研學術論文,作爲機械領域的權威專家多次參加重要的科學文獻的編撰,如《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及加工編程》,現在擔任《現代制造工程》的編委。
鄧稼先的一生都獻給了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他的兒女們也都繼承了父親的意志將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但是作爲一名科學工作者,長期的與家人分別,內心中有多少苦楚和孤獨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
可是爲了和平,爲了中國的富強他們奉獻了一生。正如鄧稼先所說“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爲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麽,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