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伴隨著微型螺旋槳嗡嗡作響,比模型飛機大不了多少的中國無人機編隊被彈射器的巨型橡皮筋一架接一架地密集彈射出去。很快,天空中布滿了玩具一樣的無人機,在中國境內一片不明山區上空編隊飛行。
這個帶有一種不真實感的壯觀場景,可能代表著軍事領域的一場革命。6月11日,國有高科技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展示了包括119架無人機的「集群」(swarm)技術。這使其成為世界迄今最大規模的無人機集群,打破了美國保持的紀錄。
每一架微型飛機——網購價格幾百美元——都裝載有能夠與集群中其他無人機進行通訊的軟體和感測器。開發人員正在致力於讓成千上萬架此類無人機實現同步操作,識別並攻擊目標。從理論上講,此類裝有導彈或彈頭的無人機集群能夠進行複雜攻擊,通過單純的數量優勢壓制對手的防禦。
「這可以回溯到匈奴王阿提拉(Attila)的戰術,」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級工程師蘭德爾•斯蒂布(Randall Steeb)說,「這是一支能擊敗更強大、更先進對手的輕型攻擊力量。它們突然冒出來,從四面八方進行攻擊,然後消失不見,如此反反覆復。」
中國經過20年的軍事現代化努力,已經研發出了隱形戰鬥機、導彈驅逐艦和「航母殺手」彈道導彈,同時也縮減了軍隊數量。今年,中國將在軍費上至少支出1520億美元,但中國只在少數幾個領域接近於超過美國的技術。北京方面如今賭的是,無人機集群——通過高科技人工智慧串聯在一起的技術含量較低的硬體——將成為代表未來的武器。
北京方面賭的是,這些無人機既可有效地用作致命武器,也可用作非致命武器。比如,數千架3D列印的廉價無人機能夠成群攻擊航母或戰鬥機,而航母或戰鬥機當前還沒有針對此類攻擊的反制措施。專家們表示,無人機集群還可有效跨越標誌著武裝戰爭打響的紅線,同時不發揮致死作用——尤其是對較弱的國家而言,這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威懾形式。
例如,當一艘美國船駛近南中國海有爭議的島嶼時,中國可以派出無人艇集群封鎖其航線。美國軍方稱之為「灰色區間威脅」,它們可以讓一支更強的軍隊陷入兩難,即如何在不留下「侵略者」的口實的情況下進行回應。
「目前,集群技術被認為是世界防務技術發展最有希望的領域之一,」位於莫斯科的高等經濟大學(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研究中國軍事的專家瓦西里•卡申(Vasily Kashin)說,「中國人正在優先發展這項技術。」
華盛頓也在優先發展這項技術。「顯然,美中正處於某種古怪的『集群』競賽之中,」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高級研究員保羅•沙勒(Paul Scharre)說,「擁有一個多10架無人機的集群不一定更強大。關鍵在於那些你看不到的東西。控制集群行為的是演算法。」沙勒撰寫了一部關於軍事機器人的著作。
中國堅稱目前在無人機領域與美國處於同一水平,CETC稱其已經「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
但專家警告說,集群技術的發展成熟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開發必要的技術來大幅改善無人機之間的通訊,找到延長它們的續航能力的方法,還需要一支能夠將集群技術用於實戰的現代化軍隊。
沙勒表示,很難評估關於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優於美國的說法。美軍中正在服役的無人機約有7000架。分析師稱,中國陸軍和空軍中目前正在服役的無人機可能至少有1300架,儘管它們從未在攻擊行動中使用過。
然而,世界各地的戰區都可以看到中國造無人機參戰的身影,它們掌握在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等無人機進口國的政府軍手中。然而,這些無人機並非自主運行,操作它們需要至少3名機組人員。
集群技術可以使無人機威力大增。「集群的本質就是合作,」沙勒補充說,「擁有100或1000架無法相互交流或協調行動的廉價小無人機沒有太大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如果這些無人機能夠相互溝通並協同運作。這是配合默契的狼群和各自為戰的數匹小狼之間的區別。」
——————
過去25年是美國在軍事上佔主導地位的時期,這種優勢建立在隱形和高精度武器等領域的先進技術之上。
美國的軍費開支世界第一,是第二名中國的近4倍,並通過少數尖端武器保持軍事老大地位。但隨著後發國家自己的巡航導彈和隱形戰鬥機技術追趕上來,美國已經開始專註更新的技術。這推動了一個武器裝備新時代的到來——機器人、定向能武器(DEW)、3D列印裝備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角。
集群技術的出現預示著一個新時期,它將扭轉過去四分之一世紀的趨勢,即部署數量更少但更先進(且昂貴)的武器平台。下一代武器或許會見證先進的技術系統被自主集群的絕對數量優勢打敗。
沙勒說:「(集群技術)帶來的結果將是一種範式轉變——數量再次成為戰場上的決定性因素,擁有最智能的演算法可能比擁有最精良的硬體更重要。」
美國一直在優先發展極為先進但昂貴的硬體,如全球鷹(Global Hawk)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需要一個數十人的團隊來操縱。集群的優勢在於,它需要的是由先進軟體串接在一起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硬體。在中國,有些人將機器人視為非對稱戰爭的一部分,在此類戰爭中,整體實力在技術上處於劣勢的一方能夠打敗技術上佔優勢的對手。
研究中國軍事的獨立分析人士埃爾莎•卡尼亞(Elsa Kania)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期望集群智能和集群戰術可以成為一種對付美國高價值武器平台的非對稱作戰手段。」
——————
這正在中國國防機構內部造成緊張,中國正在對各軍種進行徹底改革,在此過程中,對資源和資金的內部爭奪非常激烈。軍方領導人想要擁有能夠與美軍裝備相匹敵的昂貴的飛機和軍艦。但中國人民解放軍內部越來越多的人士傾向於將更多資源投入下一代武器裝備。
有人認為,中國政府將重心放在追趕美國技術上——發展隱形戰鬥機、「航母殺手」導彈、航母——是錯的,中國應奉行專註於無人機的「非對稱」戰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部長王衛星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發表於《解放軍報》(PLA Daily)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當人們仍在備戰高技術戰爭時,手段新舊交織、形式隱蔽複雜的『混合戰爭』,正成為美俄博弈的一種重要方式;當人們費神思考如何在透明化戰場隱身遁形時,無人化戰爭正逐步顯現;當人們埋頭尋求在傳統武器上與世界軍事強國縮小差距時,以定向能技術為代表的『光戰爭』也即將登上舞台。」
美國的無人機集群如何運作
2016年10月,美國軍方在加州中國湖(China Lake)海軍航空武器站進行的演習中放飛了由逾103架Perdix無人機組成的集群。這些無人機的翼展略小於30厘米,它們在一名操作員的控制下在空中完成了四項「任務」,操作員通過一塊戰術螢幕跟蹤它們。操作員發出一條常規指令「play」,該無人機集群隨後解析這條指令。無人機集群共享一個用於決策的分散式「大腦」,並能適應各種環境。
在無人系統時代到來之際,處於商用無人機行業中心的中國的確擁有一些優勢。大疆(DJI)、零度智控(Zerotech)、億航智能(Ehang)等無人機製造商主導著全球消費無人機行業,而且許多此類民營企業都已選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效力。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San Diego)全球衝突與合作研究所(Institute on Global Conflict & Co-operation)所長張太銘(Tai Ming Cheung)表示:「民用和軍用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特別是在無人機等領域。」
例如,CETC在今年6月的集群技術展示中使用的無人機是X-6 Skywalker——一種可以很容易定製自定義特性的商用型號。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無人機工程師表示:「如果能製造最多廉價大路貨電子產品的那個國家將獲得軍事優勢,那就要小心中國了。」
中國領導人一直在鼓勵技術進步,中國軍隊計劃到2018年裁減30萬人,精簡人員、提高效率,能夠隨時投入戰鬥。自主操作的無人機集群需要的現役部隊要少得多。
防務專家表示,集群技術之所以對北京具有吸引力,是因為它可以讓中國在引起軍事對抗的可能性較低的情況下使用軍力。與戰鬥機或航母不同的是,無人機的威脅性較小,可以在不引發軍事衝突升級的情況下被擊落或捕獲。去年12月,中國在南中國海捕獲了一艘美國水下無人潛航器,幾天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其歸還。如果這是一艘載人潛航器,那將引發一場重大危機。
——————
中國還在推進其他領域的機器人技術,包括仿造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的部隊支援機器人「大狗」(Big Dog),後者酷似《星球大戰》(Star Wars)中的「步行者」戰車,主要用於向戰場運輸裝備。卡申將這種由中國軍工企業集團「北方工業」(Norinco)研發的運輸機器人,比喻為「價值百萬美元的毛驢」。在今年7月北京舉行的一次軍事技術博覽會上,總部位於珠海的雲洲智能科技(Yunzhou Tech Corporation)展示了一艘裝備有機槍炮塔的無人艇。近日,中國一家網站發布了一架搭載魚雷的地效無人機掠過水麵的照片。該產品可用於攻擊潛艇。「這些裝備與其他國家的都不一樣,」卡申表示。
蘭德公司資深政治學家邁克爾•蔡斯(Michael Chase)表示:「中國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在無人系統研發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德勤(Deloitte)從事防務諮詢業務的傑克•米奇利(Jack Midgley)表示,根據中國在納入技術與新組織模式方面的欠佳表現判斷,中國軍方固有的保守心態可能會使其處於不利地位。他說:「軍事指揮官對風險的天然厭惡是為什麼中國花數年或數十年時間才能納入新技術的原因。」
這一問題並非中國獨有——美國的一些軍事部門也反對無人機取代飛行員等人類角色。但中國政府對新防務技術的態度可能正在發生變化。
200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開設了無人機操作人員培訓課程。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5個軍種中的至少有3個——陸軍、海軍和空軍——已將無人機部隊納入作戰和訓練中。
卡尼亞表示:「對於讓無人機成為本國軍力構成中更大組成部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不會有(像美國)那樣多的顧慮。」
她說,最終的勝者不是發明最新技術的國家,而是知道如何最有效地將其應用於戰場的國家。新的軍備競賽可能不再圍繞推動技術變革,而是圍繞如何適應它。
準備好生產軍用品的工廠
從智慧型手機、筆記本電腦到電信網路,一切高科技產品在進入中國之後都會經歷如下巨大轉變:在短短數年間,就從昂貴的大牌產品,變成廉價和易於生產的產品。中國南方有數千家工廠大批量生產山寨iPhone和山寨iPad的零部件,有時這些工廠本身還生產正牌蘋果(Apple)產品。
科技的大路貨化會發生在軍工行業嗎?對五角大樓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未來爆發機器人戰爭的可能性讓人們提出了疑問:在軍事裝備方面,量是否會最終勝過質。這股趨勢顯然對作為世界製造工廠的中國有利。
另外一個對中國有利的趨勢是,下一代防務科技將日益難以與民用技術區分開來,後者在深圳等城市獲得批量生產。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儘管近期在隱形和精確制導方面的技術突破純粹是軍用技術,下一輪突破可能發生在面部識別或者自主駕駛領域,這些突破既有可能來自軍方,也有可能來自私營部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認識到界線正在變得模糊,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今年成立,習近平本人擔任委員會主任。
現在,中國的軍工行業和私營行業正互相強化:中國已經成為商業無人機市場的領袖,同時還積極向伊拉克和沙特等國家出口根據美國的「收割者」(Reaper)「和捕食者」(Predator)等機型仿製的軍用無人機。
第三個對中國有利的趨勢是,軟體變得比硬體更重要。為了減少對IBM和甲骨文(Oracle)等美國科技公司的依賴,中國的銀行開始採用基於更簡單的伺服器的系統,這些伺服器用先進的軟體串聯在一起。
中國電信製造商華為(Huawei)已經採用比過去的專有網路便宜得多的「軟體定義網路」(SDN),這些網路的運行依託於把標準化路由器和交換機組合起來的雲端軟體。自主無人機集群技術代表這一趨勢的頂點——依靠高性能軟體運行的大批量生產的廉價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