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遵化市有一座清朝皇家的萬年吉地——清東陵。清東陵在北京的東北方向,從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起,清朝統治者先後在這裏修建了九座皇帝皇後的陵園,五座妃子的陵墓,分別安葬著順治,康熙,乾隆,鹹豐,同治五位皇帝及衆多後妃。在陵區的周圍,一道長達20公裏的風水牆將陵墓緊密地圍起來,然而唯獨昭西陵卻建在風水牆外。陵中安葬的究竟是誰,她爲什麽被冷落在風水牆外?她就是我們今天文中的主人——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母親和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文皇後。孝莊經曆了四個朝代,盡力輔佐兒孫兩代幼主,是大清最具崇高地位的皇後、太後。
爲什麽孝莊會被安葬在清東陵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孝莊皇後下嫁之謎。
在野史中,太後下嫁是指在皇太極去世後,孝莊爲了輔助年幼的順治皇帝,又嫁給了皇太極的弟弟攝政王多爾衮。皇太極病逝後,多爾衮成爲了攝政王,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大事,與此同時,他常常隨時出入嫂子與侄子(孝莊與順治)住處。而剛三十出頭的孝莊太後年輕貌美,寡居無歡,她想,多爾衮功高天下,本來可以繼承皇位,他卻把這個位置讓給自己的兒子順治,那麽今生今世除非自己以身報答,不然無法籠絡住多爾衮。時隔不久,恰好多爾衮的妻子病逝,于是在一些大臣的鼓動下,就以順治小皇帝的名義頒發诏書。诏書大意是太後難守空闱,而自己作爲天子只能奉養母親的身體,精神上難以使她快樂,眼下皇叔攝政王也是單身,身份容貌都是天下第一人,況且太後也是自願下嫁。據說婚禮極爲隆重,中外文武百官上表祝賀。出人意外的是,多爾衮去世後不久就被人告發,說他曾謀篡皇位,于是遭到了順治的政治清算。但是孝莊的地位卻越來越尊崇,自己也覺得改嫁一事荒唐,對不起皇太極,因此,她去世後不願被送回沈陽與皇太極合葬,就囑咐孫子康熙將她葬在東陵。傳說把皇太後陵墓孤零零建在風水牆外就是要罰她給皇家看守門戶。在當時的時代,即使普通的民間寡婦再嫁都會被衆人議論,孝莊身爲太後,下嫁給小叔子,這難道不是曠古奇聞麽?
那麽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這要從孝莊的身世和多爾衮的一生說起。
當時13歲的孝莊嫁給33歲的皇太極做側福晉,而早在11年前(1614年),她的親姑姑哲哲已經嫁給皇太極做大福晉,九點後(1634年)皇太極又娶了她的姐姐海蘭珠。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爲大清,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分封後妃時,孝莊被封爲莊妃,她的姑姑哲哲爲中宮皇後,海蘭珠被封爲宸妃。在衆多妃嫔中,莊妃年輕貌美,備受寵愛,但是出現重要轉機的是發生在崇德三年(1638年)的一件事情,最受寵愛的宸妃生的八皇子夭折,無巧不成書,兩天後,莊妃生下皇九子福臨(即順治帝),給皇太極以極大的安慰。
公元1643年,皇太極去世,由于生前沒有立下繼承人,因此出現了爭位的混亂局面,形成了以立皇太極弟弟多爾衮和立長肅親王豪格兩派勢力。而多爾衮卻提出要扶持福臨登基,由他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于是,不滿六歲的福臨于崇德八年(1643年)登基,改年號爲順治,母親莊妃被封爲聖母皇太後。幾個月後,多爾衮入關打敗李自成占領了北京,在順治元年(1644年),將兩宮太後和福臨迎到北京,清朝入主中原。後多爾衮繼續南下,同時以攝政王的身份總攬朝綱,依照明朝制定清朝的各項制度,成爲清王朝的締造者和統治者。他的權力越來越大,稱號由叔父攝政王變爲 皇叔父攝政王,最後變爲皇父攝政王,位同太上皇。可惜,多爾衮在順治七年(1650年)暴病身亡,年僅39歲。當靈柩回京時,順治親自出城迎接,並頒布诏書,命令以皇帝的規格來安葬。第二年,順治追封多爾衮爲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配享太廟。但一個月後,多爾衮被舉報生前試圖謀反,順治下令將多爾衮撤出宗廟,削去爵位,開除宗室名分。一百多年後,乾隆爲他平反。
了解了孝莊和多爾衮後,關于孝莊下嫁的疑問也就不難揭開了。如果太後下嫁屬實,在多爾衮屍骨未寒的情況下,大臣是沒人敢出來陷害他的。而且順治清算多爾衮,那麽對于他自己以及母親孝莊的聲譽都會造成嚴重影響。並且,野史中所說,孝莊是爲了自己的兒子而自願屈尊下嫁給多爾衮只爲報答籠絡他,但是當時的多爾衮已位及攝政王,順治帝年幼不能理政,可以說大部分權力都掌握在多爾衮手中,雖不是皇帝,但卻手握大權,基本上等同于太上皇的位置,孝莊太後自然也能看清楚這一點,那麽孝莊也沒有必要改嫁。所以,孝莊下嫁並不合理。
關于孝莊下嫁在清代檔案和史籍中沒有任何記載,各位專家學者說法不一,也有學者說,清朝有人覺得這件事不光彩,將這個檔案篡改了,但是我們現在沒有證據能夠證明這件事。孝莊下嫁沒有明確的證據,只能靠僅存的史料推測出孝莊下嫁不合理,所以這應該也是孝莊下嫁屬于清朝謎案之一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