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之仁”有時會成爲一個人很大的負擔,甚至是致命傷!應爲在眼淚、溫情、請求、孩子似的無辜與可憐之下,你將成爲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厚黑大師提醒你:一定要把自己的臉皮磨厚,將“婦人心”換上一顆凶巴巴的“黑心”。
徐階入閣當上大學士時,正是一代權相嚴嵩氣焰最囂張的時期。
徐階不和嚴嵩發生正面沖突,在政務上保持沉默跟隨的態度,讓嚴嵩感到沒有威脅。而在青詞的撰寫上精益求精,來迎合明世宗的歡心,偶爾也會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既不讓嚴嵩起太大的戒心,又向明世宗表明:自己和嚴嵩並非沆瀣一氣,因爲臣下結黨營私同樣是明世宗的大忌。徐階以勤勉謹慎贏得了明世宗的信任,嚴嵩對他也很滿意。
這一年,世宗所居的西內萬壽宮發生大火,世宗想要重修萬壽宮,詢問嚴嵩,嚴嵩一時失察,沒有揣摩透世宗的真實意圖,感到重建宮殿缺乏木材,時間也太緊,便請世宗暫時遷到南城離宮。殊不知恰好觸中世宗的忌諱,南城離宮乃是明英宗當太上皇時所居住的。世宗心內惱火,便轉問徐階,徐階力贊世宗重修,用當年修三大殿剩余的木材,責成工部,可計日程功。明世宗大爲滿意,便讓徐階的兒子督建萬壽宮,僅用三個多月時間便重建完成。
因此一事,明世宗覺得徐階比嚴嵩更爲稱職,對嚴嵩則覺得不太滿意。
禦史鄒應龍了解到這一情況,覺得這是扳倒嚴嵩的最好時機,便向徐階請教。徐階告訴他,要想除去嚴嵩,不能直攻嚴嵩,因爲嚴嵩的許多惡行都是巧借皇上之手做的,攻嚴嵩極易牽連到皇上,得從他的兒子嚴世蕃入手。鄒應龍得到徐階面授機宜,于第二天早上奏章彈劾嚴世蕃,指出他貪財攬賄、賄賂公行、居母喪縱酒荒淫幾大罪。明世宗看過後心有所動,恰好請道士藍道行爲他扶乩降仙,藍道行已得宦官們請托,從中大做文章。
世宗問藍道行輔臣是否賢良,乩仙降辭說:“輔臣嚴嵩專權攬賄,實屬大奸大惡。”世宗大驚,問道:“既然如此,上仙何不誅之?”乩仙說:“留待陛下誅之。”世宗笃信道教,對乩仙的話信之不疑,便決意罷免嚴嵩。他把嚴世蕃發配到雷州,又罷免了嚴嵩的職位。
徐階又派禦史林潤巡視福建。嚴世蕃雖被流放,卻根本不赴戍所,反而在江西老家大興土木。林潤便上章彈劾嚴世蕃不但毫無悔過之心,反而心懷怨恨,蓄養壯士,勾結山中盜賊,並且暗通倭寇,有負險謀反之意。世宗看罷大怒,立命林潤將嚴世蕃捉拿進京拷問。
林潤和大理寺的官員審訊嚴世蕃後,把他的罪狀羅列無遺,嚴世蕃在獄中卻笑著對同黨說:“別怕,皇上看過後就會放了我們。”別人都不知何意。
徐階看過獄詞後,對大理寺的官員說:“這些罪都是嚴嵩父子巧借皇上之手做的。你們把這些列爲罪狀,死的是你們,嚴公子明天就騎著馬出城門去了。”大理寺的官員惶恐請教,徐階拿起筆,親手刪削,只留嚴世蕃勾結倭寇、圖謀造反一事。嚴世蕃聽說後,驚詫道:“死了,死了。”世宗看過獄詞後,果然大怒,將嚴世蕃斬首,家産抄沒充公。曾聚財無數的嚴嵩最後竟餓死在別人的墳墓旁。
婦人之仁要不得,做好人固然誰也不得罪,卻很容易被人欺負。因此,對付惡人,即要以惡制惡,以毒攻毒,若對方是只虎,一時心軟放虎歸山,他日就極有可能反遭其害。
與漢高祖劉邦爭天下的項羽,爲人喑嗚叱咤,有萬夫不當之勇。有士兵負傷,他會親自查看,關心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當手下將領立了功勳,該封賞的時候,他把該授予別人的官印在手裏都磨平了,還是舍不得授予。在鴻門宴上,本應該除掉劉邦,消除後患,可他就是不忍心,結果放虎歸山,最終死在劉邦手裏。
春秋時的宋襄公也有這樣的問題。
齊桓公死後,宋襄公想取代齊桓公的霸主地位,趁齊國內亂,他幫助太子昭當上了齊國的國君。這一下,他自認爲宋國真的強大得不得了了,竟不自量力地擺起了霸主的架子。
但諸侯不買宋襄公“霸主”的賬,宋襄公派人重賄楚國,約定次年春會盟于齊國的盂上之地。
會盟期到,宋襄公的弟弟目夷建議宋襄公帶些軍隊前往,不要對強楚掉以輕心。宋襄公爲了表示自己很講“信義”,不僅不聽目夷的話,還怕目夷在他走後暗地派兵前往護駕,便帶著目夷一同赴會。早就有稱霸之心的楚國自然兵圍盟壇,俘虜了宋襄公,並且挾宋襄公向宋國攻來。
好在目夷已趁亂從盂上逃回宋國,並且迅速布置,睢陽城已做好了抗楚的准備。當楚軍大兵壓境之時,目夷繼任宋國國君。楚王下令攻城,連攻了三天,最終還是失敗了。楚王無奈,只好撤兵放人,宋國免除了滅國之危。
按說,由于宋襄公的愚蠢,宋國差點被毀,特別是當宋襄公身陷囹圄、國勢危難之時,目夷毅然挑起捍衛國土的重任,就任國君之位,以他出色的才智和勇敢,粉碎了楚國吞並宋國的陰謀,就應該心安理得地把這個國君當下去,可才智出衆的目夷聽說宋襄公被釋放後,馬上派人把宋襄公接回宋國,仍舊讓宋襄公當宋國的國君,自己重居臣位。
其實,目夷的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因爲目夷當國君對宋國來說,更利于宋國的強大和人民安居樂業。可他爲了所謂“仁心”,而不顧國家之利,讓一個滿口空講“仁義道德”的家夥執掌國家大權,從而埋下了失敗的隱患。
後來在和楚交戰中,宋襄公仍然動辄施與“仁義”,坐失了許多進攻的機會,最終大敗于楚王手下。
在這裏,目夷因爲虛僞的“仁義”,使宋國落于一個無能的人手裏,使百姓遭殃、國家落敗;宋襄公更因可笑的“仁義”,誤國誤民。
面對一個無可救藥的人,或與自己勢不兩立的競爭對手,萬不可施與婦人之仁,如此不但不會被贊爲“仁義”,反而會被罵爲“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