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有一句名言叫做:商者無域。李嘉誠的商業帝國涉及到無數的産業,他通過控制長和、長江等公司,控制了無數的上市公司。這些公司的生意主要集中在能源、零售、地産、電訊、港口、電力等等行業。
李嘉誠旗下擁有無數的産業,可是卻偏偏沒有涉及制造業。香港之父李光耀就曾經諷刺過李嘉誠,他說李嘉誠旗下沒有一個暢銷世界的産品,做的都是投機的生意。
李光耀可以說是一針見血,李嘉誠早期起家靠的就是制造業,不過後來的爆發卻是靠房地産跟投資。
李嘉誠在22歲的時候,在香港開設了長江塑料廠,後來長江成爲了香港最大的塑料廠,李嘉誠還曾經當過香港塑料工業協會的主席。早年開塑料廠的時候,李嘉誠事事親躬,他常常跟著工人加班加點幹活。靠著辛勤的勞動,李嘉誠逐漸積累了幾千萬的身家。
不過李嘉誠爲何放棄了自己起家的塑料産業呢?因爲李嘉誠曾經說過,勤勞賺不了錢,只能養家糊口。李嘉誠說自己的發家最重要的還是運氣。
李嘉誠擁有無數産業,卻唯獨不做制造業,因爲他說過勤勞賺不了錢
李嘉誠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今天的華人首富,如果單單是靠勤勞是絕對做不到的。制造業可以說最傳統的産業,靠的其實就是出賣工人的勞動力來賺錢。看看世界代工帝國鴻海就知道。鴻海的營收遠超李嘉誠的長和,但是鴻海的老板郭台銘身家卻遠遠不及李嘉誠。郭台銘旗下擁有數百萬的員工,年營收數千億美元,利潤卻區區上百億美元。
李嘉誠旗下的員工遠遠不及郭台銘,但是他旗下的幾大上市公司,利潤卻達到了數百億美元。
李嘉誠說發大財要靠運氣,運氣其實並不等于幸運。這種運氣說的是特殊時代下造就的機會。比如說香港在過去幾十年的房地産黃金時期,這個黃金時期,造就了李嘉誠、鄭裕彤、李兆基等富豪。如今這樣的機會已經一去不複返,如果李嘉誠晚生幾十年,那麽他絕對達不到如今的高度。
李嘉誠在70年代逐漸放棄了塑料産業,開始大規模進軍房地産,從此之後李嘉誠再也沒有回到制造業。70年代李嘉誠捉住了香港房地産的黃金機會,80年代李嘉誠又捉住了世界的能源危機,收購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當時李嘉誠收購赫斯基能源不過花了32億元,如今赫斯基能源市值就超過了300億美元,李嘉誠從赫斯基能源獲得的分紅就超過了80億美元。
90年代李嘉誠又開始進軍歐洲,抄底歐洲的電信産業。特別是orange一戰,李嘉誠只是投入了幾十億元,不過最後這家公司賣出了1600多億的價格。靠著這筆錢,李嘉誠又在全球收購了不少的産業。
如今李嘉誠的産業大部分分布在民生跟基建行業,因爲這些行業細水長流,風險較小。目前李嘉誠正在捉住人生最後的一次機會,這次機會就是從高位的中國套現,然後抄底經濟低窪區的歐洲。過去5年,李嘉誠賣掉了中國不多的房地産物業,套現了近2000億元,同時他在歐洲也投資了幾千億元。
其實李嘉誠的商業邏輯就是低買高賣,他的産品就是公司,而不是一瓶啤酒或者一罐可樂。這樣的生意才是全球最賺錢的生意,做這樣的生意,就必須捉住全球的經濟周期,進行反周期的操作,而要捉住這樣的機會,顯然單單靠勤勞是做不到的。
如今李嘉誠的兩個兒子也繼承了他的生意思路。其實中國也有一句老化,小富靠勤勞,中富靠德,大富靠命,命其實就是機遇。馬雲就曾經說過李嘉誠依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因爲李嘉誠所處的時代,以後都不會再有,生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就是李嘉誠最大的運氣。世界的經濟已經趨于穩定,很難有像過去幾十年那樣的快速發展了。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李嘉誠擁有無數産業,卻唯獨不做制造業,因爲他說過勤勞賺不了錢,李嘉誠的商業智慧也確實令人敬佩。投資者也可以通過其它渠道投資使財富增值,互聯網金融較不錯例如在融信網投資,曆史年化8%-12%可以是自己的財富增值,相對其它平台較高,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