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一種什麽體驗?
自從《共産黨宣言》發布以來,共産主義思想席卷了半個世界,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共産黨,有些通過革命取得了政權,比如中俄,世界也被劃分爲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陣營。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共産黨是執政黨,地位自然沒得說,不過人們通常會對那些存在于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共産黨更爲好奇——在一個意識形態與共産主義有沖突的國家裏,他們能生存下去嗎?
▲占領華爾街期間,一位美國老人在分發人民日報
資本主義國家的核心在哪裏?無疑就是美國了。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美國的實力世界第一,當然也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老大——在很長的時間裏,美國都是被稱作“美帝國主義”的,而“帝國主義”就是共産黨要打倒的目標之一,那麽在這樣一個國家裏,也會容許共産黨的存在嗎?
▲打死對頭蘇聯的旗幟也沒事
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是美國法律不允許宣傳共産主義,誰要是上街遊行或宣傳,就會被警察抓走。
其實這是個謠言,因爲“美國共産黨”不僅存在,而且合法,也不難找到他們遊行、集會,或者競選的照片。只是他們人數不多,僅有約15000黨員,的確是一個小黨,並不經常出現在新聞上,所以才會給人以仿佛不存在,好像被“鎮壓”了一樣的感覺。
▲美共的標志是錘子、齒輪和鐮刀
因爲美國是工業國,工業元素更多
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美國共産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縮寫CPUSA)總部設在紐約曼哈頓島23街第七大道和第八大道之間的一棟八層大樓的第七層,最高領導爲黨主席,最基層的黨組織是俱樂部,青年組織叫作“美國青年共産主義者聯盟”,還有一本機關刊物《人民世界》(People's World),官方網站www.cpusa.org。
▲打旗上街的美國共産黨
《美國共産黨章程》規定了黨的性質——
“美國共産黨是爲美國工人階級服務的美國工人階級的政黨。美國工人階級的構成具有多種族和多民族特點……我們黨是非洲裔、墨西哥裔、波多黎各裔及其他拉美裔、土著、亞裔美國人和其他一切受到種族和民族壓迫的人民的政黨,同時也是婦女、青年人和其他所有勞動人民的政黨。”
“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科學原理。”
“黨爲人民利益和權利而奮鬥,最終目標是用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建立工人階級所領導的,具有廣泛人民基礎的政府。”
▲查理·鲁登堡
美國共産黨規模雖小,曆史可不短,如果算上前身,快有130年了——1891年,美國在勞工運動中誕生了第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美國社會黨”。1917年十月革命後,深受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的德國移民組成的美國社會黨左派,在左翼領袖查理·鲁登堡的策划下,于1919年9月1日在芝加哥布魯埃蘭德大道1221號,正式建立了美國共産黨。查理·鲁登堡被选为全国书记、路易斯·弗雷纳担任国际代表。
美共剛一誕生,就感受到了命運的多舛。
首先是分裂。美共源于社會黨,而社會黨中還有一派人馬,雖然也傾向于共産主義,但又不願意放棄社會黨,他們後來也組了個黨,叫做“美國共産主義勞工黨”,兩黨加起來約有4萬黨員。在共産國際的要求和撮合下,才于1921年5月實現了合並爲“美國共産黨”。
其次是打壓。由于美國政府、國會對共産主義非常警惕,美共剛一成立,美國國會就通過了針對共産黨的《普安迪克斯特爾決議案》,各州也相繼出台了《反顛覆法》,禁止人們加入“鼓吹用暴力推翻政府的組織”。
▲當時美國工人罷工頻繁,被認爲是“共産黨”在操縱
緊接著,聯邦調查局和警察大肆開始搜查美共(包括最初的兩個黨)辦公場所,逮捕“赤色分子”。在1920年1月2日的“赤色襲擊”中,一夜之間有4000人被抓,魯登堡被捕入獄,大部分領導層也被判了刑,幾百名出生于國外的黨員被驅逐出境。
爲了生存,美共只能轉入地下,黨員隱蔽身份,成立了一個合法的“美國工人黨”來進行公開活動,直到1923年“紅色恐慌”退潮後,美共才得真正獲得了合法地位。
第三是競爭。有了合法身份並不意味著美共就一路順風了,相反,在美國這樣一個老牌工業化國家裏,爲工人爭取權益的並不只有共産黨,還有早幾十年就出現的“美國勞工聯合會”(簡稱勞聯)和各種産業工會,其中勞聯擁有400萬以上的成員,是美國最大的勞工組織。
▲威廉·福斯特,从工会到共产党
工會只爭取經濟利益,並不想推翻現有制度,也不追求社會主義,與美共形成了競爭關系——雙方都要爭取工人的支持。
顯然,工會要強大許多,如果只是高喊口號,宣傳主義,對工人一點吸引力也沒有。所以美共改變策略,不再與工會相爭,轉而爭取工會。其中一個重大收獲是將1919年鋼鐵工人大罷工的工會運動領導人威廉·福斯特争取了过来,他后来还成为党主席,三次被提名为共产党的总统候选人,1961年病逝于莫斯科。
▲1942年,一次共産黨集會,講的聽的基本都是黑人
在兩次大戰之間的經濟大蕭條使工人運動有了更大的空間,美共通過工會增加了影響力,曾與鋼鐵工人聯合會合作,鬥敗了通用汽車公司,並控制了十多個工會組織,總人數130萬,黨員也達到10萬,不算小黨了。但這些數字與勞聯最少也有400萬的規模相比,仍然顯得不夠,于是美共決定到南方各州開展工作,爭取黑人族群的支持。
美國種族矛盾尖銳,即使是在美共內部,以白人爲主的黨員都存在著歧視黑人的現象,甚至還有黨員認爲黑人是“工人運動和革命的阻礙”。所以,美共首先開始“清黨”,整頓黨內的種族主義,典型例子是1931年的“約基侖審判”。約基侖是出生于芬蘭的美共黨員,因蔑視黑人被提起訴訟,恰好負責審判的法官也是共産黨員,結果是陪審團全票判定約基侖罪名成立,然後被開除出黨。
▲美國共産黨前副主席
賈維斯·泰纳(Jarvis Tyner)就是個黑人
爲爭取黑人,美共還曾有過一個非常舉措——建立黑人共和國!這其實是共産國際(第三國際)根據斯大林對民族的定義給美共提出的要求,作爲成員的美共只能執行。有意思的是,這個政策白人黨員表示接受,卻遭到了幾乎所有黑人黨員的抵制,因爲他們認爲自己是美利堅民族的一部分,獨立建國是照搬他國經驗,不適用于美國……
最後,“黑人共和國”無疾而終,不過美共清除黨內種族主義還是取得了成功,內部沒有歧視黑人的現象了,也贏得了黑人群體的好感,時至今日,美共中有相當數量的成員都是非洲裔,幾任領導人也是黑人。
美共中不僅有白人,黑人,還有中國人。近代以來,赴美打工、求學的中國人日益增多,他們多數處于社會下層,還受到歧視,美共是能爲他們奔走呼籲的少數組織之一,因此不少華人有加入美共的意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美国旧金山的部分中国留学生施滉、徐永瑛等加入美国共产党,并创办的美国华侨群众组织“美国华侨与中国革命大同盟”。1927年5月,美共中央委員會建立了“中國局”,受舊金山第十三區委員會領導。
▲1957年到新華社工作的美共黨員
瑪尼亞·吕思(Manya Reiss),逝世後葬于八寶山
“中國局”成員主要是中國留學生和華工,基本上是獨立開展活動,他們在美國、加拿大、古巴發展黨員,創辦報紙,人數最多是有2400人。抗戰中,他們組織建立了“紐約華僑洗衣館聯合會(衣聯會)”、“全體華僑抗日救國籌饷總會”、“中國援助基金”開展抗日活動,號召美國工人“拒絕替日運載任何貨物,特別是軍事原料”,“抵制一切日貨”,“給予中國以直接的幫助:醫藥、人員、食品、衣服和購買軍火及其他用品的現款。”美共中央也多次組織盛大的援華大會,舉行過針對日本外交機關的示威遊行。
▲爲革命獻身的中國局首任書記施滉
太平洋戰爭開始後,中國局的援華活動就更無阻礙了,中共領導人在延安乘坐過的汽車及八路軍華北前線的幾輛救護車就是衣聯會捐贈的。美國記者哈裏森·福尔曼1943年來到延安,在《紅色中國報道》中寫道:“一輛半噸重的雪佛萊送貨車來找我,在側面的‘救護車’字樣的上面,漆著大的紅十字。在這下面,漆著‘紐約注冊的華人洗衣聯合會捐贈’等字樣。”
美共中國局的成員中湧現了很多人才和英烈,首任書記施滉獲得斯坦福大學曆史學碩士學位,1930年回國,任河北省委書記,被逮捕後于1934年犧牲于南京雨花台,其它成員很多成爲新中國外交和宣傳部門的骨幹。
▲厄爾·白劳德,美版陈独秀
但他被麥卡錫迫害時始終拒絕指控昔日同志
1944年5月,中國局停止了活動——仗不是還沒打完嗎,怎麽在這時候停了?因爲美共解散了!
參戰前,美國反共氣氛濃厚,美共領導人厄爾·白劳德(Earl Browder)被捕入獄,美國參戰後與蘇聯建立同盟,爲緩和關系,白勞德被釋放。他出獄後思考了一下,得出了一個結論——現在反法西斯要緊,爲了不給反蘇分子以口實,維護美蘇聯盟,美共最好解散……然後就真的解散了,變成了非政黨性質的“共産主義政治協會”。
當然,不是所有黨員都支持解散,以福斯特爲首的一派黨員于1945年7月重建了美國共産黨,做出解散決定的白勞德因爲不肯承認錯誤,被開除出黨。美共雖然重生,但馬上就面臨著冷戰的開局,走入了更加險惡的境地。
▲這就是麥卡錫
在美蘇對抗的冷戰之初,曾經的反法西斯同盟迅速反目爲仇,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雷蒙德·麦卡锡(Joseph Raymond McCarthy)乘機大造輿論,制造美國政府已被共産黨人大量滲透的“第二次紅色恐慌”,大肆迫害包括美共在內的各界人士,麥卡錫主義盛行期間通過的《國內安全法》更是大大壓縮了美共的活動空間。再加上1956年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和波匈事件的影響,致使大批黨員退黨,一度僅有7千人。
雖然麥卡錫後來還是倒了台,但美共已經元氣大傷,很難恢複。此後,在80年代美共恢複到了2萬人的規模,但蘇聯解體再次重創美共,現在的美共約有一萬人左右,經費主要靠黨費、黨刊、以及出租總部大樓的某些樓層來維持。
在這種情況下,美共並沒有放棄,他們總結經驗教訓,“現在我們不可能再用蘇聯的那一套來搞社會主義,我們必須重新理解和規劃社會主義”,在黨章中號召“和平演進到社會主義”,也就是根據美國國情,走一條“具有美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之路”。
▲在網站上填好表就入黨了
在組織形式上也有所不同,比如不設立嚴密的組織,入黨只需在網站上填表,隨時可以退黨,凝聚人心全靠信仰,交黨費全憑自覺,按自己實際收入的比例交納,不會有人查,因爲“我們相信自己的黨員”,有宗教信仰也可以入黨,黨員也可以去參加其它團體的活動——看似來去自由,但正是這樣,保證了能留下來的成員,都是信仰堅定的人。
在政治策略上,美共自身影響力小,所以選擇了一個務實的做法——不再推出獨立候選人,而是支持民主黨,反對共和黨,目的就是要給共和黨內那些“徹頭徹尾的資本家”設置障礙。
▲2014年的美共30大
曾有中國記者前往美共總部采訪時任副主席的泰納(就是前面那位黑人大叔),他做了這樣的總結:
“美國共産黨不是執政黨,甚至沒有一名議員,這與中國共産黨采取的奮鬥方式截然不同,中國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建設繁榮強大,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而美國共産黨所做的一切,就是促進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更加民主,當前的奮鬥目標就是挫敗共和黨的極右政策。”
“如果能戰勝美國的極右勢力,美國的民主就能達到更高的水平,此外,美國共産黨還承載著不斷壯大工人階級力量的曆史使命,以實現更多的生産資料公有制。”
▲美共的青年組織在舉辦活動,場面很美國
當被問到,在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裏,社會主義能最終取得勝利嗎?泰納回答:
“我認爲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恐怕我有生之年看不到。1972年,我曾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出每小時10美元的最低工資、藥品社會化、從越南撤軍。當時許多人都認爲我瘋了,但事實證明,我的提議直到現在都是社會的主流聲音,我主張的理想社會,是人人有工作,人人享受醫保,人人接受良好教育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主義理想,從那時起,一直盤桓在美國民衆的心中。”
▲瓦迪·哈拉比,一个有趣的美共老党员
2018年,新華社記者再訪美共總部,采訪了美共主席約翰·贝克特尔和经济委员会主席瓦迪·哈拉比,他们表示,特朗普的一系列产业政策维护美国最富人群和大公司利益,威胁了劳工群体的根本利益,煽动选民仇恨外国移民和少数族裔,加深了工人阶层间的裂痕。
所以,美國共産黨還要堅持戰鬥:
“只有全球工人聯合起來,將來才能有經濟和社會安全,美國工人在全球問題中不能獨善其身……中國偉大的建設成就源自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人類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互相爭鬥,而實際上人類本性是互相合作的,所以,中國提出加強合作是很好的想法。共産國際的事業並未完成,我們的口號仍是全世界工人團結起來。”